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7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管藻目绿藻刺松藻LHCII复合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ritoX-100增溶刺松藻类囊体膜,经初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Mg^2 聚集作用后再离心,纯化到一种只含有分子质量为28000u脱辅基蛋白的LHCⅡ复合物,证实此种多肽为同时结合有Chla、Chlb和管藻黄素及管藻素的色素蛋白复合物,Chla/b=0.91。吸收和荧光光谱显示分离物中各种色素之间保持着良好的能量传递关系。其中管藻黄素及管藻素吸收的光能可直接传递给Chla,而无需Chlb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肾管纤毛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采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纤毛的分布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肾管外膜多纤毛细胞表面簇生纤毛、内部柱状上皮细胞与立方上皮细胞游离面着生分散的纤毛,肾口内面也着生纤毛。纤毛结构由纤毛干、过渡区、基体及其纤毛小根组成;纤毛干由"9+2"结构的轴丝外被纤毛膜构成;纤毛干与基体之间为过渡区,中央微管终止于此,外周双联微管通过过渡区和基体的外周轴丝相连;基体呈圆筒状,为"9+0"结构;纤毛小根分长根和短根,均为基体发出的由微细原纤维组成的圆锥形结构,具间隔70 nm的明显横纹。肾管纤毛可能在促进体腔液流动、提高肾管对体腔液的过滤作用以及引导成熟精卵进入肾管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以月经变化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为观察指标,探讨环磷酰胺辅助化疗方案对绝经前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损伤情况及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环磷酰胺辅助化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77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6-48岁,并按年龄分为两组:≤ 35岁组为16例;>35岁组为61例....  相似文献   
94.
闽南地区常用草坪草种及建坪养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闽南地区5种常用草坪草种(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和地毯草)的生长特性、用途及应用前景。并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草种品种单一、植前基础处理粗放及重种植轻养管等问题,提出草坪建植(铺植、散植和播种法)及植后的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5.
采用药膜法研究了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对3种瓢虫、2种寄生蜂和菜缢管蚜的选择性。与菜缢管蚜相比,2种杀虫剂对3种瓢虫的毒性较低(LC50比值=1.73-41.9),尤其是氟虫睛对3种瓢虫以及多杀菌素对稻红瓢虫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LC50比值大于5)。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对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远高于3种瓢虫和菜缢管蚜,2种杀虫剂对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均是高毒的(LC50比值=0.006-0.05)。3种瓢虫对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这将有助于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温度对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 (Thomas)是2种主要的马铃薯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这两种马铃薯蚜虫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测定了5个温度(10, 15, 20, 25和30℃)下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指标,并组建了4个恒温条件下(10,15,20和25℃)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0~25℃范围内,2种蚜虫的若蚜期、世代历期、成蚜寿命和产蚜期等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30℃高温抑制了其发育、存活和繁殖。2种蚜虫的平均世代历期(T)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分别从10℃的30.08 d和35.35 d缩短至25℃的14.28 d和12.95 d。桃蚜的净增殖率(R0)在15℃时最高(86.00),其次为20℃(73.75),再次为25℃(62.49),最低为10℃(51.00);马铃薯长管蚜的R0在15℃最高(58.97),其次为10℃(51.98),再次为20℃(48.94),最低为25℃(12.36)。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最小10℃的0.1307增大到25℃的0.2896;马铃薯长管蚜的rm在20℃时最大(0.2182),其次为25℃(0.1942),再次为15℃(0.1485),最小为10℃(0.1118)。在相同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马铃薯长管蚜。【结论】温度对2种马铃薯蚜虫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桃蚜在马铃薯上的种群增长能力强于马铃薯长管蚜。这一结果为马铃薯蚜虫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并解释了桃蚜在马铃薯上发生数量多于马铃薯长管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2012年8月在广东省南岭自然保护区采集到6只森林型蝙蝠(3♀,3♂),其鼻部呈管状,毛被厚密而柔软,后腿、翼膜和尾膜被覆有棕色绒毛。体型较大,雌雄之间有明显差异,前臂长♀48.94~52.67mm,♂44.00~46.92 mm;核型为2n=44,FN=52;超声波为调频型,主频率为78.3 kHz。经鉴定为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这一发现使该物种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得以进一步核实和确认,弥补了该珍稀蝙蝠物种的分布、行为和生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家兔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经腹腔连续注射 2 d 环磷酰胺50 mg/(kg?d)建立卵巢早衰家兔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0只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建模一周后,治疗组家兔每天经耳缘静脉注射5×106/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 mL,连续注射3 d。模型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于治疗后 0 d、7 d、14 d和28 d,取家兔静脉血检查血清激素表达水平。于治疗后28 d,检测家兔卵巢中生长卵泡数、封闭卵泡数、黄体数、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治疗组家兔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FSH/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INHB)和抗苗勒管激素(AMH)、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INHB水平显著上升(P<0.05),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LH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FSH水平周期性波动。治疗28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家兔血清AMH水平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生长卵泡数显著升高(P<0.05);封闭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上调CYR61和CTGF的表达,促进卵泡生成,恢复卵巢功能,达到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99.
陈冬兰  王七祥 《蛇志》2008,20(2):158
深静脉置管是危重症患者或长期卧床患者肠外营养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静脉输入的液体中常常含有20%的脂肪乳、50%葡萄糖等高浓度和脂溶性的液体,易附着在深静脉置管的管壁上,随着深静脉管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引起深静脉置管管腔的部分或完全堵塞[1],从而影响静脉给药和营养物质的输入,紧急情况下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0.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