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7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879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51.
香菇是全球人工种植最为普遍的食用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香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香菇在预防、治疗恶性肿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尤其是香菇多糖制剂现已正式作为辅助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是对香菇中蛋白质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以及从蛋白质水平去发掘其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因却鲜有报道。本文拟就香菇的基因组、转录组及功能基因挖掘和开发现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52.
引言现代科学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向整体化趋势发展。21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中心的信息与智能革命的世纪,是东西方争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代,回顾科学技术发展史,在15世纪后半期世界科学中心开始转移到西方,首先在意大利,继至英国、法国、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起转移到了美国。历史事实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兴起的重要基础之一,在15世纪后半期之前,世界科学中心一直在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还出现两个黄金时期,即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汉朝和公元960年—1279年的宋朝,预计第三个…  相似文献   
953.
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模式种的C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分析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模式种的染色体C带带型。Elymus sibiricus、Roegneria caucasica和Hysrix patula的染色体在Giemsa C带带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了这3个属模式种的物种特异性。3个模式种的Giemsa C带核型表明,C带带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末端和着丝粒附近,而中间带相对较少。对E.sibiricus、R.caucasica和H.patula的St、H、Y染色体组C带带型与其它物种的St、H、Y染色体组C带带型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4.
噬菌体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医药领域、畜牧兽医领域及食品生产在内的各行业的重视。然而,噬菌体作为一种具有蛋白质外壳的活微生物,其在防治致病菌污染、感染及储存运输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活性丧失、储存期短、液体状态运输不便等问题。因此,寻找合适的包被赋形剂,以减少噬菌体在使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活性损失,是噬菌体疗法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制备噬菌体制剂时使用的包被赋形剂种类、配方及包被技术等,及其对噬菌体抗逆性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固态噬菌体制剂寻找合适的包被赋形剂、配方和包被技术,为噬菌体的靶向治疗和控制释放奠定基础,有助于噬菌体治疗的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55.
香菇病毒病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一旦爆发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采用RT-PCR检测技术,系统分析了中国香菇野生种质及栽培种质中两种主要病毒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和L. edodes partitivirus 1(LePV1)的携带情况。对来源于中国主要栽培省(市)的90个香菇栽培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67.8%(61/90)的供试菌株单独或复合感染有LeV-HKB和LePV1中的1种或2种,LeV-HKB病毒携带率56.7%(51/90),明显高于LePV1 35.6%(32/90);栽培菌株两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24.4%(22/90)。对地理来源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的125个野生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75.2%(94/125)的供试菌株至少感染了LeV-HKB和LePV1中的1种,8.8%(11/125)野生菌株同时感染了两种病毒,且野生菌株中LePV1病毒携带率70.4%(88/125)明显高于LeV-HKB 13.6%(17/125)。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中LeV-HKB和LePV1病毒的存在与否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显示香菇病毒极可能通过担孢子在自然界广泛传播。本研究为开展香菇菌种病毒病快速检测,从源头控制香菇病毒病传播,追踪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6.
鸡痘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传染病,不分日龄大小均可发病,肉鸡和蛋鸡均可感染,发病期1-2周,雏鸡死亡率较高,可达5%~30%不等[1],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免疫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2].为了建立接种疫苗后抗体监测手段和研究感染鸡痘病毒后抗体产生规律,我们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方法,进一步做了中和试验和用阳性血清治疗鸡痘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7.
为探讨MAPK家族中ERK和JNK两个主要亚族在黄鳝雌、雄发育阶段生殖腺中的表达状况,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ERK、JNK在黄鳝卵巢组织和精巢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显示:ERK在黄鳝雌、雄性腺组织中均有强的表达;JNK在性腺中的表达总体上弱于ERK,JNK1在精巢组织中的表达比卵巢组织显著降低,但JNK2在雌、雄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中,ERK和JNK在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中均为阳性反应,且定位相似:细胞质及细胞核核质呈阳性反应,核仁阴性。随着卵母细胞生长和成熟,ERK和JNK在卵母细胞胞质中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实验结果提示,ERK和JNK在黄鳝卵巢发育、凋亡退化以及雄性发育的启动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pMD18-T-P1-2A和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结果: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疾应答。  相似文献   
959.
用细菌清除近岸海域油污染的研究李永祺,黄健(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66003)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建议有关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应开展"通过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减少废物量,从环境中消除污染物,例如偶然的石油泄漏"的研究。(转引自"中国环境报"1992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960.
堪与登月计划相比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强伯勤(中国医科院基础所)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P)是当前国际上生命科学领域内一项最引人注目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这项最初由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中期提出、1090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国际大协作计划的目标,是用15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