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243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9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情况、肠动力水平的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复合益生菌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A组5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B组50只用于结肠HE染色及肠道菌群的检测。实验共进行15 d,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5 d,复合益生菌粉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益生菌粉15 d;同时,除空白组外,于第7天、第15天灌胃盐酸洛哌丁胺(4 mg/kg)进行造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6 h内粪便质量显著减轻(P<0.05),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粉低、高剂量组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量增加(P<0.05)。HE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粉可以增厚结肠肌层,恢复受损的结肠黏膜组织,并且腺管排列恢复至正常水...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18只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4),实验组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转染68周后采样。通过qPCR方法检测肝中HBV DNA及HBV cccDNA,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用一代测序法检测HBeAg+/HBsAg-及HBeAg-/HBsAg+组织DNA基因测序,生化分析ALT和AST,HE染色、天狼星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组中,100%的小鼠HBV-DNA拷贝数高于1000 copies/mL;小鼠肝组织ccc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9%的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呈阳性;60%的小鼠肝HBsAg呈阳性和26.7%的小鼠肝HBcAg呈阳性;HBeAg-/HBsAg+...  相似文献   
63.
 本文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从构件结构单位、无性系分株和无性系三个层次,对四川南充市郊慈竹无性系种群的能值特点及其影响能值的计测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无性系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的去灰分热值(AFCV)分别为:根15349.42J/g、根茎16372.92J/g、秆17106.06J/g、枝18111.99J/g和叶19451.90J/g;慈竹无性系分株的AFCV(J/g)随龄级增大而递增;慈竹无性系水平上的AFCV为:Ⅰ龄占16.47%、Ⅱ龄占25.76%、Ⅲ龄占36.32%、Ⅳ龄为13.08%及Ⅴ龄为8.37%。用恒容燃烧法测定热值时,其能值变化与氧分压密切相关。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能值较作图法高;用AFCV表示能值较总干重热值(GCV)准确。  相似文献   
64.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组成。大气中约74%的甲烷由产甲烷古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互营产生,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ET)是微生物菌群降低热力学能垒、实现互营产甲烷的核心过程。IET可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DIET)两种类型,其中MIET依赖氢气、甲酸等载体完成电子的远距离传输,而DIET则依赖导电菌毛、细胞色素c等膜蛋白,通过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实现电子传递。本文将从IET的研究历程出发,从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种类、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的两种IET类型进行比较,最后对未来待探索的方向进行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IET的理解,为解决由甲烷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5.
P34^cdc2激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6.
无瓣海桑是广西从自治区外引进的外来红树林树种,采用定量化算法精确估算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对红树林生态修复以及海洋蓝碳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论文以广西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实测无瓣海桑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和Sentinel-1/2卫星提取的后向散射数据、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指数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重要性关系,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比了不同的变量组合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优选的变量组合反演了无瓣海桑红树林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无瓣海桑红树林实测树高范围为1.55—13.58m,平均值为8.37m,胸径范围为0.7—41cm,平均值为15.62cm;(2)通过XGBoost算法优选的21个特征变量组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模型在测试阶段R2=0.7237,RMSE=21.70Mg/hm2。XGBoost算法反演研究区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介于19.14—138.46Mg/hm2之间,平均值为51.92Mg/hm...  相似文献   
67.
螯合体1(SQSTM1/p62)是一种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在清除待降解蛋白、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p62蛋白具有多个功能结构域,介导与多种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精确调节特定的信号通路,从而将p62蛋白与氧化防御系统、炎症反应和营养感知等重要生命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表明p62的突变或者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等。本文综述了p62蛋白的结构特征、分子功能,并系统介绍其在蛋白质稳态和信号通路调控中的多种功能,总结了p62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以期为p62蛋白的功能与相关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69.
龚钰翔  龙欢  黄开耀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308-4321
气囊(gas vesicles,GVs)是一种存在于蓝藻及古菌等微生物中调节浮力的类细胞器纳米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气体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囊具有作为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潜力。然而,气囊的充放气机制并不明确,限制了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保存和气体更换。本研究发现环境pH值是调节气囊充放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可以调节藻细胞内的气囊充放气进而使微囊藻呈现不同的漂浮状态,还可对提纯的气囊充放气进行体外调节,且该调节过程可逆。该机制的阐明为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大规模生产和保存,特别对气囊中的气体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诊疗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生物合成超声造影剂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是川中盆地森林主要类型,林下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采取典型抽样法,调查分析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现存密度[1 100株·hm-2(A)、950株·hm-2(B)、800株·hm-2(C)、650株·hm-2(D)、500株·hm-2(E)]的林下灌、草优势种群Shannon生态位宽度(Bsw)、Levins生态位重叠值(Oik)以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均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从生态位特征探究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响应,明确相对适宜的林分密度,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筛选出现存相对最优林分密度,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保育和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草本植物38科72属94种,灌木42科65属99种,物种数量随柏木密度的减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柏木密度为650株·hm-2时达到峰值。(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