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准种与拉米夫定耐药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随机选取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以及停用拉米夫定后发生病毒反弹的CHB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30例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这些病人体内HBV的P区,再用熔点曲线法分析3组患者体内的HBV准种情况。另外,采用相同方法对HBV C区、S区准种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病毒变异组患者体内HBV P区准种数量为2.50±0.86个,病毒反弹组为5.30±0.95个,未治疗组为8.37±0.93个,3组间准种数量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 C区病毒变异组准种数量为6.10±1.86个,病毒反弹组为6.37±1.81个,未治疗组为6.33±1.64个,3组准种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 S区病毒变异组准种数量为5.23±1.85个,病毒反弹组为6.17±1.93个,未治疗组为5.77±2.11个,3组准种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 P区熔点曲线图显示,病毒变异组优势病毒群的熔点与病毒反弹组和未治疗组相比,已发生明显的偏移,而在HBV C区和S区熔点曲线图中,3组的波峰数和优势病毒群的熔点均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在拉米夫定的作用下HBV P区准种数量减少,准种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发生变异后劣势耐药病毒株变为优势病毒株易被检测到。拉米夫定对HBV C区、S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12.
以大米草的互花米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浓度低于300mmol·L-1时,互花米草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较高的最大光合速率(>3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5mol·mol-1Photons)以及较低的暗呼吸速率(<1.5μmolCO2·m-2·s-1)和光补偿点(<20μmol·m-2·s-1)为其有机物质积累、竞争、建立种群并扩散提供条件。盐浓度高于500mmol·L-1时,互花米草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上升,最大光合速率(Amax)及表观量子效率(Q)显著下降,暗呼吸速率(Rday)和光补偿点(LCP)上升。表明细胞膜和光合作用有关酶受到迫害,抑制了其正常生长。盐胁迫下互花米草光合速率降低,但蒸腾速率的显著下降提高了单叶水分利用效率,从而部分缓解了渗透势变化对细胞的迫害,为其生存和生长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13.
叶子飘  康华靖 《生态学杂志》2012,31(8):1949-1953
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修正模型研究了CO2浓度分别为380和600 mol·mol-1时,栾树和辣椒在光补偿点附近光合量子效率的改变及Kok效应。结果表明:光响应修正模型可很好地拟合栾树和辣椒2种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且获得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相符合;2种不同CO2浓度条件下,栾树和辣椒总是存在初始量子效率(φ0)大于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φc),光合量子效率在光补偿点附近不是常数,且与暗呼吸速率无关;CO2浓度的大小影响着栾树的Kok效应,但对辣椒的Kok效应影响不明显,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栾树在光补偿点附近光合量子效率的改变来自其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非线性响应,而辣椒不存在Kok效应。  相似文献   
614.
不同生态条件对烤烟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侃  陈宗瑜 《生态学报》2012,32(10):3087-3097
选云南玉溪主产烟区红塔区大营街镇、通海县四街镇和峨山县小街镇三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种植烤烟K326,探讨烤烟形态和生理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营街的烤烟形态性状最好,四街烤烟形态性状最差。三个试验点烤烟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及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尤以四街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最低,均与其余地点有显著差异。Pnmax、LCP和LSP的大小顺序为四街>大营街>小街。光强在800~1000 mol?m-2?s-1范围内时,Ci、Gs和Tr为大营街>小街>四街,WUE为四街>小街>大营街。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烤烟形态及生理特征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对K326茎高、中部叶叶面积、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分别是光照度、日平均气温、降水量、UV-B辐射和日照时数;而土壤氮含量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15.
为了探讨CO2海底封存潜在的渗漏危险对于海洋生物的可能影响,以大型钙化藻类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控光控温条件下,通过向培养海水充入CO2气体得到3种不同酸化程度的培养条件(pH 8.1、6.8和5.5),24h后比较藻体光合作用和钙化作用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自然海水培养条件(pH 8.1),在pH 6.8条件下培养的小珊瑚藻光合固碳速率得到了增强,而在pH 5.5条件下光合固碳速率则降低;随着酸化程度的增强,藻体的钙化固碳速率越来越低,在pH 5.5条件下甚至表现为负值[(-2.53±0.57)mg C g-1干重h-1];藻体颗粒无机碳(PI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比值随着酸化程度的加强而降低,这反映了酸化对光合和钙化作用的综合效应。快速光反应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酸化程度的增强,强光引起的光抑制程度越来越强;在酸化条件下,藻体的光饱和点显著降低,但pH 6.8和5.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低光下的电子传递速率在pH 8.1和6.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H 5.5培养条件下显著降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在pH 6.8时最大,在pH 5.5时最低。以上结果说明,高浓度CO2引起的海水酸化显著地影响着小珊瑚藻的光合和钙化过程,不同的酸化程度下,藻体的光合、钙化反应不同,在较强的酸化程度下(pH 5.5),藻体的光合和钙化过程都将受到强烈的抑制,这些结果为认识CO2海底封存渗漏危险对海洋钙化藻类的可能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16.
为了探究甘露醇、氯化钠的渗透胁迫和脱落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水杨酸等信号物质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粗榧新鲜叶片为试材,分别选用甘露醇、氯化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水杨酸处理海南粗榧叶片,测定PSⅡ实际量子产量Y(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v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甘露醇处理和氯化钠处理在短时间内可以造成这些参数的波动,然而在24 h后,这些参数趋于平稳,大多数可以恢复到对照水平,但渗透胁迫处理后的Y(Ⅱ)值显著降低,NPQ值却显著升高.在脱落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水杨酸等信号物质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多呈现出和甘露醇处理或氯化钠处理相似的趋势,表明了渗透胁迫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水杨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叶片实际光能转换效率适应调节.  相似文献   
61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在高温下的滞育的发生和生理的变化。【方法】高温可以诱导不同龄期的烟青虫进入夏滞育,本实验在35℃,L︰D=16︰8条件诱导3龄、4龄、6龄、预蛹期的烟青虫夏滞育,并比较研究了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35℃下,烟青虫的3龄、4龄、6龄幼虫与预蛹期的夏滞育率分别为25.96%、25.71%、22.76%、11.31%,3个幼虫期的滞育率显著高于预蛹期滞育率。不同龄期的滞育诱导中,雄性的夏滞育率都明显高于雌性夏滞育率。并且,滞育蛹显著比未滞育蛹重。对滞育蛹和未滞育蛹的失重动态与呼吸代谢速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夏滞育虫蛹的失重曲线平缓,显著低于未滞育蛹;并且呼吸代谢速率曲线平缓且显著低于未滞育蛹。【结论】研究表明,高温能诱导烟青虫能进入夏滞育,并且夏滞育蛹能通过维持低的代谢水平来度过不利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618.
三种大型绿藻光合能力的差异及其在珊瑚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珊瑚养殖水处理中3种常见大型海藻石莼(Ulva lactuc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和羽状蕨藻(Caulerpa mexicana)光能转化效率(Fv/Fm),快速光曲线(RLC)相关参数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石莼和条浒苔的Fv/Fm分别为0.808±0.004和0.816±0.009,显著高于羽状蕨藻。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17.52±2.92和19.59±4.43μmol e·m-2·s-1)、半饱和光强Ik(53.41±8.18和59.71±13.52μmol photons·m-2·s-1)也明显高于羽状蕨藻(rETRmax和Ik分别为13.72±5.41μmol e·m-2·s-1和32.67±14.06μmol photons·m-2·s-1),表明石莼和条浒苔有着比羽状蕨藻更高的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光保护能力更强;羽状蕨藻较高的RLC初始斜率α表明其在弱光下拥有更强的光捕获能力,弱光下光合效率更高;随光照的增强(0~373μmol photons·m-2·s-1),羽状蕨藻NPQ的增幅有限(0~0.2),最大值仅为条浒苔和石莼的38.1%和62.5%,表明这种藻类更容易受到强光的抑制。因此,在珊瑚养殖的水处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选择适宜的藻种或藻种组合并根据光梯度进行布局,反之也可以根据藻种来选择合适的光源,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19.
灌溉条件下3种沙生灌木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地种植的沙地灌木桑(灌木桑)、红花罗布麻(红麻)和沙木蓼幼苗为试验材料,活体测定了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及光合-CO2浓度响应特征,分析了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木桑、红麻和沙木蓼的净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单峰型"和"持续下降型"。(2)沙木蓼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QUE)明显高于红麻及灌木桑;灌木桑对光照强度具有强的生态适应幅,而红麻利用光强的范围较窄,光合潜能不高,沙木蓼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高,其植株的光合能力也最强;红麻具有最高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同时具有较小的Pmax值。(3)气温(Ta)对灌木桑和红麻Pn的直接、间接影响均较大,而水汽压亏缺(VPD)偶联Ta对沙木蓼、红麻的Pn有较大的间接影响。研究认为,依据各灌木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特征,沙木蓼可在干旱沙区光照较强的阳坡等区域种植,灌木桑可选择在绿洲与荒漠的过渡带造林,红麻则可在光强较弱的阴坡或坡间低地造林。  相似文献   
620.
麻竹节间伸长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秆茎的快速生长是禾本科生物学的一个未解之谜,而秆茎的生长又是以节间为单位进行的。本研究以第8节为标准节,利用统计学及石蜡切片的方法,获得了麻竹的节间伸长曲线以及节间组织发育的形态解剖信息。麻竹节间的伸长呈现“慢-快”的生长趋势,早期节间以细胞分裂为主,然后节间由上到下逐渐进入细胞伸长阶段,最后节间停止伸长进入成熟生长阶段。本研究为大型丛生竹节间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推动对竹子笋株快速生长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