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0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480篇
  476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3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分)与四组接种处理(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AMF+根瘤菌和不接种),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疏叶骆驼刺的生长以及供、受体疏叶骆驼刺之间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均要高于单接种处理;根瘤数量、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单接种处理之间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总生物量、Fv/Fm均小于单接种处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Fm、Fo以及氮含量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复水后,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瘤数均优于单接种;AMF侵染率、氮含量低于单接种;Fm、Fo、Fv/Fm均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在氮素转移方面,正常水分时,双接种与单接种的氮素转移率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氮素转...  相似文献   
4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对于城市生态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通过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两个层面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源地-缓冲区-廊道-节点框架,构建新区生态网络。其中,基于生态源地与城镇用地驱动因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方法得到累积阻力差,构建新区三生空间布局。根据成本距离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雄安新区规划绿带分布,生成生态廊道,并在廊道与廊道交汇点、重要生态功能与脆弱的关键点以及道路轨道交汇点识别生态节点。得出:(1)新区生态源地主要位于白洋淀、公园绿地与其他绿地,分为水域生态源和林地生态源两类生态源地,面积总共728 km2。城镇源地主要位于新区东部容城县与雄县城区以及一些零星的农村居民点区域,面积为166 km2。(2)在新区三生空间布局下,加强生态廊道的构建,提升生态源地之间、生态源地与城镇源地之间的连通性,新区生态廊道主要依赖河流廊道和林地廊道两种类型。(3)在新区未来生态网络的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河流廊道交汇点、河流廊道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用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的建设及其生态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3.
Platinum resistance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Recent evidence shows the critical role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n this resistance. Epithelial‐like ovarian cancer cells show decreased sensitivity to cisplatin after cisplatin treatment. Our study prospec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ithelial phenotype and response to cisplatin in ovarian cancer. Microarray dataset GSE47856 was acquired from the GEO database. After identify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between epithelial‐like and mesenchymal‐like cells, the module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 The gene ontology (GO) and pathway analyses of the most considerable modules were performed.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also constructed. The hub genes were specified using Cytoscape plugins MCODE and cytoHubba, followed by the survival analysis and data validation. Finally, the co‐expression of miRNA‐lncRNA‐TF with the hub genes was reconstructed. Th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suggests 20 modules relating to the Epithelial phenotype. The antiquewhite4, brown and darkmagenta module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non‐preserved modules in the Epithelial phenotype and contain the mos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GO,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es on these modules divulge that these genes were primarily enriched in the focal adhesion, DNA replication pathways and stress response processes. ROC curv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brown module''s hub genes could be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ovarian cancer cisplati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44.
Combining single‐cell measurements of ERK activity dynamics with perturbation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MAPK network topology. We built circuits consisting of an optogenetic actuator to activate MAPK signaling and an ERK biosensor to measure single‐cell ERK dynamics. This allowed us to conduct RNAi screen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50 MAPK proteins in ERK dynamics. We found that the MAPK network is robust against most node perturbations. We observed that the ERK‐RAF and the ERK‐RSK2‐SOS negative feedback operate simultaneously to regulate ERK dynamics. Bypassing the RSK2‐mediated feedback, either by direct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RAS, or by RSK2 perturbation, sensitized ERK dynamics to further perturbations. Similarly, targeting this feedback in a human ErbB2‐dependent oncogenic signaling model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a MEK inhibitor. The RSK2‐mediated feedback is thus important for the ability of the MAPK network to produce consistent ERK outputs, and its perturbation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MAPK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45.
肖显静  何进 《生态学报》2018,38(1):31-40
在生态学领域中,存在着生态系统整体论与还原论的争论。Tansley A.G.提出,生态系统是"准有机体"。Odum兄弟提出的"生态系统能量说"被广泛接受,但也受到质疑,称其为"还原论者的整体论"。基于对上述质疑的回应以及对生态系统整体论的追求,Patten B.C.等提出"生态网络理论",运用"网络‘环境子’分析"方法,试图从物理层面分析解决生物层面的"涌现性"问题。不过,这一理论也受到批判,认为其在探究符号化的现象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影响时,陷入了还原论困境。Jrgensen S.E.等更进一步,提出"系统论"的生态系统生态学,试图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网络"系统。这一理论受到生态学界高度重视,但是也存在着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如何平衡能量视角和生物地球化学视角的问题。由上述争论可见,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趋势是从"物质实体"到"能量流动",再到"网络信息",最后到"开放系统"层层递进。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更好地定义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能够体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去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为例,建立了一个"碳流"模型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和人工分室在城市碳代谢正负"碳流"产生中的作用,之后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分析"碳流"产生的生态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同时利用互惠指数M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结果显示(1)净"碳流"在研究期间持续呈现负值且在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负"碳流"主要源自耕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正"碳流"主要源自工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转换。(2)1995—2000年互惠指数(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M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3)竞争关系集聚在高负碳代谢密度分室,互惠共生关系主要集聚在高正碳代谢密度分室。(4)从1995—2000至2010—2015,以每5年为时间间隔,生态关系分布空间变化如下:掠夺限制生态关系呈现向西北、西南和南部方向蔓延—西北方向移动—东南方向移动的变化趋势,竞争生态关系呈现东南方向移动—南部和西北部方向蔓延—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互惠共生生态关系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暂时不存在—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城市碳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琳琳  张妍  李名镜 《生态学报》2017,37(12):4268-4277
碳代谢过程分析是城市代谢研究的重要环节,而通过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调整优化城市碳代谢过程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代谢思想,本文综述了城市碳代谢过程核算、碳代谢网络模拟、碳代谢过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分析、碳代谢空间格局演替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着空间属性表达缺乏、核算/模拟结果较难直接应用于实践调控、自然和社会经济代谢过程难以并重考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领域未来发展预期:(1)基于土地流转,将碳排放/碳吸收垂向流映射到碳存量变化的水平流,以"存量"变化推导出网络"流量"分布,实现节点、流互动关系的空间表达,构建时空维度碳代谢网络模型;(2)强调自然节点在城市碳代谢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经济节点与自然节点并重的生态网络模型,有效服务于城市规划及设计。  相似文献   
48.
吴未  陈明  欧名豪 《生态学报》2018,38(14):5141-5148
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背景、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目标物种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为减量化依据的方法,旨在回答"建设用地怎么减?减哪里?减多少?依据是什么?"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1)白鹭核心生境斑块距离人为干扰源较远,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较少,但多数核心生境斑块面积小于平均值,破碎化现象较严重;白鹭迁移廊道受人为干扰严重,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为6542.1 hm~2,占减量化总面积的99%以上;生态核心区经过耕地占补平衡后,城乡建设用地二次减量213.7 hm~2、新增水田208.7 hm~2;研究区建设用地减量化总面积6755.8 hm~2。2)通过增加核心生境斑块面积、提高迁移廊道通达安全性,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了。同时完成了建设用地总量减量化,实现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傅强  顾朝林 《生态学报》2017,37(5):1729-1739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结果数据,发现对一个地区生态网络连通性有重要影响的斑块与廊道等生态网络结构要素。以青岛作为研究案例区域,使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了湿地和林地两种生态网络,并以一定阈值为标准对生态网络做等级划分,采用图形理论中的CL-PIOP评价方法作为基础方法,提出两种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标准对结果数据作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生态网络斑块的CL-PIOP重要性频次统计可以有效的识别对网络连通性有重要作用的斑块,既涵盖了几乎所有大面积的斑块,同时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小面积斑块;CL-PIOP评价方法可在众多廊道中快速识别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廊道,且根据CL-PIOP值大小以及在各等级网络中非零CL-PIOP值的频率统计进一步确定廊道的重要程度。此外,不同等级网络中CL-PIOP值存在异常增大的斑块及其相关廊道对于网络构建与连通性增强有关键作用,这些斑块通常与面积等自身的属性无关,而与其在网络所处的位置相关。生态网络模型与图形理论相关方法结合可以快速有效的识别区域重要的生态用地,为相关规划中生态用地的保护、恢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0.
With accumulating dysregulated circular RNAs(circRNAs) in pathological processes,the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circRNAs, especially circRNAs as microRNA(miRNA) spong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RNA-binding proteins(RBPs), have been widely validated. However,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circRNA–disease associations is only preliminary.Therefore, an updated CircR2Disease database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and web tool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rcR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