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5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四季竹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秋季优良笋用竹种四季竹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中1‰~6‰浓度NaCl(干重)处理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离子渗漏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以探讨四季竹的抗盐机理。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四季竹叶片脱落率逐渐增加;四季竹在1‰~2‰NaCl浓度下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3‰~5‰浓度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大伤害逐渐加重,但这种伤害是可逆的,6‰是四季竹的半致死盐浓度。(2)叶片离子渗漏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6‰浓度处理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近直线升高,在3‰~5‰浓度下先升高后降低,而在1‰~2‰浓度处理下变化平缓且与同期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片MD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3)四季竹叶片SOD和POD活性在胁迫3~15 d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其有一定的锻炼适应性;叶片脯氨酸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在1‰~2‰浓度处理下变化平缓,在3‰~6‰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后减小;各浓度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但均高于对照。研究发现,四季竹是较耐盐竹种,其可以通过调控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有效缓解盐胁迫伤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星苹果Chrysophyllum cainito的耐盐能力及其在NaCl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以0、0.2%、0.4%、0.6%NaCl溶液分别对盆栽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的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星苹果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NaCl浓度增加而呈现先降后升现象;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是先升后降,在0.2%NaCl处理时达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对照相比有显著增加,两者在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3.
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的耐盐性,对2年生盆栽苗进行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以处理40d的叶片脱落率将盐害程度分为无盐害(〈10%)、轻度盐害(10%-50%)和重度盐害(〉50%)3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离子渗漏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40d时0.30%及以上浓度的NaCl处理水平相对电导率均〉50%,MDA含量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POD和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规律,40d时0.20%NaCl处理的POD活性最高,0.30%NaCl处理的SOD活性最高;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也呈先升后降规律,40d时0.30%及以上浓度的NaCl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0.20%及以下浓度的NaCl处理则继续上升。综合上述生理指标的反应,土壤含盐量0.30%及以上时不适合该竹种生长。 相似文献
24.
25.
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害对细胞膜的伤害。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6.
以1年生白榆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0.5、1.0和2.0 mmol·L-1水杨酸(SA)与0、50、100和150 mmol·L-1 NaCl处理组合,考察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根叶离子含量、分配、运输的情况,探讨外源SA对NaCl胁迫下白榆幼苗耐盐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白榆幼苗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并破坏了白榆体内离子平衡。(2)喷施外源SA使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干重和根冠比均不同程度升高,0.5和2.0 mmol·L-1 SA不同程度提高了50和10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3)0.5 mmol·L-1 SA显著提升了50 mmol·L-1 NaCl处理组白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1.0和2.0 mmol·L-1 SA对15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净光合速率改善效果较好,外源SA对10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的光合作用参数无显著影响。(4)NaCl胁迫下,外源SA处理的白榆幼苗叶和根Na+含量及Na+/K+、Na+/Ca2+和Na+/Mg2+显著降低,离子选择运输系数SK,Na、SCa,Na和SMg,Na升高,从而促进了幼苗K+、Ca2+和Mg2+由根向叶片的转运;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对白榆幼苗叶和根中离子含量改善效果最好的SA浓度分别为1.0和2.0 mmol·L-1。因此,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能够有效改善NaCl胁迫下白榆幼苗的光合能力,有效调节白榆幼苗体内离子状态,从而增强白榆对NaCl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7.
28.
已知大鼠T0F-α的抗原部位干C环,且大鼠的TGF—α(34-43)和TGF-α(44-50)均有较强的活性以转化正常细胞。为了揭示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合成了大鼠TGF-α修饰16肽。在前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归属质子谱并验证其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不同混合时间的二维NOESY谱。根据所得的数据因原始斜率法求出距离约束。通过约束分子动力学计算定出该分子的溶液构象。其中还用DQF-COSY的数据求出二面角作为决定溶液构象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部分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0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笔者在试做该实验时,感觉到由于NaOH属于强碱.有一定的腐蚀性.再加上用量较大,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完成实验。所以设想以淀粉代替酚酞,碘液替换NaOH来改进该实验.通过再次试做取得了较好效果.制备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0.
木文研究了银杏(Ginkgo biloba L.)不同生长期叶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叶含黄酮量较高,结果株叶总黄酮含量比不结果株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