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27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3):231
<正>2015年10月17日-19日.山东济宁(10月16日报到)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定于2015年10月17日-19日在山东济宁召开。本次学术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蛋白质研究领域成果突出、有 相似文献
242.
拉萨河谷草地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对拉萨河谷草地23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谷草地群落划分成8种类型,拉萨河谷的草地群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2)TWINSPAN分类所划分的各群落在DCA排序图上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和界限,说明DCA排序能较好的反应各群落与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同时,TWINSPAN的分类结果也在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印证。(3)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海拔高度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坡向的变化。(4)样点CCA排序表明,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是坡向。CCA排序进一步阐明了拉萨河谷草地群落分布决定于海拔和坡向等环境因子,并间接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5)物种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物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落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43.
244.
多样性已经成为生态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很多多样性指数被引进或设计出来 ,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系统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之中。然而 ,很多学者对其也提出了疑议 ,因为当用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对一组群落进行比较时会得出不同的顺序。Patil和Taillie等人提出用含有一个参数的多样性指数族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这个类型的 1 4种方法做了评述 ,并将其分为 4组。证明了组内各方法间是等价的 ,而不同组的各方法间是不等价的。并认为在进行多样性排序时 ,Patil和Taillie的“右尾和”方法应属首选 ,因为只需计算有限个数值 ,并且该方法判断了群落内多样性的高低。其次 ,Hulbert_Smith_Grassle的方法也值得推荐 ,因为该方法有直观而明确的意义 ,它是一个随机样本中期望包含的物种数目。作为实例 ,还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北京东灵山地区的 3个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245.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排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东北沙质荒漠化地质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的72个沙地植物群落样地,276种植物的调查数据进行DCA排序,排序结果充分反映了沙地植被与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干扰因子的关系,DCA排序的第1轴反映沙地植被分布的水分梯度;第2轴反映土壤梯度;第4轴主要反映热量梯度;DCA的1、4轴排序图和1,2,4轴排序图,反映沙地植被与沙质荒漠化的生态规律,采用定性因子评价赋值与定量因子相结合的方法,经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沙地植被DCA排序坐标与地理,气候,地形,水文,干扰等诸多生态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46.
高山草甸作为一种发育在高山林线以上位置的植被类型,高大的海拔促使其对气候变暖响应敏感而迅速,其群落结构在气候变暖影响下发生着显著变化。然而,现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诸如极地、青藏高原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对于中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分布的亚高山草甸研究就显得不足。因此,为了揭示中纬度、低海拔地区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山西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小幅度增温(OTC1)和大幅度增温(OTC2)两种模拟增温实验样地,调查草甸空气-土壤水热因子及植被群落结构特征,探究增温对亚高山草甸水热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OTC1和OTC2处理下,草甸空气呈现暖干化,其中空气温度分别增加3.57℃和和5.04℃(P<0.05),空气湿度分别减小7.36%和5.23%(P<0.05);草甸土壤趋向暖湿化,其中土壤温度分别减小0.05℃和增加0.26℃(P<0.05),土壤水分分别减小0.2%和增加0.62%(P>0.05)。(2)增温对草甸物种多样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Richnes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物种多样性对增温响应不敏感。(3)增温促进草甸群落中禾草类植物生长,抑制杂草类植物生长,且随增温幅度变大,群落中不同植物功能型由杂草类向禾草类转化。(4)RDA排序和相关分析表明,空气、浅层土壤温度促进禾草生长,抑制杂草生长;深层土壤温度抑制莎草生长;浅层土壤水分促进禾草生长。因此,增温改变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的水热因子状况,导致草甸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使之向禾草类植物进行演替。 相似文献
247.
锡林河河漫滩主要草甸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构成规律、地上植物量、群落间生态关系的研究表明:1)踏头草甸以中间型荸荠(Eleocharis intersita)、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巨序剪股颖(Agrostis gigantea)和湿中生杂类草共同建群,其地上植物量为445.64gDM·m-2,是该区草原群落的2—4倍;密花凤毛菊(Saussurea acuminata)杂类草草甸的地上植物量为3584.50gFM·m-2(鲜重);马蔺(Iris lactea)杂类草草甸的地上现存量为1444.02gFM·m-2(鲜重)。2)与该区草原群落相比,草甸群落或没有单种建群植物,或单种建群植物的作用不很突出。说明了草甸优越的生境可满足多种植物共同充分生长。3)河漫滩不同草甸群落的排序表明:在积水生境中沼泽植被的外围、较为湿润的地段上分布着以莎草科植物为主的莎草(苔草)草甸;中度湿润的地段分布着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禾草草甸;而相对较干的地段分布着以双子叶植物为主的杂类草草甸。 相似文献
24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为了探讨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结构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的大量群落学调查 ,采用了群落中 9个土壤特征指标 ,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 (DCCA)排序方法 ,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中不同层次的物种数量结构的空间格局 ;定量分离了土壤、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不同层次群落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水分为主导的多种环境因子耦合梯度决定着植物群落结构格局。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层次有差异 ,在灌木层中 ,单纯环境因子对植被格局的解释占 2 8.0 2 % ,环境 -空间耦合因子占 8.90 % ,空间因子独立占 10 .69% ,其他因子占 52 .3 9% ;而在草本层中 ,单纯环境因子对植被格局的解释占 2 0 .64% ,而环境 -空间耦合因子仅占 0 .83 % ,空间因子独立占 5.10 % ,其他因子占 73 .43 % ,草本的可解释性远远低于灌木。但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 ,在诸多因子中 ,土壤水分始终在影响群落物种数量结构的空间格局分布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9.
连香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种群自然更新困难且分布不连续。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可为划定不同区域连香树的保护和管理单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连香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22个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连香树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同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连香树种群结构特征,探讨影响连香树现状分布及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区、神农架地区、秦巴山脉地区以及华东孤立的山地;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连香树的分布,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坡度和海拔对连香树潜在适生区影响最大;经主成分排序分析,11个调查地点的种群大致可划分为3组,即秦岭-大巴山脉种群、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种群、中国东部地区种群;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随连香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发生变化,连香树种群特征在生长前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250.
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分类是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或属性对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是植被生态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研究内容。热带林由于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物种数量导致了其分类更加困难。本文根据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主分量分析(PCA)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21个样地共分成3组:热带低地雨林(样地9—12)、转化型季雨林(样地1—8)和热带季雨林(样地13—21)。PCA和DCA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低地雨林与海拔和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热带季雨林与坡度和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转化型季雨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PCA和DCA中则有所不同。DCA排序结果同时也表明,转化型季雨林是介于热带低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间的一种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