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水分和土壤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沙棘灌丛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22.
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生态分布的DCA排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DCA排序方法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的分布格局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朽木生地衣植物.分布于海拔800 m的主要地衣种类有脱落网衣(Lecidella elabens Fr., Kgl)、柳茶渍[Lecanora saligna (Schrad.) A. Zahlbr]等.分布于海拔900~1 100 m的有 刺小孢衣[Bryoria confusa (Awas.) Bodo & Hawksw]、叉小孢衣[Bryoria furcellata (Fr.) Bodo & Hawksw]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300~1 760 m的有 粗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 (Del.) Leight.]、亚鳞石蕊[Cladonia subsquamosa (Nyl.) Vain]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800~2 300 m的有 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nigricans (Flk.) Moberg]、美丽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rubropulchra (Degel.) Essl.]等种类.  相似文献   
23.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726-731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FA)及其与5个土壤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土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可分为5个群系,即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完全一致。该地区森林植被格局可由群落土壤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土壤因子中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主导性因素,各群落沿此梯度呈现出一定的分布格局,其它土壤因子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  相似文献   
25.
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应用系统聚类、模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湿地松纯林、湿地松一木荷混交林 和湿地松-大叶相思混交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结果表明,2种混交林节肢动物群 落结构比较相似,而纯林与混交林相异;林冠层亚群落与灌木一草本届亚群落的结构也不 相同.分析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林分和不同层次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连续 性.模糊聚类的分析方法优于系统聚类.  相似文献   
26.
广西热带石灰岩季节雨林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二歧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广西热带石灰岩季节雨林的30个样地划分两大类共6个群落:洼地季节雨林(1)火焰花+萍婆群落; (2)海南风吹楠+人面果群落,石山季节雨林(1)东京桐+广西顶果豆群落; (2)假肥牛树+安南牡荆群落;(3)肥牛树群落; (4)肥牛树+蚬木群落。文章还利用无偏对应分析法DCA对群落进行了排序,指出由洼地至山坡水分条件由湿到干是影响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环境的封闭程度对群落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7.
长白山地区曲尾藓属植物生态分化的排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尾藓属(DicranumHedw.)属于顶蒴藓类植物,在长白山地区主要分布于苔原、森林林下和沼泽地中[1,2]。分析曲尾藓属植物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特点和种间生态关系,对揭示该属植物物种分化的生态学机制,有一定学术价值。排序是分析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常用方法,以往人们主要是应用DCA、PCA等方法,因而不同种类与环境关系的解释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典范对应分析能够在同一排序图上展示植物种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当前最有效的排序方法,其结果的生态学解释比较客观。Slack指出应用排序也能够研究植物种间的生态位分…  相似文献   
28.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地区黄檗多散生于阔叶林中,数量稀少。为了解北京地区黄檗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促进种群扩繁,在北京百花山、松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2个20 m×20 m的样地,利用CCA分析方法对不同地点黄檗的生长分布状况与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土壤pH值、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等11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CA排序第一轴主要反映了海拔、郁闭度和坡度的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了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和坡向的变化,其中海拔、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黄檗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低海拔、低碱解氮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高的地段适宜黄檗分布。对影响黄檗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离,结果发现环境因子对黄檗样地物种分布的解释能力为84.5%,显示出较好的排序效果,黄檗分布点受人为干扰较少,其所在植物群落与环境保持了良好的对应关系;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呈显著相关(P=0.03),表明CCA排序结果可以解释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9.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 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 m、3950 m、4050 m和4200 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 m×10 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去势对应分析)] 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 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0.
天山北部拟南芥生存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拟南芥在天山北部的分布状况及环境依赖特点, 分析拟南芥的自然选择特征, 本文对天山北部分布的13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存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拟南芥与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拟南芥生存的群落结构简单, 其中天山北坡中段的石河子、一四三团、沙湾、独山子地区的8个群落均为草本类型, 优势种相似, 而与伊犁果子沟、额敏和阿勒泰的5个群落差别较大。属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世界分布、北温带分布以及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成分占大多数, 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分布特征, 体现了本地拟南芥分布及演化的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特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13个群落分为新疆绢蒿–猪毛菜–角果毛茛(Seriphidium kaschgaricum–Salsola collina–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新疆绢蒿–猪毛菜(S. kaschgaricum–S. collina)、新疆绢蒿–狭果鹤虱(S. kaschgaricum–Lappula semiglabra)、新疆绢蒿–旱麦草(S. kaschgaricum–Eremopyrum triticeum)、勿忘草–草原苔草(Myosotis sylvatica–Carex liparocarpos)5个群落类型。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表明纬度、坡向、土壤有机质及pH值是决定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分布的主导因子。拟南芥分布与群落内其他物种有极强的依赖关系, 与13个群落62个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表明, 共有119个正关联性种对, 明显高于72个负关联性种对, 与各群落优势种呈显著正关联。拟南芥种群分布数量在群落间差异较大, 分布于降雨较少的天山中部浅山地带拟南芥种群数量均高于降雨较丰富的天山西部伊犁果子沟地区, 是否发生适应性分化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