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安徽省外来植物入侵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安徽省入侵植物的现状,明确分布格局对制定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属、来源地、引入途径、入侵时间、入侵生境以及各市(地区)的分布状态。【结果】1.安徽省共有入侵植物158种,共计102属40科,其中菊科植物最多为25属36种,占安徽省入侵植物总数的22.8%。2.安徽省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98种,占总种数的57.7%;60.1%的入侵植物(95种)为有意引入,其余均为无意引入;69.9%的入侵植物于近现代(1840年之后)入侵安徽。3.入侵植物中75.5%分布于“道路旁,荒地生态系统”“森林、灌木”、“内陆水域、湿地”、“草地、城市绿地”、“农田、耕作用地”等5种生境中。4.不同的地区入侵植物的分布存在差异,芜湖市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总全省的78.5%,其次为黄山市(77.5%)和合肥市(76.6%),亳州市(62.7%)入侵植物的种类最少。【结论】安徽省入侵种数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各城市入侵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均属易受入侵环境,应加强监管,及时对入侵外来种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92.
小达氏涡虫属个体的骨质阴茎足物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本实验观察了中国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 sinensis)与湖南小达氏涡虫(M.hunanensis)阴茎的形态形成及发育.结果表明:(1)阴茎末端各分支的形态形成是一次性成型,终身不变;(2)两种涡虫在发育的第12 d都完成阴茎的骨质化;(3)阴茎的基柄形态随个体发育而增长.研究证实,小达氏涡虫属阴茎末端分支结构是稳定的分类性状,可以作为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黄淮南片冬麦区主导品种春化基因及冬春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0~2007年黄淮南片冬麦区的127个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第5同源群的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春化基因检测,并分析了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与其冬春性的对应关系及黄淮南片冬麦区8次品种更换中春化基因与品种冬春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没有品种携带显性Vrn-A1基因,7个品种含有Vrn-B1基因(5.5%),2个品种含有Vrn-B1+Vrn-D1基因(1.6%),56个品种含有Vrn-D1基因(44.1%).春化基因类型与品种冬春特性基本相符,春化基因控制着小麦品种的冬春特性.主导品种含春化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与冬春性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与传统方法相比,仅用春化基因来确定品种冬春性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与传统的冬春性鉴定方法相结合来认识品种冬春性、预测品种的抗寒性对黄淮南片冬麦区的小麦品种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非洲菊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形态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洲菊品种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级研究,利用54个形态性状对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可进行5个或者7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3~7或者2~8的不完整尺度;54个形态性状在22个非洲菊品种中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3.0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0209(1.0000~3.9672);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8(0~1.4650)。22个非洲菊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67~0.86,当相似系数为0.70时,22个非洲菊品种可分为3类。花序类型为单瓣的品种和外轮舌状小花上表面颜色数量为2种的品种能和其他品种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995.
七筋姑属种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对七筋姑属北美全部4个种和东亚七筋姑不同产地的11个居群进行了种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北美4种中,Clintonia umbellulata以其种皮近于平滑、表面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凹坑而不同于其它各种具条纹状或网穴状的表皮纹饰。北美西部的2个种C.uniflora和C.andrewsiana种皮纹饰相似,关系密切;而北美东部的C.borealis与东亚种C.udensis长白  相似文献   
996.
调查了重庆地区若干野生大豆区域居群的8个形态性状,分析了区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结果显示,数量性状有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区域居群的形态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地理相关性);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百粒重>单株产量>地上部分茎叶干重>株高>播种至开花天数;各形态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显示,东北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样本数较多的5个区域居群分为3个地理组和1个特别居群组,显示重庆地区地理区域居群存在明显的西部、中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东北部是形态变异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7.
在对广东荷包岛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其植物区系成分及组成特征分析,对该区系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岛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科370属541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28属40种,种子植物113科342属501种;野生种子植物共有465种,栽培植物共有36种。在属级水平上,荷包岛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性质属占野生植物非世界广布属的87.80%;在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74种,占非世界总种数的15.91%。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4种分布类型构成了该植物区系的主体。将荷包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其他岛屿(澳门、香港东平洲岛、浙江舟山群岛、上海崇明岛)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发现,该岛植物区系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质,与澳门植物区系性质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8.
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夏季(8月)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观察到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6个种类:花形拟菱形藻(P.cac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靓纹拟菱形藻(P.call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尖细拟菱形藻[P.cuspidata(Hasle)Lundholm,Moestrup Hasle]、曼氏拟菱形藻(P.mannii Amato Montresor)、伪柔弱拟菱形藻[P.pseudodelicatissima(Hasle)Lundholm,Hasle Moestrup]和中华拟菱形藻(P.sinica QiWang),其中花形拟菱形藻、靓纹拟菱形藻和曼氏拟菱形藻为我国新记录种类。对该复合群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种类之间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99.
袁敬  林箐 《生物信息学》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