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0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5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temperature and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pulsed NMR ‘free induction decay’ signal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for lipid bilayers macroscopically-oriented between glass slides. Results for the lipid molecules (1H, 31P), bound water (2H2O) and ions dissolved in the aqueous phase (23Na) are presented. Bilayers of egg-lecithin, dimyristoyl lecithin and potassium ole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liquid crystal phase all the signals, including those from bound water and ions exhibit a |3 cos2? ? 1| dependence on orientation of the bilayer normal to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case of DML samples, some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both 1H and 2H signals persists in the gel phase, indicating that the lipid molecules retain a degree of reorientational freedom about their long axes in this phase. At the gel-liquid crystal transition the 2H quadrupole spittings undergo a discontinuous chang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 model in which water molecules are bound to individual lipid head groups and reorient with them, while sodium ions are located in the aqueous channel between bilayers.  相似文献   
102.
包红光  王成  杜万光  郭二果  王晓磊  贺然 《生态学报》2020,40(14):4699-4709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PM2.5污染凸显,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城市林木为城市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在调控、缓解、降低城市PM2.5污染危害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筛选树种、优化配置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等方面进行城市林木前瞻性布局。然而,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研究突破城市林木调控PM2.5污染机制与机理,实现调控PM2.5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迫切需要在多尺度、多维度进行调控PM2.5效应研究,并在不同尺度、不同维度进一步进行结合、延伸。对基于实地监测的城市林木调控PM2.5能力研究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林木单位叶面积与形态特征、配置结构特征、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归纳城市林木调控PM2.5机制,同时从城市林木调控PM2.5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水平距离和垂直变化特征、内外变化特征等方面总结城市林木调控PM2.5时空特征。最终提出研...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土壤团聚体分组和闭蓄态微团聚体分离技术,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总粗颗粒有机质(活性碳库)、总细颗粒有机质(慢性碳库)和总粉黏粒(惰性碳库) 3个组分,探讨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新成土壤总有机碳库及不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黑土严重侵蚀地区母质表露后土壤肥力的快速恢复提供依据。试验设置自然恢复(NatF)、苜蓿种植(Alfa)、无肥(F0C0)、化肥(F1C0)、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1)、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等6个熟化处理。结果表明:黑土母质经过8年不同熟化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与NatF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和F1C1)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0.7%和41.2%;Alfa其次,增幅18. 2%; F0C0或F1C0处理土壤总有机碳与NatF间无显著差异; F1C2和F1C1处理土壤3个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熟化处理,与F1C1相比,F1C2处理对各组分有机碳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与NatF相比,Alfa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粉黏粒结合有机碳的增加; F1C0和F0C...  相似文献   
104.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凑贵  汪金平  邓环 《生态学报》2005,25(10):2644-2649
通过稻田共生的田间试验,利用水生动物取样的方法,对稻鸭共生中稻田水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生动物的种类数与水的动静有关,放鸭越多,种类数越少,水源区最少,为15种;且稻田水生动物种类出现频次的分布符合C.R aunk iaer频度定律。各类水生动物的数目和生物量均按水源区、对照区、少鸭区、多鸭区的顺序下降。用M arga lef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各处理的多样性指数,以对照稻田的多样性指数2.15为最高,水源区和放鸭的稻田均不高,放鸭越多,多样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105.
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生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菊平  周善义  丁健  罗保庭  覃琨 《生态学报》2012,32(20):6527-6534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1985年被IUCN列为红色名录种,1989年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种,此后便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至今为止对其野外生存、行为及生境适应等认识仍很模糊。在广西金秀县大瑶山设定4个研究区域,以线路调查法计数成虫与幼期个体数,定点跟踪观察法记录成虫交配行为、产卵行为、幼虫取食行为等。结果显示:金斑喙凤蝶主要在湿季(4—10月底,月降水量>50 mm)生长、发育与繁殖后代。金斑喙凤蝶在行为上表现出对温度的主动选择性,幼虫在17—24℃时取食行为活跃,雄蝶在19—26℃时山顶行为活跃,均表现出中温选择性;然而,雌蝶多选择在正午时刻产卵,期间温度为27—30℃,表现出高温选择性。雄蝶活动对生境地形表现出主动选择性,(87.34±7.58)%(n=339)的雄蝶选择飞向山顶,他们每日上午6:00至11:00在山顶聚集,绕圈飞行或停息,而以山顶停息为主,占山顶活动时间的(77.87±19.32)%。雄蝶通常停息在山顶的高枝位叶片上或山顶周缘的叶片上,以便迅速发现并拦截飞经的雌蝶,获得交配机会。因而,金斑喙凤蝶在交配策略上主要采取雄蝶等候的方式。停息期间,雄蝶表现出明显的占区行为,首先停息在某一区域的雄蝶在领域权竞争中通常都是最后的胜利者,赢得领域,获得更多交配机会。野外观察发现,金斑喙凤蝶的天敌种类较多,野外存活率偏低,最后羽化率仅为38.9%(n=20)。对于存活个体而言,他们已明显进化形成一套复杂的防御体系,主要包括由保护色、颜色拟态、形状拟态等组建的初级防御体系和由眼斑展示、身体晃动、Y-腺伸出等组建的次级防御体系。另外,老熟幼虫多选择在林下层的灌木丛或竹丛的隐蔽枝条上化蛹,化蛹高度为(1.82±1.58)m(n=20),这种对化蛹场所的主动选择行为可提高其蛹期的防御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金斑喙凤蝶对其阔叶林生境的适应性行为特征非常明显,然而,生境破坏(砍伐等)或人类强度干扰(林下层垦殖等)将使这些适应性行为失效,并威胁到该珍稀蝴蝶种群的繁衍生息,甚至导致局部灭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研究半干旱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苗期FMS在0—2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比CK提高1.4—3.5℃,但孕穗到灌浆期正午地表地温比FM和CK分别降低5.3—6.4℃和3.1—4.3℃。FMS和FM使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33.1和29.3 mm,且可促进小麦对深层水分(100—200 cm)的利用,FMS成熟期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比播前下降44.4—69.6 mm,较CK高8.4—145.5%,但FMS在休闲期补充土壤水分77—127 mm,分别较FM和CK增加4.5%—40.9%和12.8%—109.5%;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作物耗水的影响,FMS的产量达1750—3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 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和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因此,FMS改善了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水热条件,调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提高降水休闲效率,使小麦生育期耗散的土壤水分在休闲期得到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7.
基于GIS的缓坡烟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缓坡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养分空间分布图,为山地缓坡烟田养分分区及精准施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种养分含量均具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61.8、76.3、70.5 m和57 m.土壤速效钾的分形维数最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其次,速效磷最低.有机质和速效钾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30.9%和31.1%;碱解氮和速效磷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其块金系数分别为37.7%和26.4%,4种养分均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各向异性和趋势性分析均显示,有机质和速效磷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各向同性范围最广.研究区4种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海拔和坡度的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低值均在坡度较大的中北部出现,东北部和南部较平缓区域出现高值.  相似文献   
108.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模式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在东方红农场稻田中总共有11科29属43种蜘蛛,其中早稻田中有8科19属43种,晚稻田中有10科27属36种。在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在早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别是聚集的、随机的和聚集的;在晚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空间分布模式依次是均匀的、聚集的和均匀的。同时,对其空间分布模式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在降水较少年份免耕秸秆覆盖的这种作用表现突出,而在降水充沛的年份免耕地膜覆盖则更具优势。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在两种轮作体系中,播种期春小麦和豌豆免耕秸秆覆盖处理0~50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常规耕作增加28%、26%和11%、23%,降水生产效率较常规耕作提高了17.79%~26.81%。在春小麦豌豆轮作体系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作物产量(春小麦 豌豆)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20kghm2和8.11kg(hm2·mm),较常规耕作分别提高26.81%和25.39%。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恒定磁场出生前暴露对仔鼠生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只孕鼠自怀孕第0天始分别置于不同强度的恒定磁场(0.04T;0.08T;0.12T)中饲养,10只孕鼠作为对照。孕鼠让其自然分娩。仔鼠生后第2、3、8、20、22天分别开始观察和记录耳廓张开、平面翻正、张眼、睾丸下降、阴唇张开的时间。结果:耳廓张开及睁眼的时间在0.12T组分别为4.42±0.48天及14.19±0.94天,较对照组耳廓张开时间4.01±0.47天和睁眼时间13.21±0.79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强度磁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平面翻正、阴唇张开及睾丸下降出现时间在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恒定磁场出生前暴露可能对仔鼠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磁场强度具有相关性。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各个器官生长发育的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