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41.
松山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植被动态及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生态保育的基石,保护区管理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描述不同功能区在相应保护措施下植被的差异性变化。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手段,利用两期Landsat5TM影像提取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2001年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信息,对植被动态进行分析,并按变化率分为减少、无变化和增加3种类型,利用景观指数刻画出变化格局,就植被动态及其变化格局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异性进行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保护区建立后植被大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形成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植被覆盖梯度。(2)在绝对保护措施下,核心区植被稳定性高并得到进一步改善。植被稳定类型集中于区域中心,增加类型聚集在区域边缘,减少类型与自然植被动态特征相符呈随机分布状态。(3)受经营、开发措施影响,实验区稳定性低,变化面积大、变幅大、增加与衰退共存,植被覆盖居全保护区最低且有退化趋势。(4)缓冲区植被动态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2.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对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分布格局、各类型保护区各功能区划面积比例及功能区面积与物种的关系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上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面积上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最大;面积分布格局呈现从西向东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功能区面积所占其总面积的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在以物种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中,其总面积、各功能区面积与物种数量、动植物种类的相关性显著。该研究相关结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依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原则和植物保护的具体情况, 探讨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与方法。研究选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收录的所有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红线保护植物, 其中的I级保护植物定义为红线关键植物, 并基于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等数据建立了我国植物的属性数据库和地理分布数据库。在GIS支持下, 以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我国红线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基于保护生物学理论, 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以热点地区和GAP分析为理论基础, 在其分布地中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热点区域以及不同属性植物分布的重点区域, 进而结合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因素, 划定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的红线。通过在全国尺度上的分析, 得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71.63万km2, 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5%。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方法和划定方案的研究对于更准确地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以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宋子炜 《生态科学》2011,30(4):411-417
从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影响力、社会经济影响3个方面,选择地形、气候、生态脆弱性、典型性、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16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方法,进行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评价。结果显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发展生态旅游将会对保护区的文化、经济、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克服了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比较性差的缺点,可以为生态旅游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生态旅游评价具有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城市森林是增加城市碳吸收的积极因素之一,为全球碳循环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基于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浙江省义乌市环城路以内区域为研究区,将市区的森林分为公园森林、防护森林、单位附属森林和其他森林4种类型.以实地样地调查碳储量为因变量,利用逐步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从遥感影像中的波段灰度值、植被指数、纹理信息等50个因子中选取自变量因子,最终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的遥感碳储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的模型精度都在70%左右.公园森林、防护森林、单位附属森林和其他森林的碳储量分别为3623.80、5245.78、5284.84、5343.65 t.该区域碳密度主要集中在25~35 t·hm-2.在今后的城市森林规划中,可通过提高绿化率以及乔木与低矮灌木的套种来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碳吸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6.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该文以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花费法等对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7887615元。其中生产功能价值为6937700元,每年森林景观与游憩的平均价值为4050000元,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大气环境的年总价值约32212700元,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的年总价值为5809000元,森林保育土壤的年总价值为8878215元。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以数值来显示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巨大的,从而加深全社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7.
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根据汕头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特点及其分布状况,在该保护区内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勘探,发现海岸湿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条件优越,周边人文、海域景观丰富多彩。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拟将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即新津河口至南港口的834.89hm2湿地作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区。并进行了环境容量及旅游效益分析。通过生态旅游活动,不但能为保护区增强自我发展潜力,还能促进周边群众发展服务性经营,增加经济收入,扩大人员就业。  相似文献   
148.
Restoration of wet grassland communities on peat soils involves management of nutrient supply and hydrology. The concept of nutrient limitation was discussed as well as its interaction with drainage and rewetting of severely drained peat soils. Different methods of assessing nutrient limit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type and extent of nutrient limita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ral wet grassland communiti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full-factorial field fertilisation experiment is the most preferable method. Plant tissue analyses and soil chemical analyses were considered less suitable, although they may provide helpfu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ertilisation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sods or using test plants appear to be the proper means to study mechanisms or processes, but have a restricted predictive value for field situations. Generalising the results, it seems that many relativily undisturbed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ies on peaty soils are characterised by N limitation. Phosphate limitation for vegetation on peat soils is mainly observed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such as extreme calcium richnes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e or as a result of drainage or long-term hay cropping. The latter two may also cause K limitation. Rewetting is regarded as a prerequisite in restoring wet grassland communities. Further restoration measures to influence nutrient availability depend on aims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individual site condition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9.
Buffer zones around reserves are often suggested, but have rarely been evaluated. We examined their design for small forest reserves (5–225 ha), where buffer zones (200 m wide) would protect the reserves and reduce negative edge effects. The potential buffer zones could be partly protected, but remain as private land. Alternatively, the state may buy land outside reserves (to be included in reserves). To consider opinions of forest owners, we interviewed 33 private forest owners in potential buffer zones of reserves. The respondents were weakly positive to conservation, but disliked a state reserve on their land, or a buffer zone where 50% of the forest would be protected without compensation; however, with compensation the majority of them were neutral or positive to such a buffer zone. In a choice between buffer zone or reserve bought by the state,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chose the buffer zone (compensation paid, land still private). We found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inions of respondents and conservation values of their forests (densities of old and dead trees), but older owners had forests of higher value. The forest in the potential buffer zones had higher conservation value than other non-protected forests in southern Sweden. Thus, buffer zones may be valuable, and we suggest they are created in cooperation with local residents where this i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50.
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岩溶土壤系统中碳分布及其转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D13C证实春夏岩溶活跃季节中岩溶输出C约60%来自土壤CO2.由此认为,驱动岩溶作用的CO2并非直接来自大气CO2,而是大气-植物-土壤-水碳素转移的结果,因而揭示了土壤作为碳环境地球化学界面对于表生带岩溶作用的驱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