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81.
从叉毛蓬全株首次分离出4-羟基苯乙酮(1)、紫丁香酸(2)、金圣草黄素(3)、香草酸(4)、4-羟基-3-甲基苯乙醇(5)、N-[2-(3,4-二羟基苯基)-2-羟基乙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稀酰胺(6)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7)7个化合物。通过MTT法测定这7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枯草芽孢杆菌,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化合物7对番茄疮痂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对同种菌的抑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DPPH方法中化合物6的抗氧化活性最好,IC50值为0.2452 mg/m L,在FRAP方法中化合物5有最好的抗氧化活性,FRAP值为9.402 mmol/g,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82.
目的:筛选适合充当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比较原代培养的人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永生化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增值能力。方法:将两种细胞(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组织培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别接种于96孔板,通过MTT检测细胞1,3,5,7,9,11天的生长情况;当两种细胞融合至60%时分别取1×106个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的周期。结果:永生化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每隔一天即可传代一次,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每3天传代一次;细胞周期: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G1期和S期的比例高于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曲线:MTT检测两种细胞1,3,5,7,9,11的生长情况,永生化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结论: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增殖能力要高于原代培养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83.
苦荞麦种质资源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近几年收集的苦荞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评价。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测定分别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结果表明:①总黄酮含量平均2.46%,变异范围1.97%~3.03%;蛋白质含量平均14.3%,变异范围10.9%~20.3%。②不同原产地的材料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黄酮含量以来自山西的材料最高,其次依次是湖南、宁夏、贵州、云南材料,最低是四川材料;蛋白质含量的排列次序依次为宁夏、湖南、山西、贵州、云南和四川材料。③相关分析表明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8。研究认为苦荞麦种质资源的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在鉴定评价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品质优异的苦荞麦资源。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探讨酸性α-1,4葡萄糖苷酶的酶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易于在国内推广应用的麦芽糖底物比色法。对于酸性和中性α-1,4葡萄糖苷酶两种同工酶共存的组织,可用30mmol/L的松二糖特异性抑制法,排除中性酶的干扰。应用本法测定了1例Pompe病死亡幼儿肝脏酸性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仅相当于正常值的1.7%,几乎全部缺陷。绒毛中仅存在酸性α-1,4葡萄糖苷酶。测定了80例6~12平周的绒毛酸性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总均值±标准差为574.0±106.3n mol/mg蛋白质/小时,各孕周间无显著差异。麦芽糖底物比色法可应用于肝脏、白细胞及绒毛等组织样品,故对Pompe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5.
微孔比色法采用合成的磷脂类似物2-硫代十六酰乙基磷酸胆碱作底物,在多孔聚苯乙烯板的小孔中反应,并用酶联免疫检测器连续测定和记录吸收值.同时应用此法及滴定法检测酶活力,从猪胰腺中制备了一种分子量低(14.3kD),对热、酸稳定,活性依赖Ca2+的PLA2.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而微孔比色法同时可测多个样品,有节约样品,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微孔比色法特别适用于大量的样品测定,如拮抗剂筛选、临床样品及制备酶时层析级分的检测等.  相似文献   
86.
87.
采用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PC)作为脂质体膜材,配以胆固醇和双十六烷基磷酸盐,反相蒸发法制备出HPC脂质体,连续5周每周测定一次它对CF(carboxyfluorescein,羧基荧光素)的包封率,可知制备的脂质体在前2周内相当稳定,5周后包封率仅减少24%,可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冰冻蚀刻法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直径在500nm左右,该直径的脂质体较适于和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且稳定性比小单层脂质体好.四氮唑(dimethylthiazoldiphehyltetrazoliumbro-mide,MTT)分析可知,在脂质体浓度达15μ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相同的脂浓度下,HPC脂质体抑制HL-60细胞生长比游离HPC有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当HPC浓度低于5μmol/L时,细胞生长不受抑制.当HPC浓度在10μmol/L时,HPC脂质体表现出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游离HPC在此浓度下的抑制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88.
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是一株适合于开放池规模化培养的产油微藻,在室外规模培养过程中常因一种病原真菌(Amoeboaphelidium sp.)的污染严重影响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甚至导致培养失败。本文利用MTT染色法借助光学显微镜对被病原真菌感染的油球藻细胞计数并统计感染率,设置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 H以及通气量等培养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病原真菌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TT染色法简单易行,可用于油球藻规模培养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温度、光照强度、通气量和p H值均能够显著影响病原真菌的感染能力,高温、高光照强度、弱酸性环境和藻液静止等培养条件不利于病原真菌对油球藻的感染;在温度30℃、光强140μmol·m~(-2)·s~(-1)、通气量1.0 L·min~(-1)和p H 9.0±0.5的培养条件下成功建立了病原真菌感染油球藻的连续传代培养。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模拟油球藻规模培养中被病原真菌感染的全过程,为深入研究该病原真菌对微藻细胞的感染行为及其感染机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9.
<正> L盐酸赖氨酸糖浆含L-盐酸赖氨酸为6.2%(g/ml),相当L-赖氨酸为5%(g/ml)。并含有适量的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还有大量的蔗糖等;这些赋形剂对赖氨酸的测定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一定浓度的L-盐酸赖氨酸,在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与茚三酮乙醇溶液,加热反应后,用比色法,在56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赋形剂不干扰,回收率好,方法简便,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毒力因子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粪肠球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5、1、2、4和8mg/mL的木犀草素,同步培养24h后,通过MTT检测各组的抑菌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作用24h后的抑菌效果。最后选取适宜的浓度(2、4、8mg/mL)的木犀草素与粪肠球菌共同培养24h后,通过RT-PCR观察各组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 MTT和CLSM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越来越好(P0.05)。其中以8mg/mL组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2、4、8mg/mL的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mRNA的表达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的抑制效果也越来越好(P0.05)。当药物浓度为8mg/mL时,可完全抑制gelE、esp、ebpA的mRNA的转录表达。结论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还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