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1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arasitism of tarnished plant bug nymphs, Lygus lineolaris (Palisot de Beauvois) was investigated on different weeds and on lettuce, celery and alfalfa-clover, in a muck soil area of southwestern Quebec. The phenology of parasitism, defined as the time during which female parasitoids are active in the field, was evaluated. Two nymphal parasitoid species were found: Peristenus pallipes (Curtis) and P. pseudopallipes (Loan). Lygus lineolaris was most abundant on stinging-nettle with levels of parasitism of 17% (P. pallipes) and 27% (P. pseudopallipes) and on alfalfa-clover with levels of parasitism of 25% (P. pallipes) and 8% (P. pseudopallipes). On lettuce, parasitism by P. pseudopallipes was below 4% while no parasitism was observed on celery. The dissection and rear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parasitism, and dissection usually yielded parasitism levels higher than rearing. Degree-days requirements of both host and parasitoi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riod of activity of parasitoid adults. The estimates of adult activity were 47 days from late May to early July for P. pallipes, and 42 days from mid-July to late August for P. pseudopallipes.  相似文献   
92.
绿盲蝽对不同生长期棉花的刺吸危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棉花的危害成为农业中热议的话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更加深入了解此种害虫对棉花各组织的危害特性及量化危害,为早期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我们研究了绿盲蝽对棉花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早期危害表征与后期成铃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大田接虫法研究了绿盲蝽对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花植株的危害特性。【结果】绿盲蝽危害24 h会造成棉花子叶期和2叶期产生无头苗,2叶期后受绿盲蝽危害不会形成无头苗。建立了无头苗率和生长点被害级别的关系模型y=0.1906x-0.0439 (1≤x≤5)和棉花苗期(不同叶期)被害10 d后的叶片被害指数与刺吸点数和生长点被害级别回归模型:4叶期:y=0.532+0.202x1+0.005x2; 6叶期:y=-0.063+0.339x1+0.002x2; 8叶期:y=-0.150+0.087x1+0.001x2 (0≤x1≤5, 1≤x2≤5)。绿盲蝽对蕾和花的刺吸危害没有对后期棉铃的脱落率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10 mm和15 mm直径棉铃被害后的校正脱落率分别为55.00%和26.60%,而直径大于15 mm的棉铃校正脱落率均为0;绿盲蝽的刺吸危害对棉铃的成铃大小无显著影响;建立了幼铃(10 mm、10~15 mm直径棉铃)刺吸点数和脱落率的回归模型[10 mm: y=0.1857x-0.081; 10~15 mm: y=0.0522x-0.0068(1≤x≤5)]。【结论】结果表明,幼苗阶段,棉花的子叶期和2叶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成株阶段,棉花嫩铃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建立的绿盲蝽刺吸危害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绿盲蝽危害损失短期预测。因此,应在棉花受害敏感时期对绿盲蝽重点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93.
郭天娥  张正群  周超  刘峰  慕卫 《昆虫学报》2010,53(9):993-1000
利用闪烁管药膜法测定了2009年山东省德州、滨州、梁山、曲阜和聊城5个棉花产区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硫丹、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吡虫啉、联苯菊酯和氟虫腈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筛选出适合各地区的高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5个地区绿盲蝽种群对马拉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和吡虫啉处于敏感性阶段。不同种群之间对灭多威、硫丹和氟虫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聊城种群为最敏感种群,滨州种群对灭多威、 硫丹和氟虫腈的LC50值分别为聊城种群的5.12,6.04和39.80倍;曲阜种群对灭多威、硫丹和氟虫腈的LC50值分别为聊城种群的22.12,5.48和22.80倍。两种群对此3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而其余种群仍处于较敏感阶段。8种药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按大小依次排序为:氟虫腈>灭多威、联苯菊酯、硫丹>马拉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吡虫啉。2009年7-10月间德州夏津绿盲蝽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极微。  相似文献   
94.
95.
后丽盲蝽属作为属级分类单元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族(Mirini)中后丽盲蝽属(Apolygus)和草盲蝽属(Lygus)9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两个属7个种11个Cyt b 432 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其核苷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小于0.02,草盲蝽属内小于0.08(个别种例外);两个属种类之间平均变异率都大于0.10,平均为0.15。氨基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种间无变异,而草盲蝽属内只有L.gemellatus与其他种间有13个氨基酸变异,仅占9.03%;两属各种类间却存在8~11个氨基酸的变异。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两属之间较之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支持将后丽盲蝽从亚属提升为属级分类单元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96.
不同温度对绿盲蝽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组建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在5种温度(18,21,24,27,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8~30℃,绿盲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绿盲蝽卵、若虫、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3、12.32、10.40和11.07℃,有效积温分别为142.61、162.60、123.13和425.17日.度;若虫期最高存活率(24℃)比最低存活率(30℃)高27.27%;最高产卵量(24℃)比最低产卵量(30℃)高33.61粒/雌;24℃内禀增长率最高,为0.0949。通过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24~27℃是绿盲蝽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97.
李彬  张赛  王晨蕊  王桂荣  刘杨 《昆虫学报》1950,63(9):1048-1058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的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些气味受体基因在绿盲蝽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主要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揭示绿盲蝽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绿盲蝽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8个具有完整ORF的气味受体基因序列。用qPCR研究这8个基因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无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爪蟾卵母细胞体外表达结合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测试这些气味受体对56种气味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克隆得到了绿盲蝽8个气味受体基因AlucOR9, AlucOR16,AlucOR38, AlucOR53, AlucOR55, AlucOR56, AlucOR57和AlucOR58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N905538-MN905545)。这些气味受体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且N末端位于胞内,C末端位于胞外,符合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qPCR结果表明,这8个气味受体基因均在绿盲蝽成虫触角中高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其中除AlucOR38外的其他7个气味受体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结果显示,AlucOR57对其中15种气味化合物(苯甲醛、氧化石竹烯、庚醛、反-2-己烯醛、乙酸苯甲酯、桃金娘烯醛、4-乙基苯甲醛、乙酸壬酯、四氢芳樟醇、十三烷、反-3-己烯醇、2-丙烯酸丁酯、丙酸丁酯、乙酸辛酯和乙酸戊酯)有反应,其余7个气味受体对测试的全部气味化合物均无反应。【结论】AlucOR57对测试的一些气味化合物有反应,推测其在绿盲蝽的寄主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7个气味受体对测试气味化合物均无反应,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99.
绿盲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扫描电镜对绿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绿盲蝽触角为线形, 共4节, 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4种, 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其中, 毛形、刺形、锥形感器各有两种类型。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同。  相似文献   
100.
微量元素铷(Rb)标记技术花费低、易操作、对环境安全,是昆虫生态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的RbCl溶液对2种主要有害棉盲蝽的标记效果以及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和4 000 ppm的RbCl溶液喷洒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及其寄主植物,可以有效地标记2种盲蝽及其寄主植物,且对2种盲蝽的生命活动无显著影响,是最理想的标记浓度。Rb在盲蝽体内可滞留6~7 d,在寄主植物体内可滞留至少10 d。这为利用铷标记技术进行2种有害盲蝽的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