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采用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利用1989年5月至1993年4月4a的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的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海南岛棕果蝠的活动节律与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忠  蒙以航  周锋  李玉春 《兽类学报》2007,27(2):112-119
2005 年2 ~11 月对海南岛北部棕果蝠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逐月观测,并以直接观察法、食物残渣拾遗法、粪便分析法和人工饲养法研究了棕果蝠的食物组成。棕果蝠的野外活动时间以及出巢时刻和回巢时刻具有季节性变化(ANOVA,P<0.001),野外活动时间为春季(552.2±26.7 min)明显较秋冬季节(634.7±16.7 min)短LSD,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棕果蝠的出巢时刻主要受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影响,与相对湿度无关。作者认为,棕果蝠夜间野外活动时间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对野外食物可利用量和人工种植水果成熟季节变化的响应。本次研究确定棕果蝠采食14 科21 种植物种类,并发现棕果蝠取食苦楝(Melia azedarach)、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红瓜(Coccinia grandis)、假烟叶(Solanum verbascifolium)、甘蔗与木棉树(Bombax ceiba)的花蜜等11 种食物。  相似文献   
993.
海南岛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南岛第三纪沉积类型及古植物群落复杂多样,早第三纪主要为河湖泊,湖泊相和湖沼相等沉积,晚期发生海侵,开始出现海陆交相沉积;古植物群落主要有:温带山地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林,晚晚开始出现红树林,总体属温暖湿珠亚热带气候,晚第三纪海侵加大,沉积为型为滨海相,滨海-浅海相,浅海相及深水广海相等海相沉积,在滨海地区红树林面积大大增加,盆地中心平原地上展为低地热带雨林,总体属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但在海南岛西部和西北部仍发育有山地雪松和云杉林,上新世时植被类型逐渐接近现今当地的面貌,深入研究本区第三纪古环境与古植物群落的变迁对海南岛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于莹  张武昌  张光涛  肖天 《生态学报》2012,32(22):7220-7229
2010年7、8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7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5107±4451) 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7±9.06) μg C/L。8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894±7212) 个/L,平均生物量为(15.24±18.49) μg C/L。7月表层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近岸多、远岸少的趋势。8月Y1-3、Y2-5两个站表层纤毛虫丰度较高,Y2-5、Y1-1两个站表层纤毛虫生物量较高。7月STA断面浮游纤毛虫丰度呈现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8月STA、Y1断面纤毛虫丰度在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而Y2断面纤毛虫垂直分布较一致。7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近岸较远岸高, 8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离岛较近的Y2-5、Y1-1两站较高。7、8月航次中分别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7和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Tintinnopsis corniger Hada, 1964为中国海区的新记录种。7、8月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9.0±21.6)%和(13.0±16.1)%;7、8月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占纤毛虫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8.2±33.0)%和(42.6±33.2)%。7、8月两个航次中小型无壳纤毛虫在无壳纤毛虫丰度中均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95.
根据2010年3月—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数据,分别用Jolly-Seber法、修正Lincoln指数法、Schnabel法和MNA法计算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并深入探讨在陆桥岛屿环境下估算社鼠种群数量的适用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在满足Jolly-Seber法的条件下,通过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修正Lincoln指数法无显著差异。但在野外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重捕数据都满足Jolly-Seber法的条件,而且该方法不能估算头尾两月的数量。因此,修正Lincoln指数法更适于估算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可为今后开展陆桥岛屿环境下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海南三亚河红树凋落物产量与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乔民  陈永福 《生态学报》2003,23(10):1977-1783
在海南三亚河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纯林区设置 4个 1 m2 凋落物收集网于 1 999年全年逐旬收集 ,4个网的平均年凋落物总产量为 1 388.2 4 g/ (m2· a) ,其中叶 79.9% ,枝 8.8% ,花 6.4% ,果 4.9%。与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比 ,三亚河红树纯林凋落物产量是很高的 ,主要与树较高、低纬度、河流型和林带窄有关。凋落物总产量有多峰值的季节变化 ,峰月依次为 1 0~ 1 1月份、4月份和 8月份 ,谷月依次为 1 2月份、5月份和 9月份。叶的产量的峰谷变化与总产量相一致。枝的产量 77%的网次为 0 ,仅 2、8、9、1 0、1 1月份形成 5个峰值 ,其中后两个最大的峰值对总产量峰值的贡献达占 31 .7%和 31 .2 %。花的产量在 3~ 5月份略显平坦的峰值 ,8~ 1 2月份维持较低的产量。果的产量在 6~ 7月份有一个较宽的峰 ,1 0和 1 1月份有两个窄峰 ,1 2月份至来年 4月份基本上没有产量。花和果的凋落物产量变化明显与植物物候期有关。取 1 999年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资料与相应的凋落物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平均气温宏观控制叶凋落物产量和凋落物总产量 ,枝凋落物产量主要受平均风速影响。估算整个三亚河 1 4 hm2 红树林区可年产凋落物1 9 4t,大部分输送到三亚湾并成为三亚湾海洋生物资源有机碎屑食物链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997.
对土壤原生动物、线虫和其它大中型土壤动物等3个部分,分别描述群落的季节变化,然后,综合分析气候因素对群落的影响。①原生动物群落的季节化表现为:种数在1、2月份最高,达43、44种;个体数量则在8月份和12月份(14万多和12万多/g.干土)。②线早的种数也在1月份最高,达67种;个体数则在9月份(88.3万/m^2);DG指数显示出有9月份的大高峰(19.9)和1月份的小高峰(19.7)。③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幅度很大:类群数的大高峰在7月份(31个),小高峰在12月份(17种);个体数量则在6月份和11月份(5.8万个和1.05万个/m^2)。④气温与地表温度对群落变化的影响较小:对线虫的种数变化有显著负相关;对原生动物、大中型土壤动物种数变化也只有阶段性的相关。⑤土壤含水量对群落变化的影响较大:与原生动物丰度呈非常显著的相关(r=0.896,d?=10,r0.01=0.708);与其它大中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总个体数及DG指数的影响则具有季节性差异,即在湿季呈显著的负相关。⑥降水量年内和年间的变化均具很大的不稳定性,暴雨又是土壤动物(除原生动物外)灾难性的因素。因此降水量的变化是造成群落跳跃式波动和大起大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东山岛海岸带景观破碎化时空梯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带分析和移动窗口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福建东山岛18年来从沿海到内陆和海岸地带的景观破碎化梯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东山岛各缓冲带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随时间在不断增强,但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近海岸地带、西北部及南部的有林地带的破碎化程度持续降低,而中北部和南部城镇农田集中区人为干扰日益强烈,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采用半变异函数和移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东山岛景观破碎化分析的特征尺度为1000m;在此尺度下,发现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变化率随时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运用设置样线并提取样点的景观破碎化指数的方法,则发现距离海岸线500m和1000m处的地带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是东山岛沿海人为干扰的强烈地带;东山岛人工干扰随时间趋向分散,破碎化指数曲线波动趋向显著;城镇化、旅游和农业发展应该是东山岛景观破碎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景观破碎化与景观格局其他方面特征的相关性,发现它们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运用景观破碎化指数能够反映东山岛景观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遥感的夏季西安城市公园"冷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晓刚  石辉 《生态学报》2012,32(23):7355-7363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绿洲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局地热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热红外遥感数据为信息源,以遥感定量反演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对西安市城区7个主要公园对周边区域热环境的降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温幅度(△T)与远离公园的距离(L)两者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特征;不同形态参数的公园对其周边区域的热环境影响不同,公园降温范围与公园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公园水体面积比例≥30%时,其平均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幅度均高于水体面积比例低于30%的公园.因此,城市公园建设,不仅要考虑公园面积和形状,亦要考虑水体比例,一般说来,水体面积占公园面积30%以上为佳.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对城市公园影响周边区域的范围和强度进行了定量探讨,所得结论对指导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海南尖峰岭热带林土壤动物群落——群落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廖崇惠  李健雄  杨悦屏  张振才 《生态学报》2002,22(11):1866-1872
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热带山地雨林为标准样地,研究热带土壤动物在原始生境中的群落结构。样地设5个固定取样点,每月固定时间用3种方法,对原生动物、线虫和其它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别取样。调查结果显示:(1)以风干土培养法获得的原生动物共有18目72种,种类以纤毛虫类为主,数量则以肉足虫类为主。本调查点与以北各地带相比,其分布的种类较少,这与热带林枯枝落叶层薄有关。(2)以湿漏斗法获得的线虫有7目76种,为国内各地带之首。其中矛线目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占多数。(3)以手拣和大、小于漏斗法获得的土壤动物共有32个类群(以目为主),其多样性指数(H′)高于本区以北各地带调查点。类群的重要性,按平均数量及其稳定性来排序,排在最前的几个类群有蚂蚁、鞘翅目、蚯蚓、及等翅目等。比西双版纳热带沟谷雨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更具热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