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7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18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筛选可导致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唐都医院医治的84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后1年的Hughes评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3分)。分析性别、起病年龄、高峰期病情等级评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颅神经受累、电生理分型、神经传导阻滞、空腹血糖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对GB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GBS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69例(82.1%),预后不良组15例(17.9%)。预后不良组在起病年龄≥50岁(80%vs 52.2%)、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3.3%vs 2.9%)、存在尿便障碍(33.3%vs 2.9%)、发病高峰时Hughes评分≥4分(100%vs 62.3%)、入院时存在低白蛋白血症(53.3%vs 13%)、延髓麻痹(46.7%vs 18.8%)、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0%vs 8.7%)等方面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50岁(P=0.040,OR=9.020)、存在尿便功能障碍(P=0.023,OR=10.643)、入院时低白蛋白血症(P=0.003,OR=9.927)、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P=0.035,OR=8.576)是远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晚发患者、尿便功能障碍、入院时低白蛋白血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是GBS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要积极加强患者营养并避免使用不恰当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53.
以7种古菌、46种细菌和10种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为样本,考虑碱基间的短程关联和长程关联作用,得到编码序列的密码对和基因间序列的三联体对中不同位点的二核苷酸频率,据此构建了基于编码序列和基因间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无论是基于编码序列还是基因间序列对信息进行聚类,古菌或真核均被聚在一支上,表明聚类参数的选择是合适的;与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大部分硬壁菌的编码序列与基因间序列之间,以及编码序列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进化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只有综合考虑这三类序列的进化信息,才可能得到更自然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54.
综述了microRNA和lncRNA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日益老年化,神经退行性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长期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背后隐藏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个谜.人类基因组约98%的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ncRNA),在生命活动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广泛而多样性的生物功能.小分子RNA(microRNA)是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的一类小ncRNA,最近2~3年,长非编码RNA(lncRNA)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心肌细胞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非编码RNAs (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cRNAs参与到调控VM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这可能成为VMC的治疗或诊断的新研究靶点。文中对近3年来关于ncRNAs在VMC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6.
杨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33(5):441-44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在200至数千个核苷酸序列,且不具有蛋白质编码潜能的非编码RNA。相较于研究较多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siRNA)等非编码小RNA,lncRNA的许多功能仍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包括表观遗传组蛋白甲基化、转录辅因子调控、可变剪接调控等途经。而以上途经的异常均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等。本文就lncRNA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其在人类神经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0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1—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1—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1—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1—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1—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1—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1—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1—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1—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8.
考察了H2 O2 对热带假丝酵母代谢烷烃生产二元酸过程中醇氧化酶 (fattyalcoholoxidase ,AOX)的影响。研究表明 :2mmol L和 5mmol L的H2 O2 对AOX的比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68 2 %和 82 9%。研究还发现 ,H2 O2 是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形式在胞内存在 ,并对H2 O2 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了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疫苗株5′、3′NCR,利用融合PCR技术在5′、3′NCR之间引入BamHⅠ酶切位点,将5′NCR置于T7启动子控制之下,构建乙脑病毒微复制子表达载体pMR。分别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汉滩病毒核蛋门编码区基因插入到pMR中,构建两种表达外源基因的乙脑病毒微复制子表达载体:pMR—GFP和pMR-84FliS。绎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证实外源基因能够在辅助病毒SA14—14—2感染的BHK-21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