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6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386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46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乌榄[Caoarium pimela(Koen.)Leenh.]是橄榄科(Burseraeeae)的一种栽培的经济植物。它盛产我国广东,以果实为主要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产扁苞蕗蕨和长柄蕗蕨的染色体及孢子发生情况。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n=26和n=28,都是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染色体基数26在蕗蕨属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它和膜蕨属、厚壁蕨属的密切亲缘关系。这两种蕗蕨的孢子囊通常形成128个孢子及少数256个孢子的情况被描述,它们应该被看成是有性生殖真蕨,尤其是在膜蕨科和薄囊真蕨中的其他较原始的类群中的正常的孢子发生路线。  相似文献   
13.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14.
记辽宁东部新鳞齿鱼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自辽宁东部红庙子盆地下桦皮甸子组的新鳞齿鱼属—新种——Neolepidotes liaodongensis sp. nov..根据新材料,将 Neolepidotes 与 Lepidotes 等属作了补充比较,增订了新鳞齿鱼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燮才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7,(2):139-141
本文比较了中药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及其混淆品种垂花香草Lysimaehia nutantiflora Chen et C.M.Hu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以及茎、叶组织显微特征。指出垂花香草无灵香草特有的芳香。也无药用记载。应仔细区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16.
闽,粤,海南地区的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对闽、粤、海南等地区27个县(市)昆虫病原线虫分布的调查结果。从1983至1987年共采集土壤样品600多个,从中分离出昆虫病原线虫39号,全部鉴定到属,少数鉴定到种。结果表明,闽、粤、海南均有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该两科线虫的发现率,沿海20公里内的花生地,番薯地较高,砂土,砂壤土较高。  相似文献   
17.
黄山北草核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1989,11(1):18-20
本文研究了北草晰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蝴的染色体数2。二38,由18对常染色休和 1对性染色休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1组有2对染色体;11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川组仅含 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二38包括1对Z染色 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晰蝎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晰的各染色体对均有 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盆地更新世樟科两种植物角质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的具角质层的两块叶化石,产自广西百色盆地更新统长蛇岭组。经与现代植物的角质层对比研究后,确定这两块叶化石分属于樟科的两属两种,即油丹(近似种)(Alseoda-phne cf.hainanensis Merr.)和紫楠(近似种)[Phoebe cf.sheareri(Hemsl.)Gamble]。研究结果表明,角质层在鉴定被子植物化石中具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薯蓣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20.
高山毛顶蛾新亚种及其生物学观察(鳞翅目:毛顶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振国  刘香慧 《昆虫学报》1990,33(3):351-354
毛顶蛾科Eriocraniidae属较原始的小蛾类群。世界已知19种及1亚种,采自全北区桦树适生带,北纬45°—70°N之间,以北美、欧洲的种类最丰富。亚洲所知甚少,惟日本记载过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2种,即:Erioerania sparrmannella(Bosc)和E.semi-purpurella(Stephens)。我国迄至1980年,才由杨集昆先生描述了发生在华北的这2个广布种。现增记青海产一新亚种,标本保存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