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41.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受基冈调控的、主动的、连续的程序化反应一般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具有较为典型的形态及生化特征:细胞收缩、核染色质浓缩、趋边化;DNA 在一定位点被核酸内切酶降解成以180bp 为  相似文献   
942.
水生植物叶片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保安湖部分水生植物叶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 ,以寻找其中的自相似性特征 ,计算其分形维数 ,并力图了解各个分维的生态学含义。计算得到各物种分维平均值 ,马来眼子菜为 1 441(1 3 2 2 -1 52 0 ,sd =0 0 547) ,菹草为 1 472 (1 3 81-1 565,sd =0 0 489) ,大茨藻为 1 3 2 5(1 2 0 9-1 40 6,sd =0 0 470 ) ,轮叶黑藻为 1 10 3(1 0 0 1-1 2 17,sd =0 0 456)。按分维值排序 ,菹草 >金鱼藻 >马来眼子菜 >茨藻 >黑藻。叶片分维的大小 ,说明了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叶片占据空间的程度和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有差异。通过对五种植物叶的空间格局的定量化描述 ,更好地理解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机理 ,为进一步对更大尺度下的水生植物空间格局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43.
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与植株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氮条件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特征与叶片和植株水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小麦主要生育期,冠层叶片含水率与460~510、610~680和1480~15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有较高的相关性,植株含水率与810~87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密切相关.在整个生长期内,小麦冠层叶片含水率与460~15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均有良好相关性,植株含水率与560~1480nm波段范围内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叶片(CL)、上层叶(UL)和下层叶片(LL)含水率与光谱指数的相关程度为CL>LL>UL.冠层叶片和植株含水率与比值指(R(610,560))和光谱指数(R(610,560)/ND(810,610))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归一化指数((R810-R610)/(R810+R610))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用光谱指数(R(610,560)/ND(810,610))监测不同生育期小麦冠层叶片和植株含水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4.
鹤山重建植被的几种优势种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亚热带鹤山恢复植被5种优势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南洋楹(Albizia falcata)进行了叶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变化表现在表皮角质膜的厚度、细胞壁的厚度和形状,叶肉组织中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内皮层维管束的构造等。为以后进一步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叶解剖结构的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5.
暗罗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叶片叶片离析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暗罗属12种植物叶和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形态、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中晶体类型、叶肉中油细胞分布位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以及主脉维管组织的结构特征等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叶的解剖特征将暗罗属植物相互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46.
蒙古栎群落叶型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 引  言叶的大小即叶型是群落的重要外貌特征之一 ,与群落的生产率有关 ;叶子的形态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扩展着的叶片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受温度和湿度有效性的影响 ;大的叶片经常地出现于热带温暖而潮湿的气候中 ,而小的叶片则是十分干燥和寒冷地区植物的特征[1] .对于不同的群落的叶型分析 ,前人已做了一些研究 ,如对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的群落学研究[2~ 4 ] 及北方落叶林的群落学研究[5,6] .另一个与气候相关联的叶子特征是叶子的叶缘 ,有关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少 .据研究 ,在一个植物区系的双子叶乔木中全缘叶植物种的百分率 ,…  相似文献   
947.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开放式空气CO2增加(FACE)200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移栽至抽穗后20d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使抽穗后20d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减少,生物产量显著提高.移栽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是由于叶面积系数和净同化率共同提高所致;抽穗期至抽穗后20d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叶面积系数的增加所致;抽穗后20d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净同化率的下降所造成.提高茎鞘占全株干物重的比例,降低叶片占全株干物重的比例,对穗占全株干物重的比例无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茎鞘中可溶性糖、淀粉的含有率和含量,提高FACE处理的生物产量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r=0.7825).  相似文献   
948.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的 10属 11种木质藤本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 :藤本植物叶片结构在不同种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同种藤本的不同植物体的叶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 ,环境因子 (主要为光照和水分 )也有重要作用 ;攀援方式对藤本叶片特征有一定影响 ,但未表现出规律性。尽管叶片的基本结构仍属中生类型 ,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趋异适应 ,根据叶片适应特征的差异 ,11种藤本植物可分为 3种类型 ,即偏旱生或阳生叶类型 (包括薜荔 (Ficus pumila)、珍珠莲 (Ficussarmentosa var. henry)和藤构 (Broussonetia kaempferi) ) ,偏阴生叶类型 (羊角藤 (Morinda umbellata)和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 )和中生叶类型 (广东蛇葡萄 (Ampelopsis cantoniensis)、中华常春藤 (H 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短梗南蛇藤 (Celastrus rosthonianus)、暗色菝葜 (Smilax lanceiofolia var.opaca)、薯莨 (Dioscorea cirrhosa)和香港黄檀 (Dalbergia millettii) )。藤本叶片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对生境条件的适应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同步变化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可塑性 ,这可能由于藤本生长环境经常发生变动所至  相似文献   
949.
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氮素代谢指标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鲁花11和辐8707两个花生(Arachis hypogea L.)品种为材料,对大田条件下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N素代谢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叶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叶中N含量逐渐降低;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最先开始降低的是NR活性,其次是叶绿素含量,最后是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50.
生长在高CO2浓度(700±5μl·L-1)1周的香蕉叶片,其光合速率(Pn,μmol·m-2·s-1)为5.14±0.32,较生长在大气CO2浓度(356±301μl·L-1)的高22.1%,而生长在较高CO2浓度下8周,叶片Pn较生长在大气CO2浓度的低18.1%,表现香蕉叶片对较长期高CO2浓度的驯化和光合作用抑制.生长在高CO2浓度的香蕉叶片有较低光下呼吸速率(Rd),而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补偿点则变幅较小.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分别较生长在大气CO2浓度的低30.5%和14.8%,根据气体交换速率计算的表观量子产率(α,mol CO2·mol-1光量子),生长在较高CO2浓度下8周的叶片为0.014±0.01,而生长在大气CO2浓度下的为0.025±0.005.较高CO2浓度下叶片的表观量子产率降低44%.光能转换效率electrons·quanta-1)亦从0.203降低至0.136.生长在较高CO2浓度下香蕉叶片的叶氮在Rubicos分配系数(PR)、叶氮在生物力能学组分分配系数(PB)和叶氮在光捕组分的分配系数(PL)均较生长在大气CO2浓度低,表明在高CO2浓度下较长期生长(8周)的香蕉叶片多个光合过程受抑制,光合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