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开腹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伴或不伴高脂血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高脂血症组患者相比,高脂血症组术中出血量大(P<0.01),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长(P<0.01),术后住院时间增加(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延长(P<0.01),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增多(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均明显缩短(均为P<0.01),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低(P<0.05)。在腹腔镜手术组,与正常血脂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P<0.01),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脂血症可引起直肠癌手术出血量增加、术后恢复慢、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腹腔镜手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720例因子宫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按照腹腔镜手术指征选择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开腹组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及恢复情况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四组手术成功率都在95%以上,远大于开腹组手术成功率(87.4%)(P<0.05)。腹腔镜四组并发症发生率远小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创伤小,费用低,适合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3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期40例非肿瘤性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两组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检测研究组术前及术后3 d、1、2周血清CEA、CA724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前ARP、RRP、MSP、MT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周均明显降低(P0.05),之后逐渐恢复,并在术后12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研究组术后3 d血清CEA、CA724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临床有效率为65.8%。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虽对肛肠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但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hysterectomy,ORH)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肿瘤医院收治的IB-IIA期宫颈癌患者ORH和LRH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OR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LRH组[(431.15±126.89)m L vs.(141.83±53.12)m L,P0.001];ORH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明显少于LRH组[(22.91±8.38)枚vs.(26.41±10.24)枚,P0.001];ORH组和LRH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RH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08%、87.23%、72.55%;LRH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80%、89.53%、77.30%,两组术后无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但当肿瘤直径≥4 cm时LRH组的无病生存率高于OR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癌根治术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可能会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LC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n=60]和高浓度组(1.5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n=60)。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苏醒质量、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浓度组插管后即刻(T1)~拔管时(T5)时间点HR、SBP、DBP高于高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术后1h SOD、T-AOC均下降,但低浓度组高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术后1h MDA升高,但低浓度组低于高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1.5MAC七氟醚相比,1.0MAC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LC患者的效果更好,可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有效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同时还可减轻认知功能影响,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n=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45例)、对照组(利多卡因,45例)。对比两组麻醉常规评分、术后恢复质量、应激反应指标、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 h、术后12 h相比,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更高,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术后1 d相比,研究组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更低,总抗氧化态(TAS)更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1 d相比,研究组IL-2、Th1、Th1/Th2更低,IL-10、Th2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相比,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减轻机体应激,调节Th1、Th2平衡,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开腹手术组34例患者采用改良式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盆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等近期疗效,以及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盆腔引流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五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9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类型、术中治疗及术后干预措施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9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约8.8%),年龄(OR=1.438)、手术类型(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OR=3.153、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OR=2.531)、术前合并症(OR=2.885)、术中气腹压(OR=2.835)、手术时间≥1h(OR=1.397)、术后卧床天数(OR=1.498)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DVT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前合并症、术中气腹压、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天数是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VD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谢静  洪捌英  刘晓瑛 《蛇志》2016,(4):445-446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