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2016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描述了牛科小羚羊(Dorcadorys Teilhard et Trassaert,1938)一新种:D.orientalis sp. nov.。材料发现于陕西蓝田Loc.6,晚中新世灞河组中部。它和属型种Dorcadoryx triquetricor- nis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角心长,向上分散度大,角后窝深而狭长,眼眶向头骨两侧突出不明显,下颌骨水平支低而纤细,颊齿窄和前臼齿列相对长等。Dorcadoryx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地区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特有类型之一。我国山西晚中新世的?Tragoreas(Bohlin,1935)、蒙古新近纪晚期的Tragoreas sp.2和sp.3以及Olonbulukia(?)sp.(Dmitrieva,1977)可能是它的成员。经修订,属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小至中等大小,头骨狭长,角基之间的额面不向上隆起,头骨弯曲发生在额顶骨之间,眶上孔小,眶前窝大,颅顶部狭长,基枕部具中沟,前结节不明显,角心位于眼眶之上、不旋转,内外侧扁,分散度不大,稍向后弯曲,角柄长,角后窝存在, 前臼齿列退化以及p4的下后尖和下前尖相连等。它可能属于山羊亚科,包含4—5种。新种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早期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陕西蓝田地区高坡中中新世牛类的重新研究表明:原归属于Gazella sp.的十几件标本代表了Kubanotragus Gabunia,1973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高坡库班羊Kubanotragusgaopoensis sp. n.;此外,本文对Kubanotrrgus的分类位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蓝田人”的磁性地层年龄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蓝田附近两个地点更新世黄土中发现的蓝田人化石具有不同的年代。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盖骨的年代为距今115万年,陈家窝的下颌骨年代为距今65万年。年代资料来自于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比结果。公王岭地点蓝田人化石埋藏于反映了干冷气候的粉砂质黄土中的事实,以及与其相伴的“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的存在表明,距今115万年前中国北方可能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秦岭强烈隆起和气候干冷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4.
陕西蓝田灞河组乌米兽亚科(Urmiatheriinae,Bovidae)一新属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记乌米兽亚科(Unniatheriinae,Bovidae)-新属:Lantiantragus longirostralis gen.etsp.nov.。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脸部窄而高;吻部细长,前颌骨与鼻骨接触;鼻骨狭长,背面平,前端无侧翼;鼻切迹位置靠前;眶下孔位置低,位于P3之上方;颊齿中等高冠,臼齿列长,前臼齿列与臼齿列之长度比小于60%;一珐琅质中孔出现在磨蚀的上臼齿两叶之间,靠近唇侧;下第一门齿不增大;p4的下后尖指向后内,与下内尖相连;下臼齿具底柱;c~p2之间的齿隙长等。它出现在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92,11(2):109-111
本文提出怎样认识人属亚种的含义,认为把蓝田猿人陈家窝子和公王岭两地点的化石,分别订为两个亚种是没有根据的和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的仓鼠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蓝田是我国晚中新世地层发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新近纪哺乳动物分期中的灞河期即根据该地区灞河组发现的化石而命名。1997至2001年度的中芬合作在灞河组发现大量的新层位与化石标本。连续的地层剖面与大量的化石资料为进一步认识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灞河组发现的仓鼠可以归入两个属:微仓鼠Nannocricetus和科氏仓鼠Kowalskia。微仓鼠的分布时限较长,从灞河组的底部到中上部层位,古地磁研究指示其年代为10.2~8 Ma。根据形态特征与测量数据,发现的微仓鼠标本被归入同一种Nannocricetus primitivus。其主要特征有:个体很小;m1的下前边尖在中度或重度磨蚀的标本上呈单尖,metalophulidⅠ存在,但metalophulidⅡ缺如;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很退化。与Nannocricetus mongolicus相比,m1的下前边尖更少分开,且在唇侧有向后延伸的弱脊,下前小脊很弱或缺失,m2的舌侧前边尖较发育,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次尖较发育且缺失后尖。推测Nannocricetus primitivus是N.mongolicus的直接祖先类型,向后者转换的时间大约发生在7~8 Ma。根据新的化石材料重新修订了微仓鼠的属征:个体很小的仓鼠;上臼齿的中脊与下臼齿的下中脊完全缺失或极不发育;m1下前边尖呈单尖或较少分开;m2的下次尖靠舌侧,使得m2的后部较窄,m2中原谷向前延伸不太远;M3很退化。科氏仓鼠的标本很少,仅发现在剖面的上部,其时代稍早于8 Ma,与云南禄丰的年代大致相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纪录之一。推测科氏仓鼠在8 Ma前从欧洲迁移至中国。  相似文献   
17.
陕西蓝田锡水洞啮齿动物群的性质与时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锡水洞啮齿动物化石共6科19属25种.其中大部分为东洋界种类,因此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喜湿热的现生啮齿类占绝对优势,它反映了一个气候相对湿热的时期,表明锡水洞遗址当时具有亚热带森林环境.该啮齿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它既可与南方歌乐山期各动物群直接对比,又可与北方周口店第一地点动物群对比,因此在研究南北动物群对比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时代比公王岭动物群的晚,比陈家窝动物群的可能也稍晚.  相似文献   
18.
李传夔 《人类学学报》1990,9(4):290-293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至今已60年了。它的发现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60年的后继工作,我们的事业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为促进古人类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以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我首先代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来自亚洲、美洲、欧洲的同行、向在座的学术界前辈,向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发展的梗概,以便探讨我们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详细描述了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发现的两种鼠科化石 :中华原裔鼠Progonomyssinensissp .nov .和Muridaegen .etsp .indet.。新种的特征是 :个体通常比ProgonomyscathalaiSchaub ,1 938大 ;下臼齿的唇侧齿带和附属尖很弱 ;三分之二的m1具有一很小的中间前边尖(tma) ;M1的t1和t3偶见后刺 ,在个别的m1中有一短的中间脊 ;臼齿的尺寸落入P .woelferi的变异范围 ,但t6~t9间的连接没有该种那样常见 ,而t1 2较为明显。新种产于灞河组下部层位 ,其牙齿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介于ProgonomyscathalaiSchaub ,1 938与P .woelferiBachmayeretWilson ,1 970之间。据此可证实 ,把灞河组下部层位的时代置于晚中新世早期 ,相当欧洲瓦里士期晚期或MN1 0的时代比较恰当。新种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具有狭义Progonomys属的特征 ,而且是我国现知鼠科动物最古老的一种。未定种产于灞河组较上部层位 ,牙齿形态与Progonomyssinensis的相似 ,很可能与其有较接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陕西蓝田锡水洞中产出许多中更新世哺乳类化石,这些标本残破者较多。对880件标本作埋藏学分析后发现:其中只有376件较完好,可供分类鉴定;根据身体大小,这些可鉴定的标本可分为较大、中等及较小3类,大个体动物的骨骼保存越破碎;98%的骨骼的风化级别为0—2,只有2%的风化较强,达3—5级;属草食动物的骨骼占97.6%,而食肉类的仅占1.7%;以青羊为例,死亡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为灾变死亡;头骨残破,肢骨近端破碎严重,而远端肢梢几乎完好。种种迹象表明,与古人类活动有关。当时居住在锡水洞中的古人类以草食动物为主要猎取对象,敲骨吸髓,还可用骨作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