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马铃薯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全膜覆盖垄沟种植(PM)和裸地平作(CK)两个处理,研究西北半干旱区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M能增加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壤温度1.5℃左右,增温效应呈"抛物线型";盛花期PM增温效果主要在8:00,14:00和20:00具有降温和稳定地温作用;同时,在平水年和欠水年,PM能促进马铃薯盛花期和薯块膨大期耗水,盛花期PM耗水量增加21.2%—50.5%,块茎膨大期增加5.4%—57.9%,但全生育期耗水量PM与CK差异不显著;PM在调节地温、促进关键生育期耗水作用下,产量较CK提高13.6%—64.5%,WUE提高24.1%—69.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年均降水391.4 mm条件下,连续4a地膜覆盖高产种植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了123.4 mm,优化了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122.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anionic peptide, AP1 (GEQGALAQFGEWL), was investigated. AP1 was found to kill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an MLC of 3 mM and to induce maximal surface pressure changes of 3.8 mN m−1 over 1200 s in monolayers formed from lipid extract of S. aureus membranes. FTIR spectroscopy showed the peptide to be α-helical (100%) in the presence of vesicles formed from this lipid extract and to induce increases in their fluidity (Δν circa 0.5 cm−1). These combined data show that AP1 is able to function as an α-helical antimicrobial peptide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suggest that the killing mechanism used by the peptide involves interactions with the membrane lipid headgroup region. Moreover, this killing mechanism differs strongly from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AP1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 when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农用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olyethylene,PE),因其难以被降解,其废弃物常造成“白色污染”,本研究从常年覆盖农用地膜的土壤中筛选PE降解菌,并探究其对PE制品的降解效能。[方法] 采集的土壤样品用PE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富集,筛选、纯化PE降解菌,分离菌通过形态染色、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检测其在不同PE浓度(0%、0.05%、0.10%、0.25%、0.50%、1.00%、2.00%、3.00%)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光镜观察,检测分离菌对农用地膜的降解效能。[结果]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降解PE的分离菌株(命名为SW1),初步鉴定其为放线菌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SW1的生长对PE具有明显浓度依赖,在含2% PE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培养的第48 h菌液浓度开始明显增加,第60 h达到最大,而在不含PE的无机盐培养基中未见生长。形态生理学观察表明,35℃培养15 d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有大量菌嵌入膜内或附于膜表面生长,膜表面粗糙,并开始出现破损;培养60 d后,光镜观察可见膜大面积破损,并出现空洞。[结论]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有效降解PE制品的放线菌菌株Nocardia sp. SW1。该研究丰富了PE制品降解微生物的菌种资源,为PE塑料废弃物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4.
蔡昆争  骆世明  方祥 《生态学报》2006,26(6):1903-1911
研究了水稻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常规水作处理对根系形态、叶片水势、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能改善水稻田间的生态环境,提高早季土壤温度1~3℃。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能增加抽穗期水稻根系的总根长、比根长,而这些指标与常规水作差别不大。在水稻抽穗期,无论是剑叶还是倒2叶的水势,均有如下趋势:水作〉覆膜旱作〉裸地旱作,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分蘖期差异不大,中后期覆膜旱作明显高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抽穗期分别增加29.44%和15.15%,成熟期则为74.4%、38.9%。覆膜旱作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早季和晚季产量比裸地旱作增产10.6%和12.5%,而与常规水作差别不大。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土壤养分含量在分蘖期除了全磷、速效氮显著增加外,其他指标差异不大。而抽穗期则由于覆膜后作物对养分的消耗加大从而使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特别是总磷、速效磷、速效钾与常规水作相比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5.9%,31.9%,16.2%。而成熟期则大多指标与常规水作相比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常规水作栽培相比,覆膜旱作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2.5倍,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而土壤脲酶活性则差异不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增加13.8%,81.3%,17.4%,蔗糖酶活性则分别增加42.8%,28.8%和69.9%。  相似文献   
125.
付鑫  王俊  张祺  戈小荣 《生态学报》2018,38(19):6912-6920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措施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氮组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无覆盖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全氮(STN)、颗粒有机氮(PON)、潜在可矿化氮(PNM)、微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试验进行5到7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处理0—10 cm土层STN、PON、PNM、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3.11%、64.29%、17.51%、16.94%和55.37%,10—20 cm土层STN、PON、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5.93%、33.33%、15.78%和27.57%(P0.05)。而地膜覆盖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NO_3~--N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9.14%和135.75%(P0.05),其他氮组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处理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6.90%和36.74%(P0.05)。玉米产量与0—20 cm土层NO_3~--N含量和NO_3~--N/ST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看,秸秆覆盖能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全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促进氮素固定,但需注意作物生长后期补充氮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而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作物产量,但不利于土壤有机氮的固定,且表层土壤存在潜在氮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的本院2018年08月至2020年07月期间295例翼状胬肉患者(共44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联合组(150例,共224只眼)和参照组(145例,共218只眼),参照组病患仅择取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联合组病患于以上基础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病患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1周、1个月、3个月)的BUT、SIt、UCVA、CAD、CAA,统计病患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UT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而在术后1月和3月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BUT在术后1周对比差别明显(P<0.05),而其他时间点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前术后SIt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月和3月的两组UCVA均高于术前(P<0.05),而两组在各时间点UCVA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CAD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而两组角膜CAD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CAA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WR比例显著降低,AR、OA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复发率联合组(6.67%)与参照组(32.26%)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 ,老年翼状胬肉病患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对患者早期眼表无较大影响,两种术式均不影响泪液分泌,且能够改善裸眼视力、散光度及轴向,但联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7.
薄膜包装对于柿果冷藏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灿  饶景萍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604-1608
冷藏条件下采用有孔的聚乙烯薄膜为包装材料贮藏‘尖柿’,研究了聚乙烯薄膜的保湿作用对果实质地、生理生化,以及失重、失鲜等变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包装能有效地防止蒸腾失水、显著抑制失重率增加,减缓硬度下降,推迟呼吸、乙烯峰到来的时间,并降低峰值,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大,使果实保持光洁、饱满的外观形态,县有良好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128.
It is shown that an electrochemically‐driven oxide overcoating substantial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metal electrodes in high‐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As a case study, Pt thin films are overcoated with (Pr,Ce)O2?δ (PCO) by means of a cathodic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process that produces nanostructured oxide layers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uniform metal coverage and then the coated films are examined as an O2‐electrode for thin‐film‐based solid oxide fuel cells. The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conductivity, reactivity, and durability of PCO dramatically improves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rate while maintaining the nanoscale architecture of PCO layers and thu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CO‐coated Pt thin‐film electrodes at high temperatures. As a result, with an oxide coating step lasting only 5 min, the electrode resistance is successfully reduced by more than 1000 times at 500 °C in air.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s for high‐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cells.  相似文献   
129.
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采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监测,报导了支撑于固体表面脂单层膜上进行的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质粒DNA、以及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DNA抗体多层膜的有序组装。这种生物大分子的组装技术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以检测特定的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30.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 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膜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 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 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