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107篇
  56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主要有NCAM-180、NCAM-140、NCAM-120三种形式,多与PSA结合在一起。在神经系统中,NCAM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最主要的作用为调节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SA-NCAM对AMPA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和细胞内Ca^2 浓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乙型脑炎病毒毒力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宇  梁国栋 《病毒学报》2003,19(2):187-191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简称乙脑病毒.该病毒能引起人类的急性脑炎,致死率在20%左右,另有50%的患者会遗留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乙脑病毒流行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有季节性的特点,一般蚊虫滋生的7、8、9月是其发病高峰期.每年在亚洲的乙脑病例有50 000例左右,其中致死的有上万人之多,是亚洲公共卫生的一个大问题[1],因而对乙型脑炎病毒功能与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对影响其毒力的功能域的定位,多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3.
脑肠肽Ghrelin-GHSR信号系统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陈东  祝世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9):1746-1749,1738
脑肠肽Ghrelin是一种含有28个氨基酸的生长激素释放肽,为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及其功能性受体GHSR-1a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此外,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发现有Ghrelin及其功能性受体GHSR-1a的表达。我们的前期工作和目前的研究发现Ghrelin可与经典的功能性受体GHSR-1a或新型受体结合,通过激活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脑肠肽Ghrelin-GHSR信号系统可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肿瘤的分子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r)激动剂DH9 对人肾癌细胞OS-RC-2 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予以不 同浓度的DH9 及罗格列酮作用OS-RC-2 细胞12 h、24 h和48 h,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比较两种药物的PPARr激动效应;MTT 法 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 Bax 及Bcl-2等蛋白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DH9 与罗格列酮相比,对PPARr的激动效应DH9明显低于罗格列酮,增殖抑制 作用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现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加入PPARr抑制剂GW9662 前后DH9 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DH9 作用细胞48小时后,G0/G1 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DH9可诱导细 胞凋亡,伴随Bcl-2 表达的减少以及Bax表达的增加。结论:OS-RC-2 细胞中,DH9 的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是通过 PPARr非依赖途径实现;DH9 能将OS-RC-2 细胞阻滞在G0/G1 期,并通过影响Bcl-2 和Bax 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5.
董灵军  吴明 《生命的化学》2021,41(9):1900-1907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对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多种死亡受体激活可引起程序性坏死,其中研究最为透彻的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TNFR1激活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信号转导过程中,细胞内先后形成复合物Ⅰ(complexⅠ)和坏死小体(necrosome)。这2个复合物中都含有一个关键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复合物Ⅰ中的RIP1存在多种多聚泛素化修饰,且多聚泛素化修饰种类和水平的变化能决定细胞的命运——炎症、凋亡或坏死。此外,坏死小体中的RIP1也存在多聚泛素化修饰。然而,RIP1的泛素化修饰如何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和促进坏死小体的形成尚未被完全阐明。该文对RIP1泛素化修饰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表达CCR5Delta32基因,研究是否对该细胞增殖功能产生影响。方法:构建pLenti-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将其转染PBMC,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及破伤风类毒素(TTD)刺激培养经转染的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其增殖功能是否受影响。结果:构建了pLenti-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经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滴度约为5×105TU/mL。将其转染PBMC,观察到约半数PBMC胞浆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经Westernblot进一步鉴定为目的蛋白;转染的靶细胞经PHA或TTD刺激培养后,有着与正常PBMC相似的增殖功能。结论:构建了重组慢病毒并将其转染PBMC靶细胞,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锚定在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的细胞膜上,其特异性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一种分子量约为40 kDa的Ⅰ...  相似文献   
88.
琥珀酸是连接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的重要中间产物,同时也是某些肠道共生菌的重要代谢产物。线粒体和肠道菌来源的琥珀酸均可进入机体循环系统,导致该有机酸水平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产生波动。尽管长期以来琥珀酸被认为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危险信号分子,但其还在能量稳态调节中显示多效作用。琥珀酸的多效性除与其来源有关外,还与其作用途径密切相关。本文从琥珀酸的来源、参与能量稳态调节的途径及其与代谢紊乱性疾病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以期为全面了解琥珀酸的功能及靶向琥珀酸途径进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9.
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细胞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mRNA水平,并增强Ts细胞的抑制活性。去除T细胞中Ts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创伤后巨噬细胞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方式抑制T细胞IL-2及IL-2 Rα的基因表达,且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加Ts细胞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0.
Osteoporosi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for old people. Genetic factors are considered to b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he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e is a prominent candidate gene for the regulation of postmenopausal bone mass; however, despite extensive studies, controversy remains regarding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menopausal body mineral density (BMD) variation.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60 healthy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were genotyped at the VDR ApaI locu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Raw hip BM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DR ApaI polymorphism with and without adjusting for age (P=0.015 and 0.040, respectively). This genetic effect can explain 3.32% of hip BMD variation.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vanished after correcting for both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P=0.169). In addition,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VDR ApaI polymorphism with unadjusted BMI(P=0.042) or BMI adjusted for age (P=0.049). The raw hip BMD was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MI (r=0.517, P=0.0001), with BMI explaining 26.35% of the variation of hip BMD. All of these facts prompt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VDR ApaI genotype and hip BMD may be modified by BMI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Our findings may partially explain the earlier inconsistent association results concerning the VDR gene and BMD,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 such as BMI into osteoporosis associ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