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似近分析的一点改进及其拓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了似近分析一个重要的改进,并将改进的似近分析推广为m维似近分析,同时给出了两个数学定理及其证明。根据多维似近系数的数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方法,即逐步多维聚类法。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聚类法比二维系数聚类优越,聚类功能强,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了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离子螯合剂植酸、聚磷酸钠和EDTANa_2对橙汁和橙汁模拟体系中L—抗坏血酸的稳定作用,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对EDTANa_2的保护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植酸和聚磷酸钠均不能降低Cu~(2+)对橙汁模拟体系中L—抗坏血酸氧化降解的催化作用,而EDTANa_2不仅能络合Cu~(2+),减少L—抗坏血酸的催化降解损失,而且红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及溶剂微扰研究还揭示出EDTANa_2可与L—抗坏血酸形成氢键保护,这种氢键保护作用受到糖和柠檬酸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HPV-18序列中引物HP_1、HP_2之间的片段(F)进行扩增,通过两组阴、阳性对照实验证明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用不同Mg浓度的缓冲系统进行PCR反应发现,缓冲系统中Mg浓度高低是影响HPV-18/HP_1、HP_2特异扩增的重要因素,高浓度Mg导致扩增特异性降低。对17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PCR检测,有9例检出F片段,其检出率是53%,为HPV-18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4.
零下低温对杂交杨树皮层膜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耐寒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cv.“Lux”I-69/55,父本)和耐寒性较强的欧美杨(P.euramericanaclcv.I-45/51,母本)的4个杂交F_1代无性系(95杨、559杨、600杨和1381杨)为材料,分析了零下低温寒潮前后枝条皮层的脂质组成。结果表明,寒潮影响下,皮层中磷脂含量增加而组成基本不变,膜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是:寒潮前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值大的无性系,寒潮前后的IUFA值变化量小;寒潮前IUFA值较小的无性系,寒潮前后IUFA值变化量较大。本文借用力学概念,提出相对抗性概念,给出杨树无性系的相对抗性序列。序列表明F_1代无性系的耐寒性已较不耐寒的父本提高,这与田间观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0.50、0.54、0.72Cuμmol·L-1。  相似文献   
56.
恶性肿瘤中抗酸菌L型检出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2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112例肠腺癌100例、恶性淋巴病54例、子宫颈癌70例、绒毛膜癌8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20例恶性肿瘤中47例(11.2%),1K抗酸染色阳性和49例(1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44.4%)绒毛膜癌最低(2.4%),抗酸菌L型主要(85%)分布于癌巢或肿瘤实质内该区51.1%癌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34%癌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病毒感染的凹空细胞,2.1%的瘤细胞发生坏死。结合文献复习,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7.
鼻咽癌与细菌L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通过对98例鼻咽癌组织的切片革兰氏染色L型检查、电镜和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研究,发现鼻咽癌组织中细菌L型亦甚常见,切片革兰氏染色有78例查见细菌L型,其阳性率为79.6%;免疫细化染色L型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2.2%,电镜不仅在细胞间质见到细菌L型,而且在癌细胞、巨噬胞细等细胞胞质内也见到细菌L型。提示,细菌L型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很可能是鼻咽癌致癌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8.
细菌L型败血症快速诊断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6月至1993年6月,我们先后开展了光镜,电子显微镜与酶联免疫法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光镜与电镜临床应用226例,以细菌L型培养作对照研究,准确度为96.0%。酶联免疫法经60例对照分析,准确度达到96.7%。发现细菌L型常具有粘附在红细胞上和侵入红细胞内的特点。所以重点在红细胞上查菌,改进了检验方法,提高了阳性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采用 ̄(60)Co-γ射线对柠檬酸产生菌黑曲霉Co9-6进行辐射,经两次处理后选育出L1217和L801两株优良柠檬酸产生菌。中试结果表明菌株L1217较L801更优:产酸率较菌株Co9-6提高17.6%、发酵周期缩短13.4%、对糖转化率提高13.3%。  相似文献   
60.
由于精胺(spermine)能特异地刺激哺乳动物tRNA~(Ile)的氨基酰化,本文用纯化的牛肝tRNA~(Ile)观察了精胺和Mg(2+)对tRNA~(Ile)CD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Mg(2+)可使牛肝tRNA~(Ile)CD光谱峰向短波方向偏移2nm,波峰为263nm,峰值被增大约10%,ΔθMg(2+)=2.3×103deg·cm2/dmol;而精胺使牛肝tRNA~(Ile)CD光谱峰减少40%,Δθspermine=1×10(-4)deg·cm2/dmol;精胺和Mg(2+)对肝tRNA~(Ile)-IleRS复合物或IleRS的CD光谱基本无影响。表明Mg(2+)和精胺可影响牛肝tRNA~(Ile)的构象。实验同时以酵母tRNA(Phe)和E·colitRNA~(Ile)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