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干旱胁迫下雪松土壤水分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雪松根际进行包埋处理,形成干旱土壤环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雪松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10月份,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雪松光合速率平均值较对照降低了55.7%,蒸腾速度降低了46.4%,气孔阻力增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干旱胁迫下分别为18.262μmol·g-1·s-1和9.325mol·g-1·s-1.进入10月份,雪松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时,干旱胁迫下,雪松的水分利用效率略有增大,较对照高4.2%,9~10月份,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大,10月份较6月份高263%.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测评工具包括社交焦虑量表(I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本研究发现,高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为370人,占总体被试的25.6%;女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矿区的学生其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城镇学生;逐步多元回归结果发现,内外向、神经质为社交焦虑的有效预测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3.7%.结论:高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占总体调查人数的25.6%;人格特征、性别、家庭住址是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交焦虑的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943.
刘晴  万佳欣  张雨晨  董彩虹 《菌物学报》2018,37(8):1054-1062
蛹虫草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食药用真菌,虽然其子实体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但在产业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真菌病害为其中之一,如引起蛹虫草“白毛病”病害的虫草生齿梗孢Calcarisporium cordycipiticola。本研究以虫草生齿梗孢为对象,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发病特性及侵染特点。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分枝较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最适生长温度为25℃,此温度有利于该病害快速传播;其分生孢子比蛹虫草分生孢子耐紫外能力强。栽培过程中该病害多发生在蛹虫草生长发育后期,可以侵染培养基表面、子实体底部、中部和顶端等各个部位。人工接种发现该病原菌可以侵染蛹虫草生长发育的任意阶段,后期子实体被白毛覆盖。对峙实验发现虫草生齿梗孢菌丝逐渐生长到蛹虫草菌丝上,但未发现两菌丝互相缠绕的现象。对该病原菌基本生物学研究,将为建立该病害的早期检测及预防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虾虎鱼类体态变异大、体型小、种类多, 形态鉴定及谱系分类较为困难。为深入开展虾虎鱼类的鉴定、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研究, 文章对已获得的26种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虾虎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模式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基本一致; 由于不同物种的控制区存在不同数量的重复序列而导致基因组序列长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26种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不同基因中A+T的含量均超过50%, 并存在碱基G偏倚现象。基于37个编码基因序列, 利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 发现矛尾刺虾虎鱼与斑尾刺虾虎鱼、斑纹舌虾虎鱼与钝吻舌虾虎鱼分别为同种异名。通过对26种虾虎鱼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的比较, 识别了终止结合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及保守序列区。利用26种虾虎鱼线粒体基因组的36个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发现部分聚类结果不同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式, 虾虎鱼科中的5个亚科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近盲虾虎鱼亚科、背眼虾虎鱼亚科、瓢虾虎鱼亚科亲缘关系较近而聚成一大支, 然后与拟虾虎鱼亚科种类形成姐妹类群, 虾虎鱼亚科与其它的4个亚科亲缘关系较远, 单独成为一个类群。根据分子钟估算结果推测虾虎鱼科物种可能起源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时段, 在中新世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现代表征的虾虎鱼种类。  相似文献   
945.
脱落酸对低温下雷公藤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年生雷公藤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0、5、10、15、20、25 mg·L-1)叶面喷施处理对雷公藤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0 mg·L-1的ABA能显著提高雷公藤幼苗的抗冷性,减缓低温下雷公藤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的下降幅度,提高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低温处理6 d后,随着ABA浓度上升,雷公藤叶片的初始荧光(Fo)下降,最大荧光(Fm)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上升,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先下降后上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Pn、gs、qP、Fm和Fv/Fm均在20 mg·L-1ABA处理时达到峰值.不同浓度ABA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随着光化光强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光化光强度(PAR)达到395 μmol·m-2s-1时,各处理的rETR达到最高值,其中25 mg·L-1和20 mg·L-1ABA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7.1%和5.2%.雷公藤叶片ΦPSⅡ的光响应曲线均随光化光强度升高而下降,qN的光响应曲线则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946.
低压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压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中, 植物是关键的生物部件。在低压环境中, 植物会面临与常压不同的总大气压力(总压)、O2分压和CO2分压等大气环境条件。虽然植物在一定的低压环境中能完成完整的生长周期(从种子到种子), 但为了适应新的大气环境条件, 其生理生态特性均会发生改变。该文综述了低压对植物种子萌发、植株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根系养分吸收、植株营养品质、叶片气体交换和乙烯(C2H4)释放的影响, 以及低压环境诱导的植物基因表达和相应的调控机理等,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低压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低压环境的适应机理, 并指出了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试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7.
以44科88种植物叶片为酶源,检测出具有OXO活性的植物34科60种,其中OXO比活力较高(>0.02U/mg protein且>0.2U/g·fw)的有30种。为评估酶法清除动物体内草酸的可能性,研究了松果菊、白花败酱、草珊瑚、白鹤灵芝和甘草的OXO性质。结果表明,5种植物OXO都具有极强的酸、热稳定性;松果菊、白鹤灵芝和白花败酱OXO活性不受胃蛋白酶、NaCl和CaCl2抑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甘草OXO活性不受NaCl和CaCl2抑制,但受胃蛋白酶降解;而草珊瑚OXO受NaCl、CaCl2及胃蛋白酶抑制。  相似文献   
948.
从吸附、解吸、可萃取态残留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外源有机质对粘壤土、砂粉土和粉壤土中菲的增强固定作用.外源有机质为有机商品肥和泥炭.结果表明,施加外源有机质后,供试土壤对菲的吸附等温线仍呈线性,分配作用为土壤吸附菲的主导机制.有机商品肥或泥炭能显著促进供试土样对菲的吸附.施加同量的外源有机质,土壤吸附菲的Kd值的增加幅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foc)成正比,表明土壤的foc越大,外源有机质对菲吸附的促进效果越好.解吸实验表明,施加外源有机商品肥或泥炭能够抑制土壤中菲的解吸,解吸量显著低于原土.经64 d培养,施加外源有机质的3种土壤中的可萃取态残留菲含量降低;由于泥炭的有机质含量高于有机商品肥,施加泥炭的土样中可萃取态残留菲的降幅更大;原土的foc越高,外源有机质对菲可萃取性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可见,施加外源有机质可增强土壤中菲的吸附固定、抑制其解吸、并降低其可萃取态残留.  相似文献   
949.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涛  高玮  万冬梅  刘多  邓文洪 《生态学报》2003,23(7):1377-1385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的大山雀 ( Parusmajor)、沼泽山雀 ( Paruspalustris)、普通跓( Sitta europacea)、白眉姬? ( Ficedula zanthopygia)和灰椋鸟 ( Sturnus cineraceus) 5种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巢位选择和繁殖成功率研究。本研究中共发现 1 41巢。五种鸟对树洞类型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 ,普通跓不利用裂洞 ,沼泽山雀不利用啄洞 ,其它 3种鸟对 3种洞均有利用 ,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对 5种鸟 9个巢位变量的比较中 ,只有洞口方向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 ,其它 8个变量均差异显著 ( p<0 .0 5 ) ,该结果说明 5种次级洞巢鸟对巢位的选择具有其各自的需求。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处树直径、洞内径、巢距地高是巢位选择重要变量 ,它们决定不同种类对树洞的利用。巢损失多数出现在产卵之前和孵化阶段 ,44个繁殖失败的巢中有 35个在这两个阶段损失。大山雀的巢成功率最低 ,灰椋鸟的巢成功率最高。 5种鸟的孵化率都超过 90 %。人为破坏和动物捕食是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 61 .4%。洞巢鸟巢位选择中的重要变量影响繁殖成功。普通跓繁殖是否成功受洞口横径和巢高影响 ,沼泽山雀受洞口纵径、树胸径和洞内径影响 ,大山雀受洞口横径、巢高和洞内径影响 ,灰椋鸟受洞内径和洞深影  相似文献   
950.
董伊晨  刘悦秋 《生态学报》2008,28(10):4685-4691
异株荨麻是我国一种重要中药植物,如何对其进行人工定向培植具有重要意义。以异株荨麻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水分梯度法,按土壤相对含水量93.58%、80.74%、67.90%、55.06%和42.22%分为对照组CK,实验处理组T1,T2,T3和T4五个处理组,通过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异株荨麻生长量、生物量变化和光合特征变化,试图探讨异株荨麻的水分适应性,寻找出适合其生长的水分范围及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为北方地区种植栽培此类植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异株荨麻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0.74%生长达到高峰,土壤相对含水量67.90%~80.74%为异株荨麻生长的适宜范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近似。在上述水分范围以外其光合功能下降、同化作用减弱,使异株荨麻生长衰退和干物质积累的减少。此外,土壤水分直接调控光合产物在地上和地下的分配以及植株个体形状,生产实践中,通过控水可以达到控制株形和根冠比的作用,用以诱导植株朝种植的预期方向生长,以达到获取植株不同部位产量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