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71.
羊蹄甲属厚盘组作为一个分类实体包含有约18个种,本组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中南关岛等地,其中很多种类在其分布区内地理替代现象相当明显,对此组的分支系统学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对本组种类系统进化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为对热亚热亚洲大陆各区系之间关系的理解提供帮助,为本地区的分支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材料。本文用30个形态及叶脉脉序性状对厚盘组进行了分支分析,云南羊蹄甲被选作外类群,内类群包括龙须藤亚组及攀援  相似文献   
272.
West、Brown和Enquist提出的植物分形网络模型(简称WBE模型)认为: 植物的分支指数(1/a, 1/b)决定植物的代谢指数, 当分支指数1/a、1/b分别为理论值2.0、3.0时, 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3/4次幂成正比, 但是恒定的3/4代谢指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植物的代谢情况。基于分支指数的协同变化, Price、Enquist和Savage对WBE模型进行扩展, 提出植物分支参数协同变化模型(简称PES模型)。该文借助于PES模型分析了7种木本植物的分支指数和代谢指数。结果表明: 物种间叶面积与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 基于叶面积得到的分支指数1/a和代谢指数θ在物种间无显著差异, 基于叶生物量得到的分支指数1/a、1/b和代谢指数θ在物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基于叶面积和叶生物量分别拟合出的整体分支指数1/a、1/b和代谢指数θ与理论值均无显著差异, 且用叶面积作为代谢速率的替代指标比用叶生物量分析得出的代谢指数与理论值更接近。今后研究应当关注植物叶面积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对植物代谢速率及相关功能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3.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因芯片技术是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 (Genomi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 ,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 ,对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 ,大规模获取相关生物信息。该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表达谱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和预测、DNA测序、药物筛选、检测筛选耐药基因、微生物菌种鉴定及致病机制研究等。着重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可以大量、快捷地检测出细菌耐药性菌株以及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基因的突变 ,由于其在检测中的高效率 ,因此要优越于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4.
差显技术分析结核杆菌H37Rv与H37Ra差异表达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了结核分支杆菌强毒株H37Rv和弱毒株H37R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通过20种引物组合进行mRNA差异显示,克隆到了两菌株间的20余个差异表达基因,经序列分析及杂交鉴定发现其中2个基因仅在H37Rv中表达。其中Rv1894c基因编码的可能是H37Rv中的一个新蛋白。而在H37Ra的基因组中含有这2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但均未检测到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75.
增强PCR和全基因组扩增是当前微量DNA分析的主要策略,但是,由于DNA模板量过少,受随机效应影响显著,往往不能得到可靠的DNA分型结果.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检验策略:PLP-LDR-HRCA,尝试微量DNA检材的SNPs分型研究.选择rs17750303位点,并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锁式探针,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来识别等位基因,而后采用超分支滚环扩增反应来放大检测信号.结果表明,PLP-LDR-HRCA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直接鉴别微量基因组DNA模板中待测SNP位点,rs17750303纯合型样品(AA型或CC型)和杂合型样品(AC型)准确分型所需最少模板量分别为20pg和30pg.对于增强PCR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不能有效检验的微量检材,PLP-LDR-PCR策略独具优势,可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76.
分支分类学的一种计算方法——最小平行进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分支分类的一种计算方法—最大同步法”一文的姐妹篇。两种方法运算过程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乃是最小平行进化法利用平行进化的概念,首先确立两个分支单位相结合时产生平行进化 的步数,即平行进化系数的计算公式,对所有待结合分支单位间计算平行进化系数。然后根据俭约性 原理,要获得最俭约演化树谱图,应该尽可能减少平行进化,也就是说在选择结合的分支单位时, 选择平行进化系数最小者优先结合。于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分支分类运算方法。两种方法的思路完全不 同,从原理上讲对某些数据,最小平行进化法优于最大同步法,但后者运算量较大。如果将两种思路 兼顾,可以得出由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而产生平行同步综合法.桔梗科6个种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运算说明。  相似文献   
277.
分支系统学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分支分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全文包括7方面的内容:(1)分支分类学说 的哲学原理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2)分支分析的三个基本原则是近裔共性原则、严格单系 原则及简约性原则;(3)分支分析的工作步骤包括:单系类群的确立、性状分析、分支分析运算、分支图与分类系统的建立及分支图与性状再分析;(4)本文讨论厂分支分类学派、表型分类学派与演化 分类学派;(5)由于板块构造理论及分支分析的兴起,生物地理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传统的演化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及替代生物地理学争鸣的局面;(6)由于杂交导致性状矛盾,因 此可以由分支分析识别杂种;(7)由科学理论的三条标准来看,分支系统学属于严格意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78.
本文选取了与海菜花属系统发育有重要关系的19个性状,采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代表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18个居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简约性原则,构建了18个居群的分支图。结果表明,18个居群可划分为4类,它们分别对应于现知的4个分类学种,而与数值分类学研究中的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分类群的划分上,分支分析与Q分析一样有效,并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本文最后对海菜花属的起源和演化作了探索性推测,认为本属可能最迟在白垩纪末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的热带湖沼地区,此后分化成沉水叶多花支、沉水叶单花支和浮水叶单花支繁衍演化。  相似文献   
279.
王博  刘静  王晨嘉  张欣  刘嘉伟  李强  张强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41-3549
以神东矿区用于植被恢复的小叶锦鸡儿、沙柳、沙棘为对象,研究侧根分支处极限抗折力学特性及受力受损后生长指标、力学特性的自修复能力,以明确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灌木侧根分支处在遭受外力损伤后的可持续固土能力.结果表明: 3种灌木生长季初期侧根分支处极限抗折力和抗折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种间变化均表现为小叶锦鸡儿>沙柳>沙棘.小叶锦鸡儿和沙柳侧根分支处抗折强度与纤维素、木质素及棕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沙棘抗折强度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棕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陷区形成的折力损伤显著破坏灌木侧根分支处的正常生长和力学特性,即使通过3个月的自修复也不能恢复到未受损水平.生长指标自修复能力越强,抗折力自修复程度越高,修复率种间变化为沙棘(91.2%)>沙柳(82.0%)>小叶锦鸡儿(73.9%),抗折力修复率种间变化为沙棘(41.4%)>沙柳(37.1%)>小叶锦鸡儿(30.0%).3种灌木侧根分支处可持续固土指数分别为小叶锦鸡儿(2.2084)>沙柳(0.2009)>沙棘(-2.4093),说明在半干旱采煤沉陷区小叶锦鸡儿可持续固土能力最强,沙柳次之,沙棘最弱.  相似文献   
280.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性。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S)结果比较。对8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31株EMB敏感株中,26株embB基因的SSCP图谱、膜反向斑点杂交结果与标准株(H37Rv)完全相同;其余5株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其中3株E1b杂交阳性,PCRDS分析为embB基因306位密码子ATG→GTG突变;2株E1d杂交阳性,PCRDS分析为embB基因306位密码子ATG→ATA突变。50株耐EMB菌株中,24株PCRSSCP 图谱与标准菌株相同,E1杂交阳性;26株PCR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其中18株E1b杂交阳性,2株E1c杂交阳性,5株E1d杂交阳性,1株E1e杂交阳性,未发现E1f杂交阳性,与PCRSSCP、PCRDS分析结果一致。突变检出率为52%。 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