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functions of SIRT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3.
文蛤HDAC1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及生长相关SNP位点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HDAC1基因在文蛤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通过已构建的文蛤转录组文库, 利用SMARTRACE技术扩增得到文蛤HDAC1 (Mm-HDAC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 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组织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 并用直接测序法在外显子中筛查生长相关的SNP位点。结果显示, Mm-HDAC1基因的cDNA全长3065 bp, 开放阅读框1599 bp, 编码532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文蛤与其他物种同源性为74.3%78.7%。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表明, Mm-HDAC1基因在文蛤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外套膜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 并与其他组织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Mm-HDAC1基因在壳顶幼虫期表达量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0.05)。SNP位点筛查结果表明, 在Mm-HDAC1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发现了19个SNP位点, 其中有3个SNP位点(627AT、924TC和1266TC)与文蛤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924.
925.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s has revealed a plethora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that mediate changes in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gene expression.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is a transient histone modification that becomes induced by extracellular signals, DNA damage or entry into mitosis. Importantly,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proteins does lead not only to the binding of specific reader proteins but also to changes in the affinity for readers or writers of other histone modifications. This induces a cross-talk between different chromatin modifications that allows the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chromatin-associated event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summarize the progress in our current knowledge of factors sensing reversible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scenarios.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function.  相似文献   
926.
927.
组蛋白或转录因子或辅助因子进行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能够介导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动态平衡确保染色质处于健康的稳定状态。组蛋白泛素化酶和去泛素化酶通过识别DNA损伤位点、传导信号和招募修复因子等方式参与维持染色质稳态。组蛋白泛素化修饰和去泛素化修饰通过抑制(多数)或促进(少数)基因转录,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本综述主要关注组蛋白泛素化修饰和去泛素化修饰与染色质稳态和基因转录的关系,探讨这些过程在发育调控和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8.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芬太尼联合电针通过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途径调节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n=36)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芬太尼组与电针组,芬太尼组、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泵注1.0 μg/kg/min芬太尼与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5 min,1次/d。电针组在芬太尼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1次/d,均共治疗2周。治疗第1周与第2周,对大鼠进行体重称重,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测血清胰岛素浓度,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免疫印迹检测HDAC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体重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血清胰岛素浓度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机械痛阈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2周、第4周的 HDA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电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的应用能提高机械痛阈,能提高大鼠体重,也可降低胰岛素浓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DAC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9.
老年大鼠与断奶大鼠脑细胞核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连续盘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并比较了老年大鼠与断奶大鼠脑细胞核NHCP,也比较了二者的组蛋白与DNA、NHCP与组蛋白、NHCP与DNA之比值。发现老年大鼠NHCP含量明显减少;断奶大鼠的NHCP与DNA、NHCP与组蛋白之比值明显高于老年大鼠,而组蛋白与DNA之比值却近于1。从二者的NHCP电泳图谱可见,老年大鼠丢失了表观分子量10万以上的两条蛋白区带及表观分子量3万以下的一条蛋白区带;老年大鼠与断奶大鼠比较,表观分予量6—9万的蛋白区带杂色浅,而表观分子量4.3万的蛋白区带染色深。总之,老年大鼠脑细胞核NHCP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0.
[背景]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木霉属中产纤维素酶最具代表性的真菌之一,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是其中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负责脱乙酰化,敲除去乙酰化酶基因可引起菌株孢子、菌丝及纤维素酶活性等的一系列改变。[目的]通过敲除里氏木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istone deacetylase,hdac)建立了里氏木霉hdac缺失突变株(T.reesei△hdac),以研究对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Split-Maker技术构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敲除表达盒,并转化了里氏木霉T.reesei QM9414。经PCR及Southern blotting验证正确后,对突变体T.reesei△hdac连续7 d检测滤纸酶活(filter paper activity,AFP)、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carboxymethyl cellulase activity,CMCA),利用RT-qPCR检测纤维素酶及其相关基因cbh1、egl1和xyr1的表达。[结果]突变体T.reesei△hdac两种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分别高出8.00、30.00 IU/mL。突变体T.reesei△hdac纤维素酶及其相关基因cbh1、egl1和xyr1的转录水平分别为出发菌株T.reesei QM9414的6.50、6.01和4.51倍。[结论]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基因表达明显受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c)的调控,这为研究里氏木霉表观遗传调控对纤维素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