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003 年2 月至4 月间, 在海南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0 头海南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中摄食、卧息和反刍占有较大的比例;人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摄食、卧息、反刍、站立和运动行为的昼间时间分配差异性显著( P < 0.01), 半散放条件下幼鹿每天用于摄食和运动的时间比人工圈养的多, 而用于卧息、反刍和站立的时间较少, 其余行为时间比较接近; 在昼间活动节律方面, 圈养条件下摄食有3 个高峰期(09:00~10:00, 11:00~12:00, 16:00~18:00) , 卧息有2 个高峰期(10:00~11:00, 13:00~16: 00) ; 半散放条件下没有明显的摄食高峰期,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食物的搜索和处理上, 而其卧息高峰出现在14:00 以后。  相似文献   
282.
海南岛叉蕨科植物的增补与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滇桂三相蕨Ataxipteris dianguiensis W. M. Chu & H. G. Zhou和多形叉蕨Tecataria polymorpha (Wall. ex Hook.) Copel.为海南新分布, 并为滇桂三相蕨指定了后选模式,讨论了燕尾叉蕨T. simonsii (Baker) Ching和中型叉蕨T. media Ching的异同,澄清了三叉蕨T.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和多形叉蕨的形态变异,把云南产狭基叉蕨T. polymorpha var. subcuneata Ching & Chu H. Wang处理为多形叉蕨的异名。至此,海南产叉蕨科植物为8属20种。  相似文献   
283.
海南铜铁岭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低地雨林,其垂直分布变化不太明显。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1科、664属、1243种(含变种)。该区系热带性质强烈,其中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各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的28.64%和28.01%;在种级水平上,热带成分占绝大多数;本地区中国特有种279种,占总种数的22.65%,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21种,占该地区中国特有种的43.37%。讨论了该地区与临近4个不同纬度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4.
杨立  张洁  宋波龙  赵俊  庆宁 《生态学报》2014,34(16):4580-4587
针对拟平鳅(Liniparhomaloptera disparis)的两个亚种(L.disparis disparis和L.disparis qiongzhongensis)现有形态分类特征的含糊,通过观察标本室保存的15条水系441尾标本,首次提出利用下唇结构类型作为拟平鳅亚种的补充形态鉴别依据,结合头背部斑纹特征,能有效地鉴别拟平鳅各地理种群和亚种,为拟平鳅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依据头背部斑纹差异归纳出4种类型,分别为小斑块型(云开山脉以东的7条水系及海南岛万泉河),虫蚀纹型(云开山脉以西的5条水系),混合斑纹型(海南岛的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共3条水系),大斑块型(海南岛的昌化江)。依据下唇结构变化情况总结出3种下唇类型,分别是半圆型(云开山脉以西的5条水系),几字型(云开山脉以东的7条水系),马蹄型(海南岛的3条水系)。依据头背部斑纹特征结合下唇结构特征,对照模式标本的描述,重新定义了拟平鳅原有的两个亚种,将分布于云开山脉以东水系的种群鉴定为指名亚种,拟平鳅L.disparis disparis,其鉴别特征为:头背部斑纹为小斑块型并且下唇类型为几字型;将海南岛种群鉴定为琼中拟平鳅L.disparis qiongzhongensis,它们都具有独特的马蹄型下唇类结构,且头背部斑纹以混合斑纹型为主。重要的发现是,分布于云开山脉以西的种群与已命名的2个亚种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头背部斑纹为独特的虫蚀纹型且下唇类型为半圆型。这可能是一个新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许能证明云开山脉以西的种群在遗传上的独特性以及形成新亚种的可能性。云开山脉东、西两侧以及海南岛不同水系的拟平鳅的种群分化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85.
Tropical forests are among the most species-diverse ecosystems on Earth. Their structure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 complex to understand. Functional group is defined as a group of species that play similar roles in an ecosystem. The functional group approach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of linking the compositions of complex ecosystems with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s.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species-rich ecosystems after disturbanc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woody plants in a typically fragmented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 of Hainan Island in South China. The study area was classified into eight landscape types based on vegetation type, disturbance manner and the time of recovery. The woody plant species were aggregated into seven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 growth form, successional status and plant size. The results gained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all functional groups, except for the emergent and canopy tree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all eight landscape types. Each landscape type had different numbers of dominant functional groups. There are similar species richness and stem abundance structure among functional groups between mid-successional clear cut lowland rainforest and old growth tropical coniferous forest. This similarity exists in selective logged lowland rainforest and old-growth lowland rainforest, as well as among landscape types of montane rainforest. The functional groups with the same successional status had similar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stem abundance ratios among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The variation patterns of functional groups along the successional stages in term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stem abundance among the tropical lowland rainforest landscape types were mo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than those in the tropical montane reinforest landscape types.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competition-colonization tradeoff and successional niche theory as opposed to models of neutrality and ecological equivalence.  相似文献   
286.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雨林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分析热带雨林植被分布格局与土壤的关系,促进热带雨林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内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局域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A(0—10 cm)、B(10—30 cm)、C(30—60 cm)3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2.699、2.782、2.434 kg/m2,A、B两层差异性不显著,与C层差异性显著(P0.05);(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A层拟合的半方差函数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B、C两层为球状模型;3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程分别为:54.2、70.9、97.2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分别为:0.512、0.708、0.882,表明A、B两层属中等程度变异,C层具有较大的块金值,属于弱变异,说明在小尺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也说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A层与B层及C层之间的相关性要小于B层和C层之间的相关性,说明热带雨林中土壤有机碳密度表层与下层受到不同生态过程的控制。(3)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的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在研究尺度上A、B两层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空间异质性明显,呈斑块状分布;C层空间异质性较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呈条带状分布;(4)地形引起的水热分配是影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7.
任海庆  陈建  袁兴中  刘杰 《生态学报》2016,36(6):1774-1781
为探索天然林和橡胶林蜘蛛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8月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天然林和橡胶林,采用扫网法、陷阱法和单位面积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两种林型之间蜘蛛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差异,并以蜘蛛科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林型中样方之间蜘蛛群落的相似性。共采集蜘蛛标本3609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969头,归属于23科,162种。天然林20科,100种,优势类群为跳蛛科、球蛛科和园蛛科;橡胶林17科,87种,优势类群为肖蛸蛛科、狼蛛科和猫蛛科。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橡胶林蜘蛛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橡胶林。橡胶林中结圆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显著高于天然林,结皿网型显著低于天然林,伏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24个样方趋于分成天然林和橡胶林2组,并且天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极高,而橡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1)橡胶林替代天然林后蜘蛛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2)增加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8.
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已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化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合理空间边界。介绍了生态红线概念的起源和内涵,提出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并以海南省为例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技术框架,同时针对海洋生态红线区划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9.
中国东亚飞蝗新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5,15(1):12-22
本文通过东亚飞蝗在海南岛近6年来的田间发生动态,参考本岛近500年来该种害虫的发生为害资料,结合本岛飞蝗发生地近百年来的生态地区的演变特征分析,提出了海南东亚飞蝗蝗区是“热带稀树草原蝗区”。该蝗区系由于本岛多年来不合理的伐林造田,使大面积的原始林林破坏,生态环境亚化,气候干旱,而演变为次生的热带稀树草原生境而成。这与由大沙河三角洲而成的大陆温带蝗区,在形成原因、结构特征与控制对策等方面完全不同,因  相似文献   
290.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3个对比集水区的研究,天然更新40a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在5 ̄9月份,蓄养降水资源的51.8%;10 ̄翌年2月份,补枯径流水量143.5mm;特大暴雨的径流响应从32.7% ̄62.5%、随系统蓄满程度变化。集水区降雨、径流水体COD、氨氮、酚、Zn、Cu、Pb、Cd、Ni的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山地雨林系统对降雨中氨氮、酚、Pb、Cd、Zn浓度贮滤强度分别达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