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51.
本文总结应用DNA-磷酸钙盐沉淀的基因转移技术,把含人c-sis cDNA的质粒pSM-1,以单独转染或与pSV_2neo共转染方法转入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经低血清或G_(418)筛选分离得到多个有PDGF表达的细胞株。其中PDGF高表达件——FB_6,细胞形态和生长行为明显改变,可在软琼脂培基上形成集落,细胞生长速率加快,能在低血清(2%)培液中长期传代,细胞的条件培液有刺激静止的NRK细胞(大鼠肾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活力。RNA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显示FB_5细胞有??PDGF mRNA的高表达和人c-sis基因的整合,而且,在连续传代7个月后,FB_5细胞基因组中仍然有人c-sis基因存在,说明CHO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转化是由于PDGF基因的稳定整合和高表达所引起。这一稳定转化株(FB_5)是进一步研究PDGF对细胞生长控制和转化功能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2.
三、HBV的转录 在没有能以细胞培养系统增殖HBV时,黑猩猩的慢性感染肝脏依然是病毒复制中转录过程的最合适模型。从人类HCC建立起来的含有整合HBV序列的永久细胞株和带有克隆HBVDNA的转染细胞株在没有病毒复制的情况下对于研究HBV的转录也是有用的。后一系统能精确控制HBVDNA片段尤其是引进细胞内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影响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机制。方法:方法:使用食管癌EC10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AR-2激动组(加入激动剂SLIGKV)、PAR-2反激动组(加入反激动剂VKGILS)、PAR-2 shRNA组(PAR-2shRNA成功转染)和MAPK抑制组(加入阻滞剂PD98059);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6×104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孵育箱中培养24 h后使用PBS清洗3次,更换为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各实验组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所需试剂,每组设置3个复孔,于孵育箱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PAR-2、ERK1、CyclinD1的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R-2、ERK1、p-ERK1、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R-2激动组PAR-2mRNA、ERK1 mRNA、和CyclinD1 mRN表达明显升高(P<0.05),PAR-2、p-ERK1和CyclinD1蛋白表达升高(P<0.05);PAR-2 shRNA组PAR-2mRNA、ERK1 mRNA和CyclinD1 mRNA表达降低(P<0.05),PAR-2、p-ERK1和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0.05);MAPK抑制组ERK1 mR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ERK1和CyclinD1表达降低(P<0.05)。结论: PAR-2可通过MAPK通路调节CyclinD1的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细胞EC109的增殖。  相似文献   
54.
草菇培养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法培养草菇菌丝体,并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培养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获得了不同来源的次生代谢提取物。对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表明,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提取物中均含有粗三萜和黄酮类物质,但菌丝体提取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培养液提取物中的含量。石油醚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粗三萜含量最高,达17%,而乙酸乙酯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达9.31%。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醇相中的代谢提取物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但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石油醚相提取物,具最高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分别来自乙酸乙酯、乙醇对菌丝体的抽提物。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分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多种浓度丁酸、全反式维甲酸以及联合应用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β-连环素(β-catenin)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及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经BA、ATRA处理72h后A549细胞β-cat、c-myc的AOD值降低,β-cat、c-myc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减小,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BA和ATRA联合处理后较等浓度单药BA、ATRA作用更为显著。β-cat与c-myc的AOD值之间、β-cat与c-myc阳性细胞比例之间均分别呈正相关。结论:BA对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与ATRA相近的降低肺腺癌A549细胞β-cat、c-myc蛋白表达水平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BA和ATRA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BA、ATRA可能通过作用肺腺癌A549细胞Wn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6.
观察不同浓度的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生长及RASSF1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4μmol/L、1.6μmol/L、6.4μmol/L、25.6μmol/L、102.4μmol/L浓度的5-Aza-CdR处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MTT比色法测定72h时间段的吸光度值、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5-Aza-CdR对胃癌细胞株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抑癌基因RASSF1A mRNA的表达。结果:5-Aza-CdR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生长,呈浓度依赖性;5-Aza-CdR能有效诱导BGC-823、SGC-7901、MKN-28细胞凋亡;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KN-28无RASSF1A mRNA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基因重新表达, BGC-823处理前后RASSF1A mRNA均有表达。结论:新型抑癌基因RASSF1A与胃癌的发生相关,5-Aza-CdR能抑制胃癌细胞株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ASSF1A基因的重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检测人类标准鼻咽癌细胞中是否存在已知的PLUNC基因启动子-437bp-+87bp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便进一步探索SNP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7株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基因组DNA的PLUNC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7株PLUNC基因的启动子区皆存在已知的3个SNP位点(1888、2128和N2)和未知一个突变位点(N1),其测观杂合度分别为85.7%、100%、100%和28.6%。其中3个已知SNP位点在筛查的细胞株中均存在T-C的突变,而且SUNE-1鼻咽癌细胞株的1888位点基因型为突变纯合子CC型。结论体外培养的标准鼻咽癌细胞株中存在已知的3个SNP位点(1888、2128和N2)的突变现象,且突变率为100%;1888位点鼻咽癌易患型(CC型)已在体外稳定建株;首次发现启动子-195bp区域N1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定量检测了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癌基因c—myc。结果: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明显升高,癌基因c-myc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恶性表型有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增加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转录因子Snail表达,观察其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表型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能表达针对Snail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RNA,si RNA)的RNA干扰载体(Snail si RNAvector)和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i RNA的阴性对照RNA干扰载体(control si RNAvector),分别转染SGC-7901细胞,筛选得到Snail表达受抑制的SGC-7901-siSnail细胞和Snail表达未受影响的SGC-7901-siControl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非转染组、SGC-7901-siSnail、SGC-7901-siControl三组细胞Snai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表达,用Boyden chamber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SGC-7901-siSnail组与SGC-7901-nontransfection组相比,Snail和α-SMA表达显著减弱(P0.01),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强(P0.01),Boyden chamber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SGC-7901-siControl组中Snail、α-SMA、E-cadherin表达、Boyden chamber穿膜细胞数分别和SGC-7901-nontransfectio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RNA干扰阻滞Snail表达能有效地抑制SGC-790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体外侵袭能力。Snail可能在胃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侵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Snail表达可能成胃腺癌治疗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