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Y Fujisawa  Y Ito  S Ikeyama  M Kikuchi 《Gene》1985,40(1):23-29
A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P31-coding DNA was constructed from a DNA fragment of the plasmid pHBr330 containing the entire hepatitis B virus (HBV) adr DNA and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daptor. The P31 gene was inserted into an expression vector, pTRP771, having an Escherichia coli tryptophan operon (trp) promoter to give a recombinant plasmid pTRP P31-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hine-Dalgarno (SD) sequence and the initiation codon of P31 gene was adjusted to 9 bp.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BsAg by E. coli 294[pTRP P31-R]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contrast to that of HBsAg by E. coli 294[pTRP SS-6].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E. coli[pTRP P31-R] synthesizes a specific polypeptide P31 of about 31 kDal, which reacts with anti-HBsAg antibody. The binding studies with polyalbumins from various species have also suggested that HBsAg P31 specifically binds to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中血清学指标、HBV-DNA和肝酶等指标与自然病程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HBV-DNA和ALT、GGT检测结果,并对其感染的自然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该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共520例,占全部HBV感染者的2.80%,占总送检标本数的0.42%。可分期的184例双阳性患者中,免疫耐受期47例(25.54%),免疫清除期17例(9.24%),低复制期108例(58.70%),再活动期12例(6.52%),HBsAgHBsAg/HBsAb比值、HBV-DNA、ALT和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复制期患者HBsAg/HBsAb比值均低于其他患者(P<0.05)。不同分期患者HBsAb、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b水平均较低。284例资料完整HBsAg和HBsAb共存病例中HBV-DNA阳性136例,占47.89%。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295,P<0.05),HBsAb浓度与HBV-DNA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 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并不少见,与性别无关,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低复制期患者为最多。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中HBsAb多以低浓度形式存在,且浓度与自然病程无关。HBsAb的出现并非代表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停止,在诊断及治疗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时仍需结合HBV-DNA载量来判断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53.
利用DNA重组和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P7.5启动子和P11启动子单独带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和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含有P7.5和P11启动子分别带动一个HBsAg基因(正反两个插入方向)的四种重组痘苗病毒,比较了它们对HBsAg表达的影响。含P7.5启动子的比含P11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水平更高些;在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P7.5和P11两个启动子分别带动HBsAg基因时,两个启动子同向转录表达的HBsAg水平较低,而两个启动子又向转录时表达的HBsAg水平较高,但均没有单一P7.5启动子带动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  相似文献   
54.
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1]作扩增选择标记,结合CMV-IE启动子,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初筛克隆表达水平RPHA检测为1:64,经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剂MSX的两轮基因扩增,HBsAg的表达水平RPHA在1:256以上。方瓶静置培养收液,RIA检测HBsAg最高产量为9.5μg/毫升。表达水平较以前利用dhfr基因扩增选择系统所得到的高表达细胞系B43高一倍以上。利用GS基因扩增选择系统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55.
56.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段恕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32)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面抗原,变异株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  相似文献   
57.
人抗体组合文库的构建和抗HBsAg噬菌体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噬菌体表面递呈表达系统构筑建了人抗体组合文库,并同了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人噬菌体抗体(Fab片段)。以免疫球蛋白信号肽序列为引物进行半套式PCR所得到的产物在质和量上优越于以可变区5末端保守库列为引物进行PCR所得到的产物,经过3次亲和选择后,抗体阳性率为69%,抑制实验表明,所筛选出来的噬菌体本具有抗HBsAg的特异性,序更分析表明VH分别属于VHI亚群和Ⅲ亚群,其轻链VL分别属  相似文献   
58.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牛α-S1酪蛋白调控区基因(16kb的片段)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拼接,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构件:λ106。构件经转基因技术转入山羊受精卵。待受精卵发育至成熟个体并分娩、泌乳,ELISA检测其乳汁中的HBsAg,证明所构建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构件是可以在羊乳腺中表达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并将其表达产物分泌到乳汁中。  相似文献   
59.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阳性。而在抗HBe阳性或HBeAg/HBeAb阴性者中均无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在5例血清HBV-DNA多聚酶阳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2例;6例多聚酶阴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仅1例。 本研究结果证明,HBV可在肝外组织细胞中测出,骨髓细胞HBsAg阳性的出现有集中于HBV高水平复制感染者中的倾向,同时更常见于HBV感染的较早时期。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用乙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抗-HBsMcAb)与活化琼脂糖(Minileak Low)结合制备亲合层析柱,用于提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对纯化前后的表面抗原活性用RPHA法进行了检测,提纯后的效价比提纯前提高了20多倍。用免疫电镜(IEM)对提纯物观察可见满视野22nm的小圆颗粒。经SDS-PAGE电泳得出一条较清楚的带。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