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10 0m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迹。同时记录观察样线两侧 6 0 0m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 ,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然后 ,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羚和狼的密度。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5 0 %和幼羚占 2 1% ;元者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43%和幼羚占 2 7%。狼捕食是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湖东 克图沙漠中 ,1996年普氏原羚群体大小为 9 0± 6 9只 (平均数±方差 ) ,密度为 3 19± 3 5 9只 /km2 ,而 1997年为 4 2± 3 9只 /km2 ,密度为 1 14± 1 0 9只 /km2 。 1997年冬季猎狼后 ,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回升到 2 14± 3 13只 /km2 ,幼羚占群体的2 7%。  相似文献   
92.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由于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该鱼种群数量越来越稀少.2004年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研究利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获得10个具有多态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检测6个野生裸鲤群体:布哈河群体、沙柳河群体、哈尔盖河群体、泉吉河群体、黑马河群体、淡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 大小在161~486bp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5.45个,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42、0.4044、0.3830、0.4047、0.3869和0.3940, 无偏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在0.4145~0.5105之间, 说明这几个群体属于中度多态, 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根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发现,布哈河群体与淡水系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DA=0.1607),哈尔盖河群体与泉吉河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DA=0.0125).由UPGMA聚类图可知:哈尔盖河和泉吉河两个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布哈河、沙流河、黑马河和淡水系4个群体聚为另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青海湖地区6只死亡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携带的蜱虫进行了鉴别和统计,发现普氏原羚均染有阿坝革蜱(Dermacentor abaensis),平均感染数量为14只,主要寄生于头、颈部和背腰部。根据普氏原羚的带虫和周边畜牧业状况,提出预防和减少普氏原羚寄生蜱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Sexual size dimorphism (SSD) is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lizards, and can evolve through sexual selection or natural selection. But natural selection, which was thought to operate mainly through reducing the competition be- tween the two sexes (niche divergence hypothesis), gave rise to a lot of controversy. We tested the niche divergence hypothesis in the toad-headed lizard 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 by comparing diet composition and prey siz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The species was found to be sexual dimorphic, with males having relatively larger snout-vent length, head width, head length, and tail length, while females have relatively larger abdomen length. Based on analysis of 93 studied stomachs, a total of 1359 prey items were identified. The most common prey items were formicid, lygaeid and tenebrionid. The two sexes did not differ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prey size categories they consumed and the dietary overlap based on prey species was high (O = 0.989). In addition, the meal size, the volume or any maximal dimension of the largest prey item in the stomach was not explained by the sexe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food niche divergence might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SD evolution ofP. przewalskii.  相似文献   
95.
三种荒漠蜥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荒漠蜥蜴群落中,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和虫纹麻蜥(Eremiasvermiculata),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占不有同的空间生态位,其间几乎不存在竞争。两个近缘种虽然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但个体大的密点麻蜥食物种类特化,个体小的虫纹麻蜥偏重于利用较小的食物资源。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的近缘种,营养生态位向不同方向特化,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共存,保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藏北3种裸鲤同工酶的电泳分析及物种分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藏北高原3种裸鲤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脂酶(EST)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裸鲤酶谱均表现出种间的差别,而且在同一种群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但无性别差异。3种裸鲤被检测的3种同工酶均有沉默基因表达的现象,重复基因LDH-A^2、LDH-B^2、s-MDH-A^2和m-MDH-B^2也在部分个体中表达。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色林错裸鲤(G.selincuoensis)与错鄂裸鲤(G.cuoensis)之间较之于与纳木错裸鲤(G.namensis)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其他四倍体鱼类相比,裸鲤鱼类同工酶在重复基因和沉默基因上都有较高的表达频率,这种情况说明裸鲤鱼类目前可能还外于多倍化后进化的早期过程并早于胭脂鱼类所处的相应时期,这与裂腹鱼类起源较晚以及青藏高原业已存在的恶劣环境条件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7.
本实验与丹参进行对比研究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褐毛甘西鼠尾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60 min后血清中CK、LDH、SOD、GSH-Px和MDA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该药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K、LDH和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和GSH-Px活力(P<0.01,P<0.05)。表明褐毛甘西鼠尾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寄生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针叶上的一种新的金锈菌,命名祁连金锈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Wu et B.Li sp.nov.。其发育阶段[0.Ⅰ]在云杉上,[Ⅲ]在青海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叶背,缺[Ⅱ]。  相似文献   
99.
色林错裸鲤的生长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对藏北高原色林错湖泊中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都可以反映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但Gompertz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12龄之前的生长特征,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更适合描述18龄以后的生长特征。这种情况反映了色林错裸鲤具有洄游性鱼类更换生活环境的生活史特征。雄性体长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484.1906[1-e^-0.06839(t-0.06028)],雄性为Lt=485.3285[1-e^-0.0710(t-0.5679)]。体长和体重关系为W=0.00023L^-5.5303(♂)和W=0.00046L^2.4072(♀)。生长拐点为12.9龄(♀)和14.2龄(♂)。与其它裂腹鱼类相比,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尤为缓慢,这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更为恶劣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0.
错鄂裸鲤年轮与生长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描述鳞片、背鳍条和矢耳石三种材料轮纹特征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些年龄鉴定材料在判读错鄂裸鲤年龄和反映生长特征上的异同。在个体早期生长阶段,耳石轮纹阻断、8龄以上个体鳞片上年轮环纹的缺失和背鳍条出现轮纹的重叠是影响错鄂裸鲤年龄准确判读的主要因素。采用耳石和鳞片的体长退算数据,Von Bertalanffy方程较好地描述了错鄂裸鲤的生长。由于背鳍条的生长在个体的生长过程中始终呈现为负的异速生长,因此耳石、鳞片在解释个体生长时优于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