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1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61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绿洲景观中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角媛梅  肖笃宁  马明国 《生态学报》2003,23(10):2092-2100
以张掖绿洲居民地为研究对象,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了5个景观格局指标,用GIS计算了形状指数、景观类型空间邻接比例、最邻近指数、最近距离以及居民地的耕作半径,借鉴聚落地理学中的居民地分布研究方法,分析了居民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耕地是张掖绿洲内的景观基质,居民地是绿洲内分布最广、斑块数最多的景观类型;居民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小、形状简单、聚集度高,与耕地的空间邻接长度和数目均最高,其空间分布类型存在空间差异;②耕地是影响居民地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缓冲区分析方法可以从理论上确定居民地的耕作半径,耕作半径与居民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紧密相关;③居民地到渠系的平均最临近距离为215m,75.6%的居民地中有渠系穿过;④居民地分布受中心城市——张掖市的影响程度极其明显,两者呈指数相关;⑤景观格局分析、居民地分布研究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的有效结合,可以较好的反映居民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⑥借鉴聚落地理学的最近邻点指数具有明确的生态含义,可以作为量化景观聚集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2.
刘世荣 《生态学报》1999,19(4):534-542
通过将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与三种杨树品种(小黑杨(Populus‘Xiaohei’)昭林6号杨(P.‘Zaolin06’)和欧美杨64号(P.euramericanecv.‘N3016’)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和行混两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亚湿润干旱区的杨树人工林养分分布和循环的影响,连续3a的观测研究得以下结果,沙棘叶片的氮,磷和钾的元素粪土了高于杨树  相似文献   
153.
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PMS和SM 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且在干旱年份增幅较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了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了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了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 “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PMS在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比SM更强.  相似文献   
154.
Genotype and water deficit effects on leaf 2-DE protein profiles of two Populus deltoides × Populus nigra, cv. ‘Agathe_F’ and ‘Cima’, were analysed over a short-term period of 18 days in glasshouse using 4-month-old rooted cuttings and over a long-lasting period of 86 days in open field using 4-year-old rooted cuttings. Leaf proteomes were analyzed using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fter database searching from MS peptide spectra.A reliable genotyp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leaf proteome over experiment locations, water regimes and sampling dates.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otypes were found. Most of them corresponded to proteins matching isoforms o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variants. However, ‘Cima’ displayed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antioxidant enzymes.In response to water deficit, about 10% of the reproducible spots significantly varied regardless of the experiment location, among which about 25% also displayed genotype-dependent variations. As a whole, while ‘Cima’ differed from ‘Agathe_F’ by increased abundance of enzymes involved in photorespiration and in oxidative stress, ‘Agathe_F’ was mainly differentiated by increased abundance of enzymes involved in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155.
哈尔滨东部城乡土地梯度带的划分及景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泽  周洪泽  祝宁 《生态学报》2009,29(11):6266-6274
以哈尔滨市及东部郊区为对象,重点研究城乡土地梯度带的划分以及造成这种景观分异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对镶嵌在城市到乡村之间土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研究土地景观结构的特点.研究区范围东西35km,南北16km,在GIS平台上使用TM与SPOT卫星图像划分出东西2.5km,南北16km大小的14条等面积的连续梯度带,根据等面积梯度带的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市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梯度区.应用计算机目视判读方法对研究区内进行了土地类型的识别及区划,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了各种梯度带的内的不同土地类型的长度、面积.通过这些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市及东部城乡之间不同梯度带的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特点,以绿地建设为核心,辅以城市景观结构及空间格局的特点,分析讨论不同城乡梯度带景观分异的成因.研究表明,区域道路密度和建筑物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城市化进程,据此将哈尔滨及东部城乡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不同梯度区域有其各自的人文景观结构特点和绿地景观结构特点,讨论了造成这种梯度特征的内在机制,并对研究区域未来的城乡绿地及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6.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金平  臧娜  许杨  陈吕军 《生态学报》2018,38(19):7082-7092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国家级经开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为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加强对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引导,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数方法,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绿色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研究运用多准则排序方法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数。首先从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加权后得到绿色发展指数。以2007年52家国家级经开区各项指标(基于不变价格的平均值)为参照,分析了2007—2012年52家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采用动态气泡图直观地表征年际间经开区绩效的横向和纵向变化。比较了东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其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进而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7.
摘要:于2006年5月及2010年的1月、5月和9~ 10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结合雾网法对邦亮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23种,隶属于14目49科,其中留鸟146种、夏候鸟40种、冬候鸟34种、旅鸟3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鸟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区系特点和显著的北热带特征。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  相似文献   
158.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新疆天山南坡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对象, 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 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大, 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 ).地下生物量从表层至底层逐渐递减,呈“T”形分布.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0~1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占总地下生物量的68.1%、84.1%和86.7%.地下生物量与大气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而与有机质、速效氮和pH等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9.
弄拉典型峰丛岩溶区青冈栎叶片形态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邓艳  蒋忠诚  曹建华  李强  蓝芙宁 《广西植物》2004,24(4):317-322,331
选取广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类型的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glauca)叶片进行形态解剖特征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 1 )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青冈栎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差异显著。山顶青冈栎叶片部分表皮结构 (角质膜、表皮毛、表皮细胞、气孔 )趋向旱化。山顶青冈栎下表皮毛比山腰青冈栎的浓密且长。两者叶片的厚度和宽度、上表皮细胞个数、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位于山顶的青冈栎受到水分的胁迫 ,在形态解剖上呈现出中生偏旱的结构。 ( 2 )青冈栎的各种形态解剖指标说明在岩溶区青冈栎的抗旱性主要是通过抵御干旱来适应水分的胁迫 ,并主要取决于减少蒸腾失水和维持水分吸收能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0.
Species–area curves from islands and other isolates often differ in shape from sample‐area curves generated from mainlands or sections of isolates (or islands), especially at finer scales. We examine two explanations for this difference: (1) the small‐island effect (SIE), which assumes the species–area curve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ly different curve patterns; and (2) a sigmoid or depressed isolate species–area curve with no break‐points (in arithmetic space). We argu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Ockham’s razor – the principle that the simplest, most economical explanation for a hypothesis should be accepted over less parsimonious alternatives –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atter explanation is preferable. We hold that there is no reason to assume the ecological factors or patterns that affect the shapes of isolate (or island) curves cause two distinctly different patterns. This assumption is not required for the alternative, namely that these factors cause a single (though depressed) isolate species–area curve with no break‐poi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theory of the small‐island effect, despite its present standing as an accepted general pattern in nature, should be abando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