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该文报道了广西三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即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橙红茑萝(Ipomoea hederifolia)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其中,长芒苋是人为无意引进的外来种,该植物成为2016年我国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第四批外来入侵种之一;橙红茑萝和宽叶雀稗属于人为有意引进栽培,已在自然生境中定居,它们是具有潜在入侵性的外来种。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此三种新记录植物的分布、生长特征和繁殖特性,对其扩散性和入侵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三种植物在广西首次发现归化,为广西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2.
183.
在广西崇左地区已发现4个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群,从老到新分别是:鲤鱼山百孔洞动物群(距今约200万年);泊岳山的巨猿洞动物群(距今约180万年);三合大洞动物群(距今约120万年);以及缺缺洞动物群(早于距今100万年)。事件6距今约260万年,应出现在百孔洞动物群之前,为步氏巨猿的最低层位事件(The Gigantopithecus blacki LSD)。事件7距今约190万年,应当出现在泊岳山的巨猿洞动物群和百孔洞动物群之间,为武陵山大熊猫的最低层位事件(The Ailuropoda wulingshanensis LSD)。事件8距今约100万年,应出现在缺缺洞动物群的末尾,为中华乳齿象的最高层位事件(The Sinomastodon HSD)。生物事件有规律地出现在寒冷期的末尾,或温暖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4.
岩亮洞是广西扶绥地区最近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巨猿化石点,经过初步发掘,采集到了丰富的巨猿材料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犀类化石居多,包括146颗完整的牙齿及十多件头后骨骼化石,从形态特征判断,这些犀类化石应属于独角犀的一新种Rhinoceros fusuiensis。岩亮洞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以种群丰度最大而不同于其他已知东亚地区的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类材料。本文从犀类牙齿的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等方面对岩亮洞独角犀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死亡群中至少有4头幼年个体、5头青年个体、5头成年个体和1头老年个体。依据牙齿磨蚀程度和牙齿萌出顺序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及统计显示,其中青年个体和成年个体最多,幼年个体次之,老年个体最少,其死亡的原因不是通常意义上磨耗型死亡,突发性的灾害可能是造成这种死亡年龄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5.
记述广西波蚱属Bolivaritettix 1新种,即河池波蚱Bolivaritettix hech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2♂♂,2♀♀)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1♂,1♀).河池波蚱,新种 Bloivaritettix hechiensis sp.nov.(图1~4)本种近似于黄条波蚱疡缸Blivaritettix luteolineatus Zheng,2003,主要区别为:1)侧面观头顶与隆起在侧单眼之间略凹陷;颜面隆起成直角形;2)颜面3)前胸背板后突几到达后足胫节顶端;4)中足股节下缘平直;5)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6)体暗褐色,前胸背板背面不具纵条纹.正模 ♀,广西河池(河池镇),400m,2006-04-01,邓维 安采;副模:2♂♂,1♀,同正模;1♂,1♀,广西罗城(青明 山),700m,2006-04-29,邓维安采.  相似文献   
186.
广西的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广西目前有外来入侵植物约74种,隶属于57属26科,其中,菊科的种类最多,有19种,其次是禾本科,有10种。草本植物最多,占总数的78.4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美洲。在广西,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是紫茎泽兰、飞机草、银胶菊、凤眼莲等11种。此外,还进一步论述了外来植物在广西的基本特征和入侵成因,分析其在广西的发展状况,预测其可能入侵的区域,并提出了有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7.
王辉  黎肇炎  黄江南 《蛇志》2008,20(2):91-93
目的 研究广西眼镜蛇中提取的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在人体外及家兔体内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广西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AA)在人体外及家兔体内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中,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广西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88.
广西蕨类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贵 《广西植物》2003,23(6):539-540
报道了广西蕨类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5个分类群。  相似文献   
189.
广西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记述了广西野生花卉资源的概况 ,5个基本特点和 6个主要类群。同时也对产地的自然环境作了简介 ,并对广西野生花卉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建议。广西野生花卉的 5个主要特点是 :花卉种类的丰富性、种质资源的珍贵性、生长基质的特殊性、草本性状的显著性和资源分布的不均性。其 6个主要类群是 :山茶科、杜鹃科、兰科、木兰科、百合科和苦苣苔科。  相似文献   
190.
弯孢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猛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3,22(3):357-358
本文报道生于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上的一弯孢属Curvularia新种:仙茅弯孢Curvularia curculiginis。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