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5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报道了产自广西的毛锦藓科1中国新记录种——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并编制了麻锦藓属的分种检索表,明确了卷边麻锦藓与中国分布的麻锦藓属其它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别。该种主要分布在南亚及其附近地区,为典型的热带藓类。  相似文献   
522.
李天煜  王玉国  蒋巧媛   《广西植物》2000,20(1):37-39
初步研究了广西的水生维管植物 ,发现若干个新记录 ,包括 1个新记录科 ,1个存疑新记录属 ,3个新记录种 ,1个区内分布新资料。这对认识广西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3.
通过研究同一种群雌性宽肋盘腹蛛Cyclocosmia latusicosta Zhu,Zhang & Zhang,2006,发现该种个体间在体长、步足长度、齿堤齿的形态与数量、圆盘肋数及纳精囊长宽之比等方面变异较大;宽肋盘腹蛛与里氏盘腹蛛Cyclocosmia ricketti(Pocock,1901)的区别主要是圆盘印痕中央是否存在纽扣状突起.  相似文献   
524.
灌木,高1—1.8m,茎、枝灰褐色:小枝淡褐色,具圆形小皮孔,嫩枝密被白色星状毛。叶纸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2—10cm,宽1.2—3.4cm,有时两侧稍不对称,上面绿色,被细小星状毛,中脉微凸起,侧脉及细脉微凹,两面淡绿色,密被星状毛,叶脉明显凸起,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少为饨尖,基部近圆形或圆形,  相似文献   
525.
报道了广西罂粟科一新记录属——黄药属(Ichtyoselmis LidénFukuhara)及一新记录种黄药[Ichtyoselmis macrantha(Oliver)Lidén]。  相似文献   
526.
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藓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2015年间采集自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的2 600余份藓类植物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和文献研究,分析了中越边境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并将中越边境地区与邻近地区和国家的藓类植物进行物种丰富度、属种相似性和区系谱的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共有藓类植物51科、155属、45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为中国新记录种。(2)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共有优势科9科,优势属12属。(3)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以热带亚洲成分所占比例最高,达31.19%,其次为东亚成分(25.46%)和北温带广布成分(13.76%)。(4)与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属及种的相似性最高的分别是越南和中国贵州。(5)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与贵州、广东、福建及台湾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27.
广西马山岩溶次生林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植被在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次生林年龄序列(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3个演替阶段9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次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沿幼林、中林和老林群落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从幼林群落的48.17 t/hm2、到中林群落113.47 t/hm2,再到老林群落242.59 t/hm2。老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较高,平均为236.69 t/hm2,中林和幼林较低且非常相近,分别为225.17 t/hm2和224.76 t/hm2,各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幼林(198.44 t/hm2)中林(167.39 t/hm2)老林(113.43 t/hm2)。沿群落正向演替,各次生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的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幼林的土壤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88.29%,植物碳储量只占11.71%;中林相应为74.34%和25.66%;而老林为47.92%和52.08%。可见,随着岩溶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碳转变为植物碳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岩溶森林不同于酸性土森林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28.
2016年3~6月,在广西西南部龙州县弄岗村(22°26′35.20′′~22°30′46.90′′N,106°57′46.35′′~107°03′32.99′′E),通过野外观察和自动温度记录仪相结合的方法对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的孵卵行为与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褐翅鸦鹃边筑巢边产卵,每2 d产1枚卵,卵长径和短径分别为(36.11±0.42)mm和(28.46±0.38)mm,卵重(16.35±0.51)g(n=44枚)。窝卵数3~5枚,孵卵期为(16.75±1.65)d(n=4巢),孵化率为45.45%(n=44枚)。孵卵期与窝卵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865,P0.05);2)白天双亲共同参与孵卵,夜晚则由其中1只负责。夜间亲鸟的在巢时间从19时左右持续至翌日晨6时左右;3)亲鸟采取离巢次数少和离巢时间长的孵卵策略。亲鸟日活动时间在700 min以上(n=45 d),日离巢次数为(8.82±0.34)次(n=45 d),平均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为(52.91±2.35)min(n=397次),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13,P0.05);4)巢内平均孵卵温度为(31.7±0.3)℃(n=4巢),随孵卵天数增加而增加,并与环境温度(最高温r=0.566,最低温r=0.537,平均温r=0.706,P0.01)和日活动时间正相关(r=0.506,P0.01);5)有延迟孵卵行为。延迟孵卵期间夜晚巢内最低温是22.1℃。在桂西南北热带气候环境中,高的环境温度是保障褐翅鸦鹃孵卵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9.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统计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1个.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23.7%;其中广西本地特有属12个.特有程度仅次于有15个省级特有属的云南。广西植物区系共有696个被子植物特有种.隶属于104科285属.它们有着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则是广西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696个特有种中.有230种为石灰岩山地专性特有种。这种石灰岩的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30.
产于广西崇左早更新世(?)洞穴堆积中的一大型豪猪被归入H.magna,从而补充了该种的特征,并依此与Hystrix属中已知各种作了较全面的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