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9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586篇
  899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终年营地下独居生活的小型掘土类动物。本文通过测定mt DNA的控制区部分序列(530 bp)变异,分析青海东部地区8个甘肃鼢鼠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8个样本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9种单倍型,整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高(h=0.953 2)、核苷酸多样性低(π=0.006 36)。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均说明青海东部甘肃鼢鼠种群在历史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事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网络关系图中,单倍型呈星状分布,没有按地理位置形成对应类群。基因流(Nm)数据显示多数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贫乏,AMOVA结果显示种群内与种群间遗传变异分别为48.82%和51.18%,遗传分化明显。IBD分析表明,甘肃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说明距离隔离对甘肃鼢鼠种群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甘肃鼢鼠的这种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可能是地下生活方式靠挖掘迁移带来的较小扩散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雌核发育团头鲂的形态和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正常二倍体群体作为对照组, 对团头鲂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群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性腺发育及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群体与正常群体在外部可数、可量性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雌核发育群体出现了尾鳍条数为12的畸形个体, 与正常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两个群体的染色体条数都是48, 核型均为18 m+26 sm+4 st; 观察了20尾雌核发育个体的性腺, 均为雌性个体且卵巢发育良好; 采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正常群体和雌核发育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8个和1.7个, 雌核发育群体的多态性显著低于正常群体, 表明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 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13对微卫星标记,对我国3个核心种源地(巴山、秦岭、川西高原)圈养林麝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在167份样品中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Na),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介于7~16,均值为10.9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3730,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均值分别为0.8302和0.3897。这些圈养林麝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较低的观测杂合度表明圈养群体存在近交现象。两两群体间的Fst 值和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种群之间分化程度不明显。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全部样本聚为3个遗传簇(最佳K值=3),其主体与3个地理来源相符,但种群间存在基因渗透现象。本研究中的秦岭种群遗传变异最为丰富,可以作为种质改良的基因池。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清阳  高之仁 《遗传学报》1991,18(3):271-276
以13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配制的78个单交种为材料,研究性状选择、亲本选择对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性状数较少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关系因性状的不同而异;当性状数较多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关系为抛物线,受性状影响较小;(2)当所选亲本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抛物线;当所选亲本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小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直线或不相关。  相似文献   
998.
The first genetic map for Hevea spp. (2n=36) is presented here. It is based on a F1 progeny of 106 individuals allo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female, a male, and a synthetic map according to the pseudo-testcross strategy. Progeny were derived from an interspecific cross between PB260, a H. brasiliensis cultivated clone, and RO38, a H. brasiliensis×H. benthamiana interspecific hybrid clone. The disomic inheritance observed for all the codominant markers scattered on the 2n=36 chromosomes revealed that Hevea behaves as diploids. Homologous linkage groups between the two parental maps were merged using bridge loci. A total of 717 loci constituted the synthetic map, including 301 RFLPs, 388 AFLPs, 18 microsatellites, and 10 isozymes. The markers were assembled into 18 linkage groups, thus reflecting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and covered a total distance of 2144 cM. Nine markers were found to be unlinked. Segregation distortion was rare (1.4%). Average marker density was 1 per 3 cM. Comparison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loci in the parental map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less meiotic recombination i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 male parent than in the female parent. Hevea origin and genome organisation are discussed. Received: 2 February 1999 / Accepted: 11 March 1999  相似文献   
999.
1000.
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革鱼,兴国红鲤,野鲤的种群内,种群间以及种间的遗传变异亏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鱼与鲤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异显著,草鱼与红鲤和鲤种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0.2583和0.2394,遗传距离分别达到0.9362和1.2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