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96篇 |
免费 | 1924篇 |
国内免费 | 8532篇 |
专业分类
32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716篇 |
2022年 | 871篇 |
2021年 | 998篇 |
2020年 | 886篇 |
2019年 | 849篇 |
2018年 | 613篇 |
2017年 | 770篇 |
2016年 | 760篇 |
2015年 | 840篇 |
2014年 | 1280篇 |
2013年 | 1077篇 |
2012年 | 1360篇 |
2011年 | 1548篇 |
2010年 | 1525篇 |
2009年 | 1531篇 |
2008年 | 1765篇 |
2007年 | 1382篇 |
2006年 | 1360篇 |
2005年 | 1325篇 |
2004年 | 1405篇 |
2003年 | 1213篇 |
2002年 | 1191篇 |
2001年 | 1101篇 |
2000年 | 854篇 |
1999年 | 711篇 |
1998年 | 589篇 |
1997年 | 514篇 |
1996年 | 480篇 |
1995年 | 442篇 |
1994年 | 358篇 |
1993年 | 265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34篇 |
1990年 | 192篇 |
1989年 | 190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97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50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5篇 |
1950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 prote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during endothelin-1 (ET-1) pre-treatment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T-1, IP, ischaemia-reperfusion (IR) and control groups. ET-1 pre-treatment model was prepared by administrating 0.5 nmol/(L.kg) ET-1 into rat left ventricle, whereas IP model was prepared by ligating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or 5 min followed by 30 min reperfusion. All the animals were subjected to 60 min regional ischaemia and 30 min reperfusion alternately and the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expression of cardiac Galphaq/11 and Gialpha2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ET-1 and IP treated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IR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Galphaq/11 increased by 77.8% (P<0.05) and 110.6% (P<0.01) in IP and ET-1 group respectively. Gialpha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P group, while it decreased by 31.0% (P<0.01) in ET-1 group. In conclusion, activation of G alphaq/11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of ET-1 pre-treatment and IP, whereas Gialpha2 may only play a role in ET-1 pre-treatment. 相似文献
72.
顺-1,2-二羟基-3,5-环己二烯(简称DHCD)是航天业、电子工业、医药业以及精细化工业上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重组E. coli JM109 (pKST11),采用适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oluene dioxygenase,TDO)活性的方法,研究了发酵生产DHCD工艺中的重要影响因子IPTG以及底物苯的供给方式对DHCD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初期利用IPTG诱导TDO的表达,不利于细胞生长,在对数生长中期(6或8h),采用0.5mmol/L IPTG即可诱导出TDO的最高表达。(2)发酵液中的苯对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DO)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利用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进行两相法发酵则降低了苯的毒害,明显提高了DHCD的产量。当采用传统的通气供苯方法,DHCD的产量仅有75 g/L;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提高到226 g/L,是通气供苯法的3倍;而采用流加的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368 g/L,是通气供苯法的5倍。证明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解决苯的毒害与苯作为反应底物在水相中需要有一定浓度之间的矛盾,获得较好的转化结果。 相似文献
73.
花同源异型MADS-box 基因在被子植物中的功能保守性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在被子植物花发育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和水稻 (Oryza sativa)为例, 综述了近10年来对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两大主要类群——核心真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花同源异型MADS-box基因的研究成果, 分析MADS-box基因在被子植物中的功能保守性和多样性,同时探讨双子叶植物花发育的ABCDE模型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74.
cry1Ac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产生的多种杀虫晶体蛋白中对鳞翅目昆虫有很高毒性的蛋白.第一个Cry1Ac杀虫晶体蛋白最早在库斯塔克亚种HD73中以伴胞晶体形式分离获得,其编码区为3 534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3 kD,含1 17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84.自此以来,Cry1Ac杀虫晶体蛋白结构、功能以及应用研究一直是Bt杀虫晶体蛋白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应用最广泛的Cry1Ac杀虫晶体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分类,并进一步就基于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做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利用BtCry1Ac杀虫晶体蛋白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5.
采用体内表达技术的研究策略筛选了志贺菌福氏2a侵入上皮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基因,用基因突变技术进一步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鉴定.结果共筛选到13个胞内诱导基因,其中2个DNA甲基化相关基因、1个代谢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3个插入成分、3个反义转录体、3个未知功能基因.突变体分析发现,3-甲基糖基化酶,柠檬酸裂合酶的编码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wcaJ的突变体在细胞和动物感染实验中都显示其存活增殖能力的降低,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志贺菌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同时也表明,这种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增殖能力是志贺菌主要的毒力体现之一.但是,未知功能基因yaiC的突变体只在动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毒力缺陷,在上皮细胞内没有明显的增殖缺陷,这表明yaiC基因参与其他毒力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志贺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克隆天蓝色链霉菌中一个新基因scrX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利用基因破坏策略进行了该基因的功能研究. 结果表明, scrX基因由660个碱基组成, 编码产物是一个22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基因含有3个在链霉菌中的稀有密码子--AAA, AAA和ATA, 是典型的在翻译水平上受到严紧调控的分化调控基因.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scrX编码蛋白属于原核生物转录调控蛋白IclR家族.基因功能研究结果揭示, scrX基因在天蓝色链霉菌孢子形成中可能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7.
离子平衡及其相关信号传导在细胞耐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胁迫所造成的毒害作用皆源自细胞中水平衡和离子平衡的破坏,因此可以推断对耐盐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能恢复细胞内水和离子平衡。鉴于调渗物质的积累对提高细胞耐盐性所起作用有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耐盐无关,本文集中讨论与恢复细胞内离子平衡相关的基因调控及其信号级联系统。盐胁迫时,这些基因产物在相关信号级联系统的协调下,通过有效地降低细胞内Na^+的浓度,增加K^+的吸收,恢复Na^+/K^+比, 相似文献
78.
79.
为研究染色体外重组方法在创建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选取牛asl酪蛋白基因的5′及3′侧翼区和氯霉素乙酰化酶编码区,构建了两个具有3 kb相互重叠的融合基因.将这两个DNA片段末端脱磷酸后,以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受精原核,最后获得了11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对其中10个品系的小鼠的整合分析表明,所注射的两个DNA片段均发生了染色体外同源重组,而且除了 1个品系的小鼠丢失了大约1kb的序列外,其余品系小鼠的重组产物与预想的结构符合.在当代和后代的转基因小鼠乳汁中均可测到氯霉素乙酰化酶的活性.这表明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乳腺中得到表达和分泌,也说明显微共注射两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是建立转基因动物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0.
前文~[1]曾报道广西一个α,β地中海贫血复合家系的血红蛋白组成及α珠蛋白基因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各成员可能的β珠蛋白基因结构情况。本文利用先进的PCR即基因扩增技术,结合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及扩增后直接测定DNA序列的技术,进一步研究并彻底搞请了该家系各成员的β珠蛋白基因结构情况。结果显示:母亲及两个弟弟都是编码子41—42TTCT四个碱基缺失造成框架位移所致β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父亲与先证者的β基因均属正常。前三个成员均为α地贫复合β地贫,其α与β珠蛋白链合成的不均衡状态得到改善,贫血症状也明显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