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浙贝母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曾报道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中分离到3种新生物碱——浙贝宁、浙贝丙素和浙贝酮,以及已知的浙贝甲素、浙贝乙素和 eduardine。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又分离到两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浙贝宁甙(zhebeininoside,Ⅰ)和苦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otoxin,Ⅱ)。化合物Ⅰ为新的生物碱甙,化合物Ⅱ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02.
用酶解方法观察卷丹的贝母型胚囊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分离技术作为观察胚囊发育的一种简捷技术已经应用于不少植物。然而,百合科植物迄今未见类似报道。最近,作者以卷丹为实验材料观察了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表明这一技术对于具有贝母型四孢子胚囊发育特点的百合属植物是同样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3.
甘肃贝母性状变异式样的分析及分类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标本,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17个居群(包括2个暗紫贝母居群)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变异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各居群在性状上变异显著,并呈现连续变化的规律,其变化与地理分布和生境密切相关。本研究还对甘肃贝母分类群的分类地位予以讨论,认为陇南贝母(F.gansuensis)、无斑贝母(F.przewalskii form.emacula)、异色贝母(F.przewalskii var.discolor)及漳县贝母(F.przewalskii cv.Zhangxian)应归入甘肃贝母,格纹贝母(F.przewalskii var.tessellata)仍作为甘肃贝母的一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04.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组织培养条件下,将川贝母愈伤口组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和为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或者经一定浓度的和为水仙素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培养,均可诱发川贝母多倍体的产生,但以前者效果较好。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00mg/L。处理5d的条件下,诱导率最高达70%。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8,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2x=24。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最优分配理论( optimal partitioning theory,OPT),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上和地下资源在空间上的分离,陆生植物需要调整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以平衡对资源的吸收。研究结果[1-2]显示:在植物地上资源严重受限时,叶片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而地下资源严重受限时,根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然而,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对资源的响应较为复杂。首先,除了生物量分配,形态变化也是植物调节资源吸收的重要手段,例如,植物通过增加比叶面积提高对光照的吸收,通过调整比根长响应土壤养分的变化[3-4];并且,一些植物甚至以形态响应为主,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不明显[3,5]。此外,某些植物还有一些特殊的资源平衡方式,例如,克隆植物通过构件之间的养分传输平衡资源在空间上的分配不均[6];拥有特化储藏器官的植物可依靠大量储藏物质来平衡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均[7]。植物所具有的丰富的资源响应方式决定了其多样的资源策略。  相似文献   
106.
国产贝母属的新分类群(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续篇记载了新种15个,新变种10个,新组合1个,新变型2个,新记录组1个,新组4个,新系6个。喜马拉雅贝母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伊犁贝母不同生育期(返青期、显蕾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根际、非根际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探讨了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西贝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伊犁贝母的生长发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除了显蕾期非根际真菌数量大于根际以外,其他生长时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远远大于非根际,细菌根际效益明显。盛花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达到了最多。土壤真菌与西贝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李西文  陈士林 《生态学报》2008,28(7):3438-3447
测量了川贝母遮荫和全光下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其遮荫下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变化和强光下的光适应机制,且对光合生理的测量过程给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川贝母日光合曲线呈双峰变化,遮荫后川贝母光合效率(Pmax)、细胞内CO2浓度(Ci)分别增加了31.1%、10%(p<0.01),有效光反应光强域值(PFD)增加了331.5 [μmol/(m2·s)],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气孔导度(COND)也有所增加,暗呼吸速率(Rd)和叶片蒸汽压亏缺(Vpdl)明显降低,此均有利用光合产物的积累;F′v/F′m(光照下反应中心能量捕获效率)、qP(光化学淬灭)、ETR(电子传递效率)、Psips2(PSⅡ的效率)分别增加了14.7%(p<0.01)、8.8%(p<0.01)、10%(p<0.01)、24.2%(p>0.05),促进了川贝母叶片对光能的利用;Fv/Fm(光化学效率)变化不明显,说明"灯笼花"阶段,全光下川贝母没有受到到明显的胁迫,光合机构未遭到破坏.当自然光强超过光饱和点时,川贝母主要通过提高非化学淬灭,耗散过多吸收的热能以防止光合机构的破坏.当出现极端气候(高温干旱)时,川贝母繁育退化现象("树儿子"或"灯笼花"阶段退回到"一匹叶"生长阶段)可能是对环境适应的主要方式.另外川贝母叶片狭小、叶片倾角较大降低了强光辐射的有效面积,在形态结构上有利于避免过高光强对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浙贝母内生真菌菌株FTJZZJ09及其抑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一株来源于浙贝母新鲜鳞茎的内生真菌菌株FTJZZJ09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其在优化后的改良查氏培养基(3g/L麦芽糖,3g/L蛋白胨,0.1g/LK2HPO4,0.05g/LKCl,0.3g/LNaNO3,0.05g/LMgSO4·7H2O,0.001g/LFeSO4·7H2O,pH6.5)中28°C、160r/min振摇培养7d,获得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将其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环(脯氨酸-缬氨酸)和2-乙酰基-4(3H)喹唑酮,它们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8、0.8和0.4g/L,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不同苗龄伊贝母根系分泌物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苗龄伊贝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连续收集法收集伊贝母不同苗龄根系分泌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一、二、三、四年苗龄伊贝母幼苗根系分泌物化合物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醛酮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分别为57.90%、74.15%、59.66%、59.32%.脲类、苯酚类、醇类含量较小,均在0.5%以下.但不同苗龄根系分泌物在种类和组成上相似,连续捕获系统获得的根系分泌物种类丰富,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烷烃类、酯类、醚类、烯烃类、苯酚类等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