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41.
目的:探讨大直径陶瓷-陶瓷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磨损,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大直径陶瓷-陶瓷假体行关全髋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40例采用标准金属-聚乙烯假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假体磨损情况、髋关节稳定性和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一例脱位,发生假体松动1例,Harris评分为(82.04±1.92)分;对照组术后发生假体脱位4例,松动4例,Harris评分为(81.37±1.27)分;研究组假体稳定性和磨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假体松动的患者术后血沉、IL-1和IL-6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假体相比,大直径陶瓷-陶瓷假体稳定性好,磨损率低,是全髋置换手术的良好假体。  相似文献   
242.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4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4.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防旋型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DHS、LPFP、PFNA、FHR内固定方法治疗112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从手术时间、术中平 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PFNA 组较其他组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 组,LPFP 组和F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 及人工关节组较其他2 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 组和F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 组内 固定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探究四磨汤口服液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胃肠功能障碍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7 月在我 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后伴有腹胀和(或)腹痛的病患134 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 例。其中观察组 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注射甲基硫新斯的明注射液进行穴封。记录所有病患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等临床症状出现频 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达到40.30%、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6.42%、71.64%。并且观察组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治疗后存在腹胀等临床症状的病 患仅占5.97%,少于对照组的2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和甲基硫新斯的明均能对稳定性胸 腰椎骨折胃肠功能障碍病患起到缓解作用,但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效果更显著,它能加快病患肠胃功能的恢复,降低治疗后不良症 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6.
24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肢腕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腕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疼痛率及翻修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3.6±19.3)min,术中出血量为(432.1±32.7)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10.2)min、(201.3±30.1)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Harris评分分别为91.43%,(91.13±5.0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80.15±4.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翻修率分别为20.00%、0.00%,低于对照组的22.85%、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疼痛较为敏感和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而言,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7例,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1 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1 h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5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认知功能、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T4时间点收缩压(SBP)、心率(HR)、舒张压(DBP)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完成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回忆能力、瞬时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阻滞效果确切,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害,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