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3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1419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58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26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细胞多肽27(ICP27)真核表达质粒,应用PCR技术从HSV-2 333株的基因组中扩增ICP27基因,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对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C2-ICP27。用X fect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pEGFPC2-ICP27转染至Vero细胞中,并用RT-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CP27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正确表达。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ICP27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ICP27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植物转基因沉默与病毒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植物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其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植物转基因沉默是转基因植株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引起植物转基因沉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涉及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植物对病毒的抗性机制在某些方面与基因沉默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4.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模拟表位的交叉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抗原表位的交叉反应性,获取高反应性的抗原表位.设计并合成5种HVR1模拟表位基因,构建编码HVR1模拟表位的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表位蛋白.ELISA法检测表位蛋白与35份HCV抗体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性.包装HCV假病毒(HCV pseudotype particles,HCVpp),评价表位蛋白免疫BALB/c鼠血清在假病毒感染Huh7.5细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表达纯化的5种表位蛋白(P1、P2、P5、P6、P8)均可与HCV抗体阳性血清反应,阳性反应率分别为54.3%(P1)、62.9%(P2)、80%(P5)、68.6%(P6)、54.3%(P8).表位蛋白P6、P8免疫BALB/c鼠血清对HCV假病毒感染Huh7.5细胞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选取的HVR1模拟表位在HCV感染免疫与疫苗研制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人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可引起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基因组约长 9.5kb ,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 ,编码一个大的聚蛋白前体 ,由宿主蛋白酶和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加工成多个成熟蛋白。非结构蛋白NS5A分子量为 56kD/ 58kD。目前对NS5A蛋白的功能尚不清楚 ,NS5A蛋白可降低干扰素治疗效果[2 ] ;NS5A蛋白含核定位序列 ,因此人们推测它在HCVRNA复制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3~ 4 ]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全长NS5A蛋白 ,提纯后NS5A蛋白能与大多数丙肝阳性血清起强烈…  相似文献   
996.
慢性活动型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是一类EBV相关的T/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Epstein Barr virus-associated T/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EBV~+T/NK-cell LPD),以持续反复的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病征和EBV感染细胞的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对于CAEBV与其他各类EBV相关的T/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之间的界定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也无完全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EBV如何感染T/NK细胞、EBV相关的病毒学研究、机体自身遗传及免疫背景几方面,综述了目前对于CAEBV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97.
Splicing pattern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are maintained through cis regulatory elements that recruit antagonistic host RNA-binding proteins. The activity of the 3′ acceptor site A7 is tightly regulated through a complex network of an intronic splicing silencer (ISS), a bipartite exonic splicing silencer (ESS3a/b), and an exonic splicing enhancer (ESE3). Because HIV-1 splicing depends on protein-RNA interac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tertiary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splice sites. Herein, we present the NMR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phylogenetically conserved ISS stem loop. ISS adopts a stabl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conserved UG wobble pairs, a folded 2X2 (GU/UA) internal loop, a UU bulge, and a flexible AGUGA apical loop. Calorimetric and biochemical titr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UP1 domain of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 binds the ISS apical loop site-specifically and with nanomolar affinity. Collectively, this work provides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how HIV-1 uses a conserved RNA structure to commandeer a host RNA-binding protein.  相似文献   
998.
BK polyomavirus (BKPyV) is a member of a family of potentially oncogenic viruses, whose reactivation can cause sever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transplant patients, leading to graft rejection. As with many non-enveloped viruses, it is assumed that virus release occurs through lysis of the host cell. We now show the first evidence for a non-lytic release pathway for BKPyV and that this pathway can be blocked by the anion channel inhibitor DIDS. Our data show a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DIDS on the release of BKPyV virions. We also observed an accumulation of viral capsids in large LAMP-1-positive acidic organelles within the cytoplasm of cells upon DIDS treatment, suggesting potential late endosome or lysosome-related compartments are involved in non-lytic BKPyV release. These data highlight a novel mechanism by which polyomaviruses can be released from infected cells in an active and non-lytic manner, and that anion homeostasis regulation is important in this pathway.  相似文献   
999.
毛细管电泳在微生物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在分离与分析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着重论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微生物分离与检测方面的基本原理、早期探索、存在问题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位整合(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转基因小鼠,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①阳性肝细胞核内可见棕黄色反应颗粒;②2,6月龄转基因小鼠肝脏有少量散在分布的肝细胞呈PCNA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12月龄转基因小鼠肝脏PCNA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非典型增生的肝细胞,阳性率23.65%;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的肝细胞癌PCNA阳性率61.68%;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的肝细胞癌PCNA阳性率63.56%。12月龄转基因小鼠PCNA阳性率高于2,6月龄转基因小鼠(p<0.01),18月龄和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PCNA阳性率高于12月龄转基因小鼠(p<0.05)。[结论]①PCNA能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位整合转基因小鼠肝细胞的增殖能力,PCNA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②非典型增生的肝细胞有较高的PCNA阳性表达,是一群具有肿瘤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