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等电聚焦表明,北京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由等电点分别为5.0,5.3,5.9,6.1和6.5的五个主要的活性组分(电荷异构体)构成,利用分析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进行电荷异构体的制备级分离,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快速确定蛋白条带的位置,电渗洗脱法回收蛋白,获得其中两个电荷异构体,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荷异构体的活性,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等性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苯甲基磺酰氟(PMSF)和H_2Se相继处理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将酶分子中的丝氨酸(Ser)转化为硒代半胱氨酸(SeCys),从而引入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使其在SOD酶活性大部分保留的情况下,具有GPX活性,其GPX活力是PZ51活力的30倍。研究了双功能酶的最佳制备条件,包括PMSF的剂量、反应最适温度及H_2Se处理时间等,并用电子能谱、DTNB等方法测定了双功能酶的硒含量;测定了双功能酶对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及双功能酶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与TNT含量相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注射TNT的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第5天和第18天维持在低活性状态。实验表明TNT在晶状体内是通过硝基还原而代谢的.TNT进入晶状体后初期可诱发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增高,后期则导致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MPEG-SOD对急性低氧下鼠左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活化后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偶联,经纯化后得到MPEG-SOD,鉴定其分子量约为7.0×105Dation。其在血液循环中酶活性半衰期超过30h,远大于天然SOD(6-10min)。SD雄性大鼠分三组.对照组(n=8.由股静脉注入0.2ml生理盐水)、NativeSOD组(n=8,注以0.2ml生理盐水配的800USOD)和MPEG-SOD组(n=9,注以800UMPEG-SOD)。低氧前三组鼠的心率(HR)、左室内峰压(LVP)、左室压微分(LV±dp/dtmax)和股动脉压(AP)均无统计学差别。在模拟6000—6500m高度急性低氧1.8.14min记录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如下:除HR外,NativeSOD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别,MPEG-SOD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MPEG-SOD对急性低氧导致的左心室力学指标的减弱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超氧自由基(O2-)在急性低氧导致左心室功能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即可能是由O2-及其衍生的其它自由基损害心肌细胞生物膜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一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  相似文献   
16.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0.50、0.54、0.72Cuμmol·L-1。  相似文献   
17.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表面的赖氨酸经化学修饰后, 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赖氨酸被修饰后, 酶的电荷结构遂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到酶分子电场. 使用FDPB方法(有限差分法求解Poission-Boltzman方程)计算了酶修饰前后的静电场变化, 以及对维持酶的结构稳定起重要作用的Cu, Zn配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u, Zn配位体的两级离解常数在酶修饰后分别约下降103, 106.  相似文献   
18.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部位结构合成了含苯并咪唑的5种配体及其32种分别含Cu(Ⅱ)、Fe(Ⅲ)、Mn(Ⅱ)、Co(Ⅱ)的模拟化合物.经光谱、电化学测试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拟S3D活性,其50%抑制率浓度(IC50)为10-6~10-8mol·L-1,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O-·2)歧化的反应速率常数kq为106~108mol-1·L·s-1.同时观察到几种模拟化合物有抗肿瘤活性或增强水稻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用月桂酸对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化学修饰处到酰化h-SOD,并对Ac-hSOD和h-SOD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c-hSOD活力为h-SOD的72%,比活力为4000U/mg,Ac-hSOD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抗蛋白酶水解能力均比天然酶提高。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种修饰SOD的方法。所得硬脂酸修饰SOD比活力为每毫克蛋白10000单位,经鉴定已达均一程度。测得其分子量为35000.修饰SOD和天然SOD在紫外光区的最大吸收均在265nm。修饰SOD对温度、pH、蛋白酶水解的稳定性比天然SOD增强,且免疫原性消除。在低浓度的某些有机介质中活性比在水中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