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北柴胡种子内生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山西(BC_1)、黑龙江(BC_2)、河北(BC_3)和内蒙古(BC_4)的四个产地(4份)北柴胡种子的16S RNA V3-V4区和ITS1区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对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C...  相似文献   
3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北柴胡营养器官中分泌道的发育以及挥发油的积累.并重点探讨了挥发油的分泌机制.结果显示.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而内质网参与挥发油向分泌道腔隙的转运.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相邻壁的质膜融合,并将其内的物质释放入此部分细胞壁中,与此同时,此部分壁在靠近腔隙的位置结构变得松散.然后围绕腔隙的壁在相邻两分泌细胞相接的位置面向腔隙外突形成许多小泡,并将小泡释放入腔隙中.由此可见.北柴胡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以胞吐方式被排入分泌道的腔隙中.  相似文献   
33.
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花芽分化和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俊英  强胜 《植物学通报》2005,22(4):419-425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从花芽分化到胚胎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从刚孕花序至头状花序的直径(d)大小为1.6~1.8 mm时为花芽分化期;d在1.8~2.0和3.8~4.0 mm范围内为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期,其中d在2.3~3.5 mm之间时为减数分裂的主要过程;药壁分化过程为双子叶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绒毡层发育属腺质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胚囊发育属蓼形,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胚胎发育过程中有双胚现象.  相似文献   
34.
北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1年生主根的中部和2年生主根的根尖和中部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研究根的发育过程,并对其1年生与2年生主根中部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乍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2年生北柴胡主根的基本结构与1年生的相同,但与1年生的相比,其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增加。不同点具体表现在:2年生主根的周皮增厚;分泌道数量增加;次生木质部中木纤维成群分布,在横切面上连接成一个圆环,其维管射线明显。多为多列射线。分泌道主要分布在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韧皮部中,均是裂生方式发生,属次生分泌道,初生结构中无分泌道存在。  相似文献   
35.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各种群间茎和叶的形态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其中茎的维管束束数、叶表皮的部分特征变化较明显。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叶表皮的特征分析后,发现种群间的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气孔器长度、气孔器宽度、上下表皮细胞数目均随地理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紫茎泽兰各种群间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均为无规则型,垂周壁式样均为浅波状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  相似文献   
36.
野马追是江苏省著名的道地药材之一,全草入药,是祛痰、止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市场上该药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江苏省野马追主要生产地区的生长环境与野马追生物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了土壤氮钾含量、pH、间种等环境因素都对野马追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野马追适宜在微酸环境中生长,以pH6.0左右为最佳,不适与其他作物间种,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为28~30 mg/kg,速效钾含量230~240mg/kg时有利于其生物量增加.人工栽培过程中应尽量满足野马追生物量增加的最适条件,提高野马追引种驯化成功率,确保人工栽培野马追的药材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37.
羊草受精作用及其胚与胚乳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方法研究了羊草受精过程及胚与胚乳的早期发育,其主要结果为:(1)授粉后1h,花粉管破坏1助细胞,释放2精子。精子为眼眉状,难以区分其细胞质鞘;(2)授粉后1~2h,2个精子分别移向卵细胞与极核;(3)授粉后2~3h,精核分别贴附于卵细胞与极核核膜上;(4)授粉后3~10h,精核与卵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合子;(5)授粉后3~4h,精核与极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初生胚乳核,精核与极核的融合比与卵核融合快;(6)传粉后20h,合子分裂,合子的休眠期为10h左右;(7)传粉4h,初生胚乳核分裂,初生胚乳核没有休眠期;(8)羊草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9)胚胎发育属于紫菀型,胚乳发育属于核型胚乳。  相似文献   
38.
对7个不同地点的野生檵木、野生红花檵木、栽培红花檵木花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浏阳大围山野生檵木花的数性遗传结构与其它地区的野生檵木有较大差异,4数性花和5~6数性花各占50%;红花檵木野生和栽培类型均以5数性花数量居多,不同于文献记载的檵木属植物4数性花的分类属征(每朵花花瓣、雄蕊、退化雄蕊及萼片均为4数).利用花的结构遗传变异探讨了红花檵木的起源和品种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9.
泽兰属植物中的倍半萜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倍半萜化合物是菊科泽兰属植物中的一类主要化学成分,迄今从该属46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近200余个倍半萜化学成分。本文介绍了这些化合物的名称,存在的植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0.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ent.]油细胞的发育过程可依据细胞壁的结构变化依次划分为3个阶段,即仅具初生纤维素壁层阶段、木栓质化壁层形成阶段和内纤维素壁层形成阶段。在发育早期,仅具初生纤维素壁层时,油细胞因其体积大,核仁显著,含极少淀粉粒和质体几乎无类囊体而与周围的组织细胞不同。对其3个发育阶段中内部结构变化分析表明,挥发油合成于细胞质和质体中。细胞质中,挥发油就以小滴形式产生,然后逐渐与油囊融合直接贮入油囊,与此同时,在各种细胞器中,质体的变化最为明显,质体中合成的锇物质,随质体解体进入细胞质中,再经转化通过杯形构造积累入油囊。油囊中积累的油经OsO4染色后呈灰色,且分为2层,外层较内层深,推测与油的2种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