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影响,以促进该方法的临床使用。方法:2014年9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QLB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QLB,记录两组镇痛与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2 h对比,两组术后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QLB组术后12 h、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LB组术后7 d的血肿、呼吸抑制、脏器损伤、腹股沟区包块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 %(P<0.05)。QLB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自控静脉镇痛泵次数、自控静脉镇痛泵累计用量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能提高镇痛与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联合非阿片镇痛药复合静脉全麻在行鼾症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鼾症手术男性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吸入麻醉组(inhalation group, IHLA组)和静脉麻醉组(intravenous group, TIVA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三重措施预防恶心呕吐,IHLA组采用以舒芬太尼为基础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TIVA组以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镇痛基础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评估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危险系数,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8 h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及病房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补救用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恶心呕吐风险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期补救用药量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IHLA组在PACU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9.5%,TIVA组发生率为18.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HLA组病房24 h恶心呕吐严重程度高于TIVA组,两组术后需要补救应用抗呕吐药物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与吸入麻醉相比,非阿片类镇痛药复合静脉麻醉可以减少肥胖病人鼾症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围术期风险,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中予以瑞芬太尼,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下降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可减少POCD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脉持续镇痛。两组都给予全麻诱导与维持,记录镇痛效果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都低于术前1 d,观察组也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髋关节活动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都高于术前1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能抑制血清SP、PGE2的释放,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is blinded crossover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pain sensitivity evoked by a previously reported liposome-encapsulated mepivacaine formulation (). Thirty healthy volunteers received an intraoral injection (1.8?mL), at four different sessions,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tions: 2% mepivacaine with 1:100,000 epinephrine (MVC2%EPI), 3% mepivacaine (MVC3%), and 2 and 3% liposome-encapsulated mepivacaine (MVC2%LUV and MVC3%LUV). Latency period and duration of anesthesia were assessed by an electrical pulp tester and injection discomfort by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ukey-Kramer and Friedman tests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regarding latency period (in minutes) among the formulations (P?>?0.05). The duration of anesthesia after the injection of MVC3%LUV was higher than the one obtained after the infiltration of MVC2%LUV and of MVC3% (P?<?0.05). However, the duration of anesthesia obtained with MVC3%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one obtained with MVC2%LUV (P?>?0.05). MVC3%LUV showed lower VAS median values than MVC2%EPI (P?<?0.05),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others formulations. Liposome-encapsulated 3% mepivacaine showed longer duration of anesthesia, in comparison to the commercial formulation of MVC3%. MVC2%LUV was able to produce a similar duration of anesthesia as the 3% commercial formulation, despite the 50% decrease in the anesthetic concentration. Thus, the encapsulation of mepivacaine increased the duration of anesthesia and reduced the injection discomfort caused by vasoconstrictor-associated formulations in healthy volunte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硬膜外瘢痕,又叫硬膜外纤维化,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范围内形成的瘢痕组织或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瘢痕的粘连和收缩会牵拉硬膜和神经根,限制其活动,被瘢痕包绕的神经根受到非正常的牵拉和挤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受阻,神经根和背侧神经节对机械压迫很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及下肢肌力降低等。近年来,对硬膜外瘢痕防治的研究大多是椎板切除术后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屏障来减少术后因瘢痕粘连导致的并发症。但对通过瘢痕形成过程中抑制其主要构成成分的生成来减轻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来实现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方法:选用30只250克两月鼠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按1、2、3、4、5、6周分为6组,行后路4、5腰椎全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5、6周时每周取一组大鼠全锥板切除术后硬膜后方瘢痕组织,分别行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筛选第三周瘢痕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慢病毒干扰串珠素表达并设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RT-PCR分析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与对照组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病毒干扰小组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较对照组及纯病毒组明显减少(RT-PCR F=509.331,q A,B=-43.371,P〈0.01,q A,C=-46.133,P〈0.01,Western-Blot F=337.578;q A,B=-112.433,P〈0.01,q A,C=-89.227,P〈0.01)。结论:干扰串珠素表达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成Ⅰ型胶原蛋白,对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应有一定作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成纤维细胞中的串珠素后,其生成的Ⅰ型胶原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串珠素表达能够有效减少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这种方法不论从Ⅰ型胶原蛋白是瘢痕主要构成成分方面,还是Ⅰ型胶原蛋白在瘢痕生成过程中分泌胶原中占得比例增多导致机体由胎儿期的无瘢痕愈合转化至成体的瘢痕愈合这个方面来将,理论上都能够做到有效地抑制、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因此通过干扰硬膜外成纤维细胞串珠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硬膜外瘢痕的形成这一理论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椎板切除术后抑制硬膜外瘢痕形成的体内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关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D组)给予DEX负荷剂量0.5μg·kg-1,注药时间15rain,继以0.3μg·kg-1·h-1持续输注至修补硬膜时;对照纽(N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计算心肌氧耗指数(RPP);记录丙泊酚平均用量、用药前后BIS值、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①D组给予负荷剂量后,BIS值由(95±3)降至(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N组相比,D组丙泊酚用量减少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拔管期间SBP、DBP和HR与入室时比较,D组无明显变化,N组HR显著升高(P〈0.05);D组拔管期间SBP、DBP、HR和RPP明显低于N组(P〈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两组不良反应(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DEX可减少TCI丙泊酚用量,能使BIS值进一步降低,产生良好镇静效应;同时可有效减轻拔管期间循环变化,降低RPP,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拔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有无合并房颤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入选4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根据入院心电图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及左房前后径(LAD)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LVEF、LVEDD及LAD均明显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而言,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有效,且房颤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到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1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研究组麻醉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麻醉中输注同容量等速率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炎症因子指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 d的CD4~+/CD8~+、CD3~+、CD4~+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第3 d的CD4~+/CD8~+、CD3~+、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的MMSE评分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且研究组术后第1 d、第3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细胞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对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