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择期ERCP治疗的1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取石效果、手术前后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为(37.90±4.21)min、术中出血量(10.86±1.29)mL、术后通气时间(4.38±0.65)d、切口疼痛时间(1.02±0.12)d、住院时间(8.62±0.96)d、手术成功率为97.56%(160/164)、一次取净结石率为95.73%(157/164)、二次取净结石率为1.82%(3/164)。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GIQLI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胆管炎1例、出血6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结论:ERCP术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需积极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MT患者81例,均进行EUS检查,且在院内进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将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7处病变,经EUS诊断结果显示,平滑肌瘤35处,间质瘤36处,异位胰腺6处,脂肪瘤6处,类癌1处,囊肿1处,2处未做明确的诊断。经计算,EUS诊断SMT的阳性预测值79.31%,其中平滑肌瘤阳性预测值94.29%,间质瘤阳性预测值69.44%,异位胰腺阳性预测值83.33%,脂肪瘤阳性预测值66.67%。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符的EUS诊断病变共18处,诊断错误率20.69%,食管病变7处,胃病变10处,十二指肠病变1处。结论:EUS对上消化道SMT的诊断效果总体令人满意,但需要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窥镜对于胃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近3年收治的15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内镜下止血治疗成功,无再出血(随访时间为12个月到36个月);1例内镜下治疗后再次出血,给予第二次内镜治疗后,随访18个月未再出血;1例因患者家属商议后坚持行外科手术治疗(近端胃切除术)。结论:内镜下治疗可作为处理胃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案,仔细而谨慎的内镜下操作有助于提高胃Dieulafoy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创伤小,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提出临床治疗乳腺癌更可靠的方案,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6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手术方法情况,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患者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较,乳腔镜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并且治疗费用偏高,临床上应给予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行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瘢痕美容评分,并对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瘢痕美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54.17%(26/48)(P0.0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减少出血量,并具有较短的切口长度及较高的瘢痕美容评分,术后患者的满意度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9.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rictures often represent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 due to the site and complexity of biliary obstruction and wid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ultidisciplinary decision making is required to reach an accurate and timely diagnosis and to plan optimal care. Developments in endoscopic ultrasound and peroral cholangioscopy have advanced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biliary endoscopy, and novel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s are emerging. Endoscopic approaches to biliary drainage are preferred in most scenario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rapeutic endoscopic ultrasound allow drainage where the previous alternatives were only percutaneous or surgical. Here 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endoscopic practi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iliary strictures.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Cholangiocytes in Health and Diseaseedited by Jesus Banales, Marco Marzioni and Peter Jansen.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指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ABP患者86例,对术中抽取的胆汁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86例送检标本中,共检出7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8.4%,胆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最多;厌氧菌以感染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为主。结论ABP胆汁感染检出率高,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的种类基本一致,在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之前应尽量选用广谱的抗生素联合、足量用药;如药敏结果明确,则可根据治疗效果或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继续治疗,以提高疗效,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