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50篇
  218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将引进菌用于有机污染土壤中芘和苯并(a)芘的生物修复,目的是使引进菌在环境工程中的利用成为可能.通过对引进的3株细菌进行固定化包埋,研究了它们对土壤中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引进菌驯化固定后,无论是单株菌还是混合菌对污染物的降解都明显高于游离菌,与土著固定菌相比,部分引进菌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不同时间采样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引进菌混合固定后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好,在96 h时B61B67对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43.49%和38.55%.  相似文献   
912.
高梦雯  胡业翠  李向  宋荣 《生态学报》2021,41(7):2596-2608
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喀斯特山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河池市为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识别选取生态源地,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出河池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河池市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706.6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7.07%。生态廊道分为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分别为456.82 km和325.44 km。对所识别的源地和生态廊道进行总体规划,宏观上可以形成"四屏两区三带"的蛛网式辐射分布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源地识别,以及利用生态敏感性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的方法,综合考虑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生态过程的重要性,研究结果为解决喀斯特山区的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和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913.
914.
九寨沟县为“中国旅游强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2017年,九寨沟保护区发生7.0级地震,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极大创伤。基于此,分别以2016、2018年为地震前后基准年,从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持服务、文化服务3个方面选取7项指标,构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探明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地震前后九寨沟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96×1010元/a、1.52×1010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达3.05×10~5元hm-2 a-1、2.36×10~5元hm-2 a-1,总降幅达22.68%。(2)地震前后三类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但价值占比序列未改变,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降幅分别为24.61%、12.25%和86.02%。(3)地震前,7项服务指标按其经济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固碳释氧&g...  相似文献   
915.
海草场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开展海草场修复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1)海草的种类、分布,海草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与陆地系统相比,全球海草物种多样性较低,了解海草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通过了解海草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压力,以揭示海草适应环境的能力;海草场提供重要而广泛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在维护近岸生态系统健康和满足人类需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海草场的衰退及其原因:认识并缓解人类压力对海草场的危害是促进海草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3)国内外海草场修复现状:以此阐明海草场修复原理,为海草场修复提供科学的方法;(4)总结与讨论:基于科学研究背景,为中国海草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出建议。海草场的修复和保护应当相辅相成,并与我国海岸长远规划相结合,以此推动我国海草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16.
李锋  王如松  赵丹 《生态学报》2014,34(1):190-200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保证。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障生态基础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善性尤为重要。在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类型进行了概述;从城市湿地生态基础设施、绿地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地表硬化的生态工程改造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生态基础设施结构与功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首次提出了城市表面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展望,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强化与调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与表面生态学的整合研究将对城市水文效应(内涝)、灰霾效应(PM2.5)、热岛效应、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等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17.
海洋生态资本概念与属性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界定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资本化管理的前提。基于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等概念的界定和认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本的概念,认为海洋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本的价值是指海洋生态资本的存量价值及其产生的收益流价值,包括各类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及其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整体而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了海洋生态资本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自然资本、海洋资源等概念的异同,进而探讨了海洋生态资本的一般属性及其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918.
文化林是按照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来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文化林周边村民对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及保护意愿,结果表明:(1)村民认为文化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为固碳释养、水源涵养及美学价值,并与最满意的服务功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期望提高的服务功能是文化功能,例如:生态旅游,美学价值.(2)相对周边其他森林村民对文化林的资源利用较小,主要是非林木产品,平均26.3%的被访村民在文化林中获得过收入,40.6%的被访者获得山野菜、竹子、中药材、薪柴等.但90.1%被访者从其他森林中得到薪柴等林产品,开展旅游村落的村民获得林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但管护意愿相对较低.(3)村民对文化林的保护积极性较高,70.4%的被访者愿意花时间来管护森林,距文化林越近、家庭收入越高,管护意愿越高.38.9%的被访者愿意支付费用来维持服务功能不变化,距文化林越近,管护意愿越低的被访者,支付意愿越高.(4)通过了解村民对文化林的态度和认知,对我国农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天然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力宣传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文化功能,并寻找替代生计提高居民收入,雇佣当地男性村民看护森林,充分利用村民的传统知识加强共管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在今后规划中尽量将村落沿着文化林布局,积极支持对文化林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19.
Russell FL  Roy A 《Oecologia》2008,158(3):569-578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ed availability versus biotic interactions that affect early life stages in limiting plant population sizes and determining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s a central debate in plant ecology. We conducted a seed addition experiment in restored tallgrass prairie in central Kansas to determine (1) whether addition of seed of 18 native forb species produced persistent (three growing seasons) increases in the species' population sizes and plant species richness, (2) what properties of recipient communities best explained spatial variation in added species' establishment, and (3) whether seed size explained interspecific patterns in establishment success. Adding seed led to persistent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added species present and i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t one of three sites. Increased species richness at the one site where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structured by seed availability largely resulted from greater densities of four species. Seed size did not predict species' establishment success. Pre-existing plant species richness was correlated with added species' establishment success, but th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positive vs. negative) varied among sites. Living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in experimental plots in the year of seed addi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dded species established three years later. Our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large spatial variation in seed limitation of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Surprisingly, mean light availabil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light, both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conceptual models of grassland plant coexistence, did not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the recipient plant community to seed addition as well as pre-existing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living aboveground biomass.  相似文献   
920.
四川盆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评价与服务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立  邓伟  黄佩  刘颖 《生态学报》2021,41(23):9328-9340
明确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格局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评估四川盆地2015年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计算了表征综合水平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进而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基于K-均值聚类法识别了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平均值达到3.12,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川东平行岭谷区,以林、草地为主的区域最高,城市建成区及其邻近地区最低。(2)6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显著,且不同服务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其中碳汇、生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服务三者间的协同关系显著,碳汇、生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服务与娱乐和粮食供给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均较强;产水服务与其他各项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均较弱。(3)四川盆地可划分为文化旅游、食物供给、生态保育和多功能复合均衡型4种服务簇,其空间布局与内部结构分异明显。文化旅游型服务簇面积最小,面积占比为3.11%,主要分布于成都和重庆城镇及其周边地区,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最弱;食物供给型服务簇主要位于成都平原、浅丘及部分河谷区域,面积约占36.23%;生态保育型服务簇主要分布于盆周山地,以林地为主导,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最强,面积占比达22.61%;多功能复合均衡型服务簇分布最广,面积占比为38.04%,集中于川中、川东丘陵及平行岭谷槽谷区域。采取差异化优化措施有利于整体提升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