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该研究在全面踏查广西大青山实验场杉木-米老排人工混交林群落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方法选择1块90 m×110 m的永久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检尺每株活立木胸径(地径)、树高、冠幅等,并采用径级代替龄级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的Ripley's L(r)函数,分析杉木-米老排人工混交林的种群动态以及群落内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以探讨杉木-米老排人工混交林群落内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保持种群稳定与演替规律,为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培育的树种选择、空间结构调整及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胸径≥1 cm的活立木共计49个树种、 3 361株,其中杉木、米老排、三桠苦、红椎、九节、对叶榕、水锦树7个树种重要值都在4%以上,占有较大优势,是林分的主要树种。(2)杉木-米老排人工混交林群落内所有活立木(DBH≥1 cm)在0~40 m的尺度上表现出聚集分布,其中:幼树(1 cm≤DBH5 cm)在0~40 m的尺度上的聚集程度较群落内所有活立木聚集程度高;小树(5 cm≤DBH10 cm)在0~5 m的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在6~40 m尺度上的聚集程度较弱;大树(DBH≥10 cm)在小于5 m的尺度上表现出均匀分布,在5~40 m尺度上服从于随机分布。(3)群落内7个主要种群除米老排和红椎接近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皆服从聚集分布,且随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增强。(4)样地内大树与小树之间相互独立,而小树与幼树、大树与幼树之间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存在正关联关系。(5)研究区群落内主要种群(21个种对)之间以无关联和负关联为主,只存在少量种群(5个种对)之间呈正关联,表明广西大青山实验场杉木-米老排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较弱,尚未达到群落演替的顶级阶段。  相似文献   
992.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在体外采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一段寡核苷酸序列(RNA或DNA),能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同靶物质进行高特异性与高亲和性的结合。近年来,以全细胞为靶标筛选(cell-SELEX)获得的核酸适配体在疾病相关的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细胞分子的识别、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方面,但cell-SELEX的过程复杂、难度大及获得的核酸适配体性能不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高效地筛选获得核酸适配体是其应用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目前在cell-SELEX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新策略及核酸适配体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望为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正>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争取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于2012年1月与中国知网(CNKI)签订了《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的数字出版方式,属  相似文献   
994.
胃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改善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以其灵敏度高、靶向性强等优势显示出了较强的临床适用性。本研究以双向热循环消减指数富集式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为支持,纳米(琼脂)磁珠材料为载体,胃癌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为筛选靶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方法。经过19轮双向筛选,获得高重复率的胃癌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10条及正常人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8条。将这些序列分别混合并制成检测试剂A、B,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对100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特异性验证。通过比较分析,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胃癌血清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核酸适配体G AP1与N AP1的二级结构类似于抗体的“Y”型,且呈茎环状。检测试剂A、B对胃癌及正常人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92%和88%。表明本技术可以较准确地筛选得到高特异性和强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体现了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检测及治疗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筛选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谱。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获得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并对部分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Peroxiredoxin1及Calpactin I light chain等1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两组细胞间发生明显改变。结论Peroxiredoxin1及Calpactin I lightchain等蛋白可能参与了新生隐球菌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数量性状位点的精细定位,本文采用群体的极端样本,利用稠密的标记位点,通过比较标记的熵和条件熵,给出了一个基于熵的指数。该指数是标记基因和性状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系数的函数,它不依赖于标记基因的频率。该指数对应我们之前提出的数量性状位点精细定位的哈迪-温伯格不平衡(HWD)指数,但在精细定位数量性状位点时,本文提出的指数的效能要高于哈迪-温伯格不平衡(HWD)指数。通过计算机模拟,文章调查了不同遗传参数下该指数的性质。模拟结果表明该指数用作精细定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7.
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花生类型内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和蛋白质来源作物,鉴定其DNA分子多态性对品种改良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已公布的花生Genomic-SSR和EST-SSR引物中筛选出34对引物,用来分别鉴定花生4大类型各24份共96份品种资源的分子变异,其中龙生型资源全部来自广西,普通型资源中有11份从国外引进,有13份来自广西和国内其他省市,多粒型资源只有两份来自中国,其他22份分别来自印度、美国和非洲等地,珍珠豆型资源中有22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育成品种或农家品种,有2份来自国外。研究结果为:分别有10~16对SSR引物能在4大类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这些多态性SSR引物都具有多位点特性;首次为SSR分子标记设立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区别指数,多态性SSR引物的区别指数最高达0.992;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多粒型为0.59,普通型为0.48,珍珠豆型为0.38,龙生型为0.17。根据遗传距离采用最长距离法对4大类型花生资源分别进行了聚类分析,构建了资源间的遗传关系图,花生4大类型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类群,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与其来源相关。观察到PM15和PMc297的扩增产物具有类型特异性,PM15能在龙生型、普通型和多粒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而在珍珠豆型花生中扩增条带完全相同,PMc297也有相似的扩增结果。由于在多粒型花生资源中检测出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研究结果支持西班牙专家Krapovickas 1994年公布的花生栽培种分类系统。总之在花生4大类型内资源中能检测出丰富的SSR分子标记,开发出更多的SSR分子标记将能充分揭示花生分子水平的变异,从而使花生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8.
乙酰辅酶A脱氢酶(ACAD)是由核基因编码存在于线粒体中黄色酶的一个家族,它催化脂肪酸的α和β-氧化,该家族第八成员负责催化缬氨酸分解代谢。本研究中获得了牛的ACAD8基因的mRNA和基因组DNA序列并通过基因组DNA与mRNA的比对确定了其基因结构。其mRNA序列包含一个1,251 bp的开放阅读框,一个37 bp 的5′非翻译区和一个 444 bp 的 3′非翻译区;其基因组DNA全长13,814 bp,包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我们从样本中随机选取6个个体进行扩增测序,结果表明牛的ACAD8基因13,408位(GenBank登录号:DQ435445)一个A-G单核苷酸多态。运用PCR-RFLP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了区分。对该SNP与来自5个品种共178头无亲缘关系的牛的生产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A-G单核苷酸多态对日增重和嫩度有显著影响(P < 0.05)。具有G等位基因的牛比具有A等位基因的牛生长较快,其肉质也较嫩。因此,牛ACAD8基因在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可以作为提高生长速度和牛肉嫩度的标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在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作用的相关性,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加准确、简便的进行自我监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78例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要求每日早、晚监测PEF,并记录到哮喘日记上。每月哮喘专病门诊复诊一次,了解PEF值、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控制,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未控制,同时进行ACT问卷,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5分为哮喘控制。结果:ACT评分20~25分组与ACT评分20分组PEF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与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在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ATC评分与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没有条件或不能监测PEF的哮喘患者可以用ACT评分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指标,指导阶梯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在提取重组SIV-h PEDF注射液供试品基因组RNA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供试品中的病毒颗粒数。结果:经过3次实验,所得SIV-h PEDF RNA标准品标准曲线均线性良好,重组SIV-h PEDF注射液供试品中病毒颗粒数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准确,可用于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