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ends to focus on Stanley Cohen and Herbert Boyer’s recombinant DNA cloning technology and its commercialization starting in the mid-1970s. Historians of science, however, have pointedly noted that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for making recombinant DNA molecules were initially developed by Stanford biochemist Paul Berg and his colleagues, Peter Lobban and A. Dale Kaiser in the early 1970s. This paper, recognizing the uneasy disjuncture between scientific authorship and legal invention in the history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n its full scientific context. I do so by focusing on Stanford biochemist Berg’s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regulation of higher organisms. As I hope to demonstrate, Berg’s new venture reflected a mass migration of biomedical researchers as they shifted from studying prokaryotic organisms like bacteria to studying eukaryotic organisms like mammalian and human cells. It was out of this boundary crossing from prokaryotic to eukaryotic systems through virus model systems that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other significant new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agendas emerged. Indeed, in their attempt to reconstitute ‹life’ as a research technology, Stanford biochemists’ recombinant DNA research recast genes as a sequence that could be rewritten thorough biochemical operations.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shifts focus from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s academic origins to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a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y examining the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al hybridizations which occurred as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circulated between Stanford biochemists and the Bay Area’s experimentalists. Situating their interchange in a dense research network based at Stanford’s biochemistry department, this paper helps to revise the canonized his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s origins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patenting of Cohen–Boyer’s recombinant DNA cloning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982.
富铁酵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生物有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综述了富铁酵母的研究进展、吸铁转运机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3.
甜菜碱提高植物抗盐性的作用机理及其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波  张怀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888-1893
系统地讨论了甜菜碱在提高植物抗盐性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甜菜碱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及其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在进一步弄清甜菜碱提高植物抗盐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应在重要作物中开展甜菜碱合成相关基因的导入,以期获得耐盐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984.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毅  姚一建 《菌物学报》2003,22(1):161-176
文献调查结果表明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22个学名,涉及13个属。针对这些名称上存在的命名问题本文展开了讨论,并评述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及其有关菌种的研究进展。在已报道的分离菌种中,作为新种正式描述的名称有8个,其中6个为合格发表,其余2个未能满足名称合格发表的条件;还有4个名称在文献中作为新种提到,但没有合格发表的出处,也有一例只提到名称而无其他要素;另有5个名称则只有属名,尚未鉴定到种的水平。中国被毛孢为多个独立的研究证明为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还有3个无性型名称已被证明不可能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其他无性型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中对与冬虫夏草有关的菌种定名、无性型分离和验证方法、复无性型现象,以及有关学名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5.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最近几年在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结构影响长期观测、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原生态系统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研究结果指出,农垦活动使有机碳损失34%,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是甲烷的弱汇;20多年来,这一地区气候变化有变暖趋势,冬季增温明显,春季干旱进一步加剧,影响初级生产力生产;系统提出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并对退化阶段进行了划分;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施用硫肥对提高初级生产力与羊毛性能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86.
蒺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蒺藜全草中含有皂甙、生物碱、黄酮、多糖、基氨酸等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对动物及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性功能及肌肉体系等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为此就其化学成分及其相应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7.
生物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及有机体内各种分子及其相互间化学反应的科学,即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机体的众多化学反应都在细胞内进行,所以生物化学又被定义为研究活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相互反应和进程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其实它涉及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几个大的学科领域。所以,生化研究的策略和技术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特别重要。由于有关生物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进展,近两个世纪内(1780-1970年)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经了从叙述生化进入功能或分子生化的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将在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988.
989.
中国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构建高饱和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和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综述了我国在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发展动态,列举了我国利用DNA分子标记构建的34张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实例,且讨论了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0.
出芽短梗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出芽短梗霉是一类类酵母真菌,具有酵母样和真菌菌丝体两种形态,影响其形态的因素有碳源,氮源,离子种类及浓度和pH值等,出芽短梗霉的发酵产物多种多样,如多聚糖,酶,抗真菌素等,通过选育优良菌株可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