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1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3976篇
  1569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678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常人各年龄组染色体着丝粒点(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运用本室改良的Cd-NOR银染技术对80例4个年龄组的正常中国人的Cd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1)正常人随年龄增加,Cd消失的频率、Cd变异及Cd-NOR融合频率也相应增加,特别是Ⅲ、Ⅳ组(中、老年组)增加的频率尤为显著;(2)首次对Cd消失的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Cd消失首先表现为Cd变小, 随着变小程度的加大,最终导致Cd消失;(3)在本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单个Cd的现象,作者认为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一分为二的延迟现象。各年龄组间单Cd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组中,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上单Cd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值;(4)随年龄增高,Cd各项观察值的增高在男性与女性间未见明显的差异。 Abstract:The Cd vari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 i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Cd disappearing,size variation and Cd-NOR fusion increased with the age rising,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aged people.We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of Cd shows the size changes first,and then disappears completely.We also observed some cells in which a few chromosomes shows only a single Cd in centromeric region.Cd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相似文献   
32.
王金星  高兴善 《兽类学报》1997,17(3):208-215
本文利用印迹杂交技术对中国华北地区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palidior和韩国黑线姬鼠A.agrariuscoreae共107号标本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通过8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进行了限制性片段的分析。共检出35种限制性片段和12种单倍体类型。12种单倍型在平均离散度为1.01%时聚合为两个亚群:一个亚群为黑线姬鼠华北亚种,由采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的51号标本的4种单倍型所组成;另一个亚群为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由采自韩国4个不同地区的56号标本的8种单倍型所组成。黑线姬鼠华北亚种和朝鲜亚种在mtDNA表型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这在分子水平上确立了两亚种的分类地位。为了进一步澄清黑线姬鼠种下分类的混乱,很有必要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标本进行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33.
对EcoRI作用于DNA的新认识邹国林皮新春(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EcoRI模体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当前以阐明DNA结合蛋白的结构与蛋白质-DNA复合物的结构为...  相似文献   
34.
脱氨基被认为是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些脱氨基的产物不被修复,将引起转换(transition)突变.为了理解DNA结构和其化学活性的关系,介绍一种新的灵敏的遗传学方法,它应用在DNA特定点的脱氨基速率的测定.这种方法基于M13mp2噬菌体内的1acZα基因中的CCC脯氨酸密码子的反转突变,即每个脱氨基事件表现为在白色菌斑背景中的一个蓝色菌斑,其灵敏度可达105 M13mp2 DNA分子中检验出一个脱氨基事件.此外,该法可以计算脱氨基动力学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35.
金丝猴属的DNA序列变异及进化与保护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亚平 Ryde.  OA 《遗传学报》1997,24(2):116-121
金丝猴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测定了2只川金丝猴、8只滇金丝猴、1只越南金丝猴和1只灰叶猴的253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其中47个位点(19%)检出变异。我们采用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距离法构建了一系列的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从而可能在分子水平澄清了金丝猴属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云南金丝猴与越南金丝猴间的关系较与川金丝猴的为近。金丝猴属的分化大约发生在2~6百万年以前。这3种金丝猴均是独立的种,且都应归入金丝猴属。对8只来自野外的滇金丝猴(其中包括了昆明动物研究所圈养群体的所有6只创立者)的非损伤性遗传分析提示,编号为YK2的母猴是维持该圈养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关键猴。我们建立的这种非损伤性遗传分析方法广泛适用于珍稀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36.
杜汉森  徐迈 《遗传学报》1997,24(2):183-192
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一套用于测定DNA聚合酶在PCR过程中复制精确性的系统,并测定了耐热FDDNA聚合酶在PCR扩增过程中的复制精确性。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质粒pUC118和pUC119为出发质粒所构建的一套共6个突变质粒,分别为pFDFP118和pFDFP119(+1移码突变)、pFDFM118和pFDFM119(-1移码突变)、pFDFU118和pFDFU119(碱基置换突变)。这些突变质粒均不能进行lacZ-α互补反应,因此在含有X-Gal和IPTG的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同时还构建了PCR产物克隆载体pFDFL118和pFDFL119。以上述突变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取反应产物和pFDFL118或pFDFL119连接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若在PCR过程中发生回复突变,则转化子在含有X-Gal和IPTG的培养基上呈蓝色。由转化子中蓝白菌落个数即可计算出DNA聚合酶的复制差错率。用这一系统测得FDDNA耐热聚合酶的复制差错率为10-5~10-6。  相似文献   
37.
利用Oligo1000DNA合成仪(Beckman)合成了长度为45bp的寡核苷酸单链,经纯化后用同位素γ-32P-ATP作5′末端标记后,制备成鱼类LZF-IDNA指纹探针。通过对鱼类的群体实验、亲子鉴定实验、组织细胞的稳定性实验和鱼类种类的适用范围实验后,测得:(1)LZF-IDNA指纹探针属多位点寡核苷酸探针;(2)LZF-IDNA指纹探针在鱼类种群中的鉴别机率为9.23×10-16;(3)LZF-IDNA指纹探针在鱼类亲子鉴定实验中的父系概率为0.999962;(4)LZF-IDNA指纹探针,是一种稳定的,既具有个体识别能力,又具有一定种属特异性的、适用于鱼类DNA指纹图研究的基因指纹探针。  相似文献   
38.
鱼类LZF—I DNA指纹探针的设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盛国  蓝翎 《遗传学报》1997,24(1):7-14
利用Oligo 1000DNA合成仪合成了长庶45bp的寡核苷酸单链,经纯化后用同位素γ-^32P-ATP作5‘末端票房后,制备鱼类LZF-I DNA指纹探针。通过对鱼类的九体实验,亲子鉴定实验,组织细胞的稳定性实验和鱼类种类的适用范围实验后,测得:(1)LZF-I DNA指纹探针属多位点寡核苷酸探针;(2)LZF-I DNA指纹殖在鱼类种群中的临别机率为9.23-10^016;(3)LZF-I  相似文献   
39.
利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强度检测仪和图像记录装置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法对果蝇细胞核内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一套细胞内直接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果蝇胚胎原代培养细胞核的DAPII杂色强度确定处于S期的细胞。用杂交信号的荧光强度与细胞核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来反映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结果表明果蝇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是在DNA合成早期进行的。这套方法至少可直接在细胞上对每套基因组1  相似文献   
40.
肿瘤易感性标志物研究进展齐红伟,李中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关键词 代谢酶,DNA修复能力,遗传性基因缺陷,致癌基因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反映生物体或生物样品中某种事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