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8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朱砂叶螨羧酸脂酶最优测试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朱砂叶螨离体羧酸酯酶测试过程中所需缓冲液pH值、恒温时间、反应温度及底物浓度,设立4因子5水平试验,在考虑4个因子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的情况下,筛选测试羧酸酯酶的最优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52.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刘淑娴,李月标,陈芳,张东林,蒋跃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摘要大蒜鳞茎在室温下贮藏2个月后,胚芽开始生长.随着胚芽生长,呼吸速率、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高;而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3.
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的小肽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人工合成的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中(229~240)的12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做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抗菠菜D1蛋白抗体. 免疫双扩散法测得其具较高的效价,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仅与D1蛋白有免疫亲和反应. 表明此抗体可作为检测D1蛋白及其光抑制时降解产物的探针.  相似文献   
5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观察大鼠胃G细胞、D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人参对胃G细胞、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活性的影响。用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了服用人参的G细胞、D细胞免疫反应阳性面积及光密度。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能使大鼠胃G细胞、D细胞增大,增加G细胞中胃泌素的含量和D细胞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本文的结果提示,人参对大鼠胃G细胞和D细胞的形态及分泌活动有调节性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0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CXCL10的表达;(2)建立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通过CXCR3拮抗剂-NBI 74330阻断趋化因子CXC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CL10和CXCR3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XCL10、CXCR3以及神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 m RNA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梗死侧CXCR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对侧和假手术组(P<0.05);(2)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中CXCL10、CXCR3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3)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CXCL10降低了氧糖剥夺模型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表明阻断CXCL10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和比较3D数字打印技术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已经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重度脊柱侧弯并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22名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3D辅助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1例)通过Minics软件进行3D模拟设计及打印,术中进行技术辅助。对照组(11例)则通过常规的徒手置钉办法进行手术。通过CT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输血量,透视次数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22例)均得到至少6个月的完整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影像学测评,Cobb角,年龄、性别构成等指标的比较中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T评价置钉准确率为83.6%(0级及1级),对照组的置钉准确率为7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透视次数等手术指标的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入院后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3天的VAS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6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与常规的徒手置钉相比,针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3D数字打印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的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大幅度减少透视危害,且降低操作难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1-6岁儿童维生素D与年龄、性别、季节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临床有效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6岁儿童8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性别、BMI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816例儿童维生素D营养不足和缺乏人数占比为14.83%。1~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3~6岁儿童(P0.05)。男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童(P0.05)。肥胖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与超重儿童,且超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均P0.05)。春、夏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秋、冬季儿童(均P0.05)。结论:1~6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男童高于女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临床工作可通过增加其户外活动,继而达到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3),分别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3 d、7 d肠黏膜屏障功能[尿乳果糖/甘露醇(L/M)、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气腹后、关腹前腹腔微转移指标[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并于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DAO水平、尿L/M比较无差异(P>0.05);关腹前实验组腹腔冲洗液DDC、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复发率3.92%(2/51)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AGC,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腹腔微转移及术后复发,且未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CMPA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收集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CMP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又显著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MPA与血清牛奶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牛奶蛋白总IgE为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剖宫产是CMP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MPA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低,血清牛奶蛋白总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是CMP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