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47个建兰品种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建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四川、台湾、广东的47个建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应用NYSYS软件对SRAP-PC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88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2对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88条带纹,其中147条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组引物扩增出12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47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Ⅰ群由来自四川的3个品种组成;第Ⅱ群的23个品种中有18个来自四川、3个来自广东、2个来自台湾;第Ⅲ群的12个品种中有11个品种源于台湾,1个源于四川;第Ⅳ群仅有1个来自四川,其他品种均来自台湾。结果表明,由于人工驯化,造成了建兰品种遗传背景的混乱,而SRA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分析建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2.
大花蕙兰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大花蕙兰类原球茎增殖、分化和四倍体诱导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明显抑制类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提高类原球茎褐变率和死亡率;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解除抑制作用所需的继代次数越多.所有秋水仙素处理均能诱导出四倍体,但不同处理的四倍体诱导率不同,当处理浓度为0.05%、时间为5 d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7%.二倍体及其四倍体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和气孔密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四倍体植株比二倍体矮,茎部较粗壮,株型紧凑,叶片颜色浓绿、质地变硬.秋水仙素处理和组织培养相结合是创建大花蕙兰多倍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3.
阐述了齿瓣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情况。为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高温环境下茎条细长,低温(1℃以下)容易受冻,为冬季落叶型石斛。自然条件下,齿瓣石斛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有性繁殖对环境要求严格,果实种子量大,为明显的“以量取胜”繁殖,是扩大种群分布范围的主要途径;营养繁殖分合轴生长和高芽繁殖,合轴生长形成并壮大株丛,有春秋两个萌芽峰期,而高芽是扦插、压条繁殖的保证。野生资源过度采摘、生境破坏与植树造林、繁殖特性缺陷、人工种植产业发展缓慢、供需矛盾突出等是齿瓣石斛野生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野生资源保护,推进齿瓣石斛工厂化育苗,并积极开展种子自然繁殖技术研究,降低种苗培育成本,加快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实现齿瓣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4.
气候变暖致使墨兰(Cymbidium sinense)野外种群趋向灭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水分循环过程,对植物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与环境高度适应的兰科植物.通过对深圳野生墨兰(Cymbidium sinense)的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生殖行为观察,计算出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出现频率和子代数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存活曲线和年龄锥体,构建Leslie矩阵模型、Levins模型和连续下降模型Nt=Nt-1-Nt-1e-2.329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以检验墨兰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温上升引发相对湿度降低和降雨失衡形成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墨兰表现出的空间结构为成群分布,种群的年龄锥体属于壶型锥体,种群存活表现近似于DeeveyⅠ型,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很低,墨兰种群正处于下降态势.究其原因是,墨兰在生理上表现出对干旱的敏感和高温使光合速率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积累以及高温直接抑制花芽分化或造成花芽败育,从而影响了有性繁殖,减少了后代的生产.尽管其有性繁殖是通过花香和花外蜜吸引中华蜜蜂(Apis cerana)传粉,产生含有大量种子的果实.但只有少量种子可以在野外环境中萌发,而萌发出的幼苗大多数因干旱不能成长到有性繁殖阶段.墨兰的种群数量动态随气候的波动而波动的结果证明了气候暖化和降雨失衡引起的干旱影响着墨兰的生殖和生长过程,成为其种群发展的致死因子.这种作用的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将使墨兰在该地区消失,因此,有必要对该物种进行迁地保护或种质资源人工保存.墨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应引起人们对全球暖化给植物生存所带来的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5.
不同水平磷对磷饥饿墨兰某些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不同水平磷对磷饥饿墨兰[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植株某些生化特性的影响.随着NaH2PO4浓度的增高,植株中的无机磷酸、磷脂酸、肌醇六磷酸、磷酸已糖、高能磷酸化合物和核酸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肌醇六磷酸提高最显著.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与磷浓度呈负相关.0.20mmol/LNaH2PO4可能基本满足墨兰植株生长的要求.缺磷时叶片的蛋白质、无机磷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较低,而游离氨基酸和淀粉的含量较高.因此,缺磷条件下生长的植株矮小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缺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6.
广东地区两种兰花病毒病害的分子鉴定及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其cp基因上下游设计PCR引物。CyMV预计扩增产物784bp,ORSV预计扩增产物604bp。以采集自广东省顺德的墨兰和文心兰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病株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预期大小的5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兰种或同一兰种不同兰场的病样CyM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存在少量差异,但均与世界各地的CyM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而来源于不同兰种的病样ORS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世界各地的ORS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可将侵染广东兰花的两种病毒鉴定为CyMV和ORSV。混合上述两种病毒的PCR引物,采用双重RT—PCR扩增,对采自广东顺德23个兰场共153份样品进行病毒检测,76份(49.7%)检出CyMV,52份(34.0%)检出ORSV,2份(1.3%)同时检出CyMV和ORSV。  相似文献   
157.
Abstract

Flowering is the most elusive and fascinating of all plant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he ability to induce flowering in vitro in orchids would reduce the relatively long juvenile phase and provide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physiological, genetic and molecular aspects of flowering. This review synthesizes all available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in vitro flowering of orchids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viding valuable clues as to the mechanism(s) that is possibly taking place.  相似文献   
158.
齿瓣石斛多倍体的诱导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对云南的野生热带兰花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进行多倍体诱导试验。利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对二倍体试管苗进行诱导,在短期内培育出多倍体植株。用0.03%的秋水仙素处理齿瓣石斛丛生芽24h,其诱导效果最好。观察结果显示:多倍体齿瓣石斛材料在形态、气孔直径、染色体数目上都有变化。DNA指纹图谱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多倍体齿瓣石斛试管苗出现了植株粗壮、叶片增厚等优良性状。此研究是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我国热带兰花育种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59.
Cymbidium mosaic virus (CymMV) and 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 (ORSV) are the two most prevalent viruses infecting orchids and causing economic losses worldwide. Mixed infection of CymMV and ORSV could induce intensified symptoms as early at 10 days post-inoculation in inoculated Phalaenopsis amabilis, where CymMV pathogenesis was unilaterally enhanced by ORSV. To reveal the antiviral RNA silencing activity in orchids, we characterized the viral small-interfering RNAs (vsiRNAs) from CymMV and ORSV singly or synergistically infecting P. amabilis. We also temporally classified the inoculated leaf-tip tissues and noninoculated adjacent tissues as late and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respectively. Regardless of early or late stage with single or double infection, CymMV and ORSV vsiRNAs were predominant in 21- and 22-nt sizes, with excess positive polarity and under-represented 5ʹ-guanine. While CymMV vsiRNAs mainly derived from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coding regions, ORSV vsiRNAs encompassed the coat protein gene and 3ʹ-untranslated region, with a specific hotspot residing in the 3ʹ-terminal pseudoknot. With double infection, CymMV vsiRNAs increased more than 5-fold in number with increasing virus titres. Most vsiRNA features remained unchanged with double inoculation, but additional ORSV vsiRNA hotspot peaks were prominent. The potential vsiRNA-mediated regulation of the novel targets in double-infected tissues thereby provides a different view of CymMV and ORSV synergism. Hence, temporally profiled vsiRNAs from taxonomically distinct CymMV and ORSV illustrate active antiviral RNA silencing in their natural host, Phalaenopsis, during both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infection.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offence–defence interactions among CymMV, ORSV and orchids.  相似文献   
160.
地生兰(Cymbidium)个体发生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生兰的类原球茎体(PLB)在不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上驯化培养,获得“无需外源激素仍能增殖的无性系(PLB-O)”,已继代5年,不分化芽和根。连续光照有利于PLB-O分生区的增殖,8h光照的次之,黑暗中增殖速度最低。PLB培养在含10%椰乳的1/2 BMS液体培养基中,随继代培养进程,形成分枝更多的丛生型PLB,约4个月后,在PLB顶端开始形成植株。兰花离体培养中,在同一个培养物中,同时存在着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分生区、原球茎、芽和小植株。PLB培养在含1/2BMS+6BA 2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同一个丛生型PLB上,因分生区和PLB的发育年龄的不同,形成不同发育年龄的幼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