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43/50)患者为宫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40/5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2.
摘要 目的:研究3.0 T高分辨磁共振(MRI)在直肠癌术前T N分期、环周切缘有无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高分辨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对术前T N分期、环周切缘有无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直肠癌术前3.0 T高分辨MRI T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0.543,P值=0.000。直肠癌术前3.0 T高分辨MRI 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0.519,P值=0.000。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直肠癌术前3.0 T高分辨MRI诊断环周切缘累及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50%(37/40)、93.75%(75/80)、93.33%(112/120)、96.15%(75/78)、88.10%(37/42)。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MRI边缘模糊、肠周围脂肪信号不均匀占比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且短径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长(均P<0.05)。结论:3.0 T高分辨MRI在直肠癌术前T N分期、环周切缘有无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摘要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结果: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自控镇痛泵(PCA)总按压次数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d 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B组术后1 d、2 d、3 d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同时还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伤,促进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4.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5.
摘要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筛选符合要求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SAPB,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研究组于术前2 h口服普瑞巴林150 mg,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75 mg。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睡眠质量、血清炎性因子、焦虑情况、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12 h、24 h、48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24 h、术后48 h心率(HR)低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SAPB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情绪,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6.
摘要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诊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宫腔镜电切术)和对照组(n=45,行宫腔镜定位诊刮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4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延长(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但是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1.251,95%CI(1.013-1.537)]、年龄[OR=1.117,95%CI(1.033-1.449)]、流产次数[OR=1.219,95%CI(1.011-1.449)]、息肉数目[OR=1.320,95%CI(1.090-1.670)]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OR=1.344, 95%CI(1.110-1.902)]均是造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年龄较大、肥胖、流产次数过高、息肉数目过多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患者建议及时进行随诊,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Bacon术,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状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4 d的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切口出血、尿潴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 %,低于对照组的30.8 %(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William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肛门排便Wexner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机能、社会职能、症状体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9例接受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根据是否TUR-BT后复发分为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7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PNI、CXCL5及YKL-40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09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32例,复发率为29.36%。复发组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比例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高于未复发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肿瘤、血清CXCL5升高、YKL-40升高为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92、0.780、0.955,灵敏度分别为78.12%、53.13%、84.37%、96.87%,特异度分别为74.03%、97.40%、59.74%、79.22%。术前PNI联合血清CXCL5、YKL-40水平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AUC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CXCL5、YKL-40水平升高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9.
160.
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标准D2根治术已得到推广,但胃癌术后的局部复发仍是导致患者远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早期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低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不规范及胃周软组织切除的不彻底是导致胃癌患者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对降低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效果明显,相同进展程度下远期预后明显好于胃癌。近年提出的完整胃系膜切除治疗胃癌可能会降低胃癌术后局部复发,改善患者预后,规范了完成胃癌根治术的完整流程标准,对于胃癌手术的规范化实施达到整块切除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微创理念不断的深入,腹腔镜的应用与发展使我们对系膜的认识更加深入,我们对完整胃系膜切除治疗胃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