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使用消化内窥镜对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进行观察。方法SHIV感染恒河猴,消化内镜检查并进行活检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结果内镜大体观察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基本上完整平滑,1例胃黏膜有弥漫性白斑,3例有小面积的出血;光镜下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未见脱落,固有层中有散在分布的慢性炎细胞,活检取材最深可达黏膜下层,未见其他特异性病理改变。结论不同毒株,不同感染时间的SHIV感染恒河猴和对照恒河猴的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HE染色组织结构清晰,呈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观察心肌营养素-1(CT—1)mRNA和结缔组织增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动态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探讨CT—1和CTGF在糖尿病心肌病(DMC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糖尿病组再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治疗组以厄贝沙坦灌服12周。分别在病程2、4、6、8、10、12周处死各组大鼠。称量体重(BW)、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W),计算心体比(HW/BW)和左室重量指数(LVWI)。检测心肌CT—1 mRNA和CTGF的表达水平;心肌胶原(Col)和心肌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和范围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糖尿病组大鼠CT—1 mRNA、CTGF表达明显卜调,随病程延长呈升高趋势(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CTI mRNA、CTGF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较下调(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心室CT—1mRNA、CTGF和心室局部Col、Ang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CT—1mRNA、CTGF表达上调与心肌肥大、间质纤化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町减轻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T—1和CT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1,TRA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TRA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RAF2结合量的改变与乳腺癌不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在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系中TRAF1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在上述细胞系中TRAF1与TRAF2结合的改变。结果TRAF1在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及中/低转移的乳腺癌细胞系(P〈0.05);TRAF1与TRAF2的结合量在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系中低于正常及低转移的乳腺癌细胞系(P〈0.05)。结论随着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增高,TRAF1总蛋白表达水平递增,而与TRAF2结合的TRAF1蛋白量递减;提示TRAF1可能通过减少与TRAF2结合而减弱对TRAF2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994.
5株生物合成GABA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果表皮、果园土、酒曲、泡菜等场所分离筛选到5株产生1-氨基丁酸(GABA)酵母菌菌株,其中4#酵母菌株的GABA产量最高,为3.653g/L。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5株酵母菌株分别鉴定为3#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和LJ3属于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MQ属于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JQ属于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RU486)对恒河猴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RU486影响恒河猴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恒河猴促性腺激素,比较在不同情况下恒河猴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结果实验表明:不同时间(0、0.5、1、2、4、8、12、244、8 h)用药后,RU486对恒河猴促黄体激素(LH)、促滤泡激素(FSH)分泌水平的影响,在用药0.5、1、24、h后,对LH、FSH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在用药4 h时,LH、FSH分泌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而用药81、2、244、8 h后,LH、FSH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一次用药后发现,卵泡期:RU486对LH、FSH分泌水平影响较小;排卵期:RU486对LH、FSH峰的发生延迟现象;黄体期:观察到RU486对FSH、LH基础分泌水平及脉冲的幅度出现下降。结论RU486对恒河猴的LH、FSH分泌水平,在不同情况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心电波形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军  严洪  王增丽 《中国科学C辑》2009,39(12):1181-1187
与心率变异性作类比,本文提出了心电波形变异性(ECWV)的概念。通过相关系数、KL变换指标、“棋盘”映射等波形指标对心电波形变异性进行了量化研究。本文研究表明,一些ECWV指标能够区分精神负荷和非负荷两种状态。心电波形变异性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对它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分别用DMEM和RPM11640培养基对青海湖裸鲤肝胰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48h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一周可形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至第四代。确立青海湖裸鲤肝胰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DMEM,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7.0—7.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20%,传代培养的血清浓度为10%,无需通入CO2和添加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998.
韩松  周晓平  朱浩  郝斌 《生物磁学》2009,(15):2858-2860
目的:研究高渗盐复合液对大面积脑梗塞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治疗作用和机理,从而指导对大面积脑梗塞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动态观察生理盐水组、甘露醇组和高渗复合盐组的颅内压变化,了解三组颅内压改变情况及脑细胞凋亡检测。结果:除生理盐水治疗组外,其它两组药物均在30min~1h内起效,且2组动物在用药后的2h内颅内压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高渗盐复合液可以降低颅内压,其起效时间和维持作用的时间均与20%甘露醇类似。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低浓度bFGF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生成的条件培养基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长分化的影响,以系列浓度的bFGF作用于MEF上,收集条件培养基(bFGF—MCM),用于hES2细胞的无滋养层培养。以不添加bFGF而收集的MEF条件培养基(MCM)为阴性对照.同样浓度的bFGF添加于SR培养基(bFGF—SR)为空白对照。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hES2的生长分化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培养一周内,未分化hES2克隆的比率,阴性对照为23%:空白对照组为13%-31%。当bFGF浓度为0.1,0.3,1,4ng/ml时,bFGF—MCM组未分化克隆的比率分别为44%,74%,77%和78%,与阴性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分化克隆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结果揭示了经bFGF诱导的MEF细胞所产生的条件培养基具备了维持hES细胞正常生长而不分化的能力。对bFGF—MCM的深入分析.有望更好地了解hESC的生长与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转移磷脂酰反应是在磷脂酶D的催化作用下,甘油磷脂和含羟基化合物发生碱基交换生成新的磷脂的反应。该反应为磷脂酶D所特有,被广泛的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脂类代谢、脂类信号研究以及重要生化制剂磷脂的合成工艺中。本文综述了转移磷脂酰反应的反应机制、影响因素、生物学作用及应用现状,讨论了深入研究这一反应所有待揭示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