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8篇 |
免费 | 692篇 |
国内免费 | 2033篇 |
专业分类
78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56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60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319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303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68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277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 (tissuetransglutaminase ,tTG ,TGII)是转谷氨酰胺酶家族成员之一 ,多数细胞凋亡过程中均有tTG表达水平的升高。为研究tTG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 ,利用Gal 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了HeLa细胞中与tTG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获得了 17个阳性酵母克隆。序列测定显示其中 1个克隆所含cDNA序列编码TIA 1相关蛋白 (TIA 1 relatedprotein ,TIAR )C端 12 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 ,GST下拉 (pull down)实验也证实tTG与TIAR能相互作用 ,而且这种相互作用需要Ca2 参与作用。这些结果提示tTG可能通过其Ca2 依赖的转谷氨酰胺活性对TIAR进行修饰从而影响TIAR的功能 ,可能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该研究利用植物制片技术,以中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地常见种或优势种植物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叶片哑铃型气孔器和肾型气孔器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植物叶片两类气孔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肾型气孔器。(2)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与环境气候指标的关系弱于肾型气孔器。(3)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无显著差异。(4)叶片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与降水关系密切,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温度关系密切。(5)同一种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在两个地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肾型气孔器和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分析气孔特征时有必要将肾形与哑铃形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器加以区分,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草地植物叶气孔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3.
利用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组成型表达人鹅型溶菌酶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鹅型溶菌酶2(human goose-type lysozyme 2,h LysG2),并在小试规模建立一套有效的重组hLysG2(recombinant h LysG2,rh LysG2)生产工艺流程。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hLysG2基因,将其连接至pGAPZαA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APZαA-h LysG2。将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通过Zeocin抗性筛选获取高拷贝重组菌株,并在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60h后发酵液上清酶活性达到最高,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rh LysG2得到表达。与诱导型表达相比,组成型表达发酵时间缩短了48h,上清中rhLysG2总活性提高了23.8%;使用甲壳素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对rhLysG2进行纯化后,每升发酵液上清可纯化到187.4mg重组蛋白,纯化产物纯度达99.0%以上;浊度测定法分析显示,在p H 5.6、30℃和0.1mol/L Na+的条件下,rhLysG2可达到最大酶活性13 500U/mg。利用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高纯度和高活性的rh LysG2,避免了甲醇的使用,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蛋白产量,为将rhLysG2开发为新型抗耐药菌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通过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淋巴细胞(native T lymphocyte),从而诱导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和CD4~+效应T细胞的分化并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此外DCs在诱导并维持免疫耐受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现就DCs的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T1DM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免疫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四川动物》2019,(6)
目的探讨Pluronic L64-电脉冲(L/E)体系介导的单链胰岛素类似物基因在骨骼肌组织的传递表达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方法将胰岛素基因中的C肽区域换成(GGGGS)_3,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构建载体pcDNA-INS。使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雄性BALB/c小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为L/E联合pcDNA3.1(+)空质粒治疗的L/E-pcDNA3.1(+)组、仅使用pcDNA-INS裸质粒治疗的pcDNA-INS组和L/E联合pcDNA-INS裸质粒治疗的L/E-pcDNA-INS组。模型小鼠在胫骨前肌注射相关质粒进行治疗,且根据治疗方案在注射1 h后进行Pluronic L64-电脉冲处理,并以生理盐水处理的正常小鼠(NC)组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小鼠的血糖、体质量、血清胰岛素含量、生存率、免疫组化、外形特征及组织病理等指标。结果 (1)pcDNA-INS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2)与NC组相比,模型小鼠血糖显著上升,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且胰岛遭到严重破坏;(3)L/E-pcDNA-INS组的血糖水平和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缓解,与NC组较为接近,pcDNA-INS组的血糖缓解和胰岛素补偿远不及L/E-pcDNA-INS组(P0.05),且与NC组之间的差异一直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pcDNA-INS组的胰腺胰岛素表达较少,但肌肉胰岛素表达量较高,且该组生存率较高,与NC组均为100%(12/12),L/E-pcDNA-INS组的病理结果和外形特征与NC组小鼠最为接近,L/E-pcDNA3.1(+)组与pcDNA-INS组在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发生,且鼠毛疏少粗糙,体形较小。结论 Pluronic L64-电脉冲体系与单链胰岛素类似物基因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摘要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按照给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糖脉康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RP、A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C)、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抵抗指数( 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血清APN、HDL-C、HOMA-IS、ISI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水平均较低(P<0.05),血清APN、HDL-C,HOMA-IS、ISI水平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稳定其血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增加血清A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傅丽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2)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治疗中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消化道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其余处理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2例和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5.68%更佳(χ2=3.95,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IB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较快并能持久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升高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SP水平,纠正血清脑肠肽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肥胖及2型糖尿病是代谢紊乱相关的慢性低度系统炎症状态。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ectin-3)是一种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在炎症、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半乳糖苷凝集素-3在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人及鼠类体内高表达,对鼠类体脂的沉积、脂肪细胞分化、血糖浓度、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耐受性和系统炎症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半乳糖苷凝集素-3的结构、分布及其对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调控作用与分子机制,以期为研发针对半乳糖苷凝集素-3靶点的新药提供重要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三里穴、中脘对大鼠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传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 20 只。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针刺组进行针刺足三里、中脘,连续治疗14天。于末次针刺结束后,各组记录进食量、体重等;后各组禁食24 h后进行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测定,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胃泌素、胃动素、食欲素A及食欲素1型受体。结果:造模前,三组大鼠体重和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天,模型组及针刺组体重和进食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干预后,模型组体重和进食量低于空白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干预后,针刺组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泌素、胃动素、食欲素A及食欲素1型受体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泌素、胃动素、食欲素A及食欲素1型受体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泌素、胃动素、食欲素A及食欲素1型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胃大部切除术后大鼠足三里穴、中脘穴,改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变脑肠肽代谢,增加食欲素A水平,激活食欲素1型受体,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分泌。 相似文献